首页>招聘>导航 > 最新信息 >甘肃

关注大学生就业: 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透析

2008-01-06 13:19:00 来源:甘肃日报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那么,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大学生该到哪里就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省人事厅和省教育厅。

大学生就业到底有多难?

来自省人事厅的一项统计表明,2007年甘肃省31所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共5.3万多人,比去年增长23.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3.5个百分点;全省8所师范院校毕业生近1.7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与此同时,今年甘肃省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达35万人,而全省计划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只有15万人,就业岗位缺口达20万左右。根据教育部对全国30个省份高校毕业生供需比的统计,2005年1∶0.93,2006年为1∶0.83,需求相对有所下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杨诚在兰州理工大学作报告时指出,今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急剧增长的人数与有限的就业岗位矛盾十分突出,就业竞争空前激烈。

在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同时,结构性矛盾却依然没有缓解:从专业学历结构上看,急缺专业供不应求,长线专业供大于求,研究生紧缺,本科生持平,专科高职过剩,长线专业专科毕业生回生源地的数量继续攀升。与此同时,近年来,甘肃省民办独立院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2006年,甘肃省民办独立院校毕业生接近5000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的8.6%。但生源构成、培养方式、社会认可度等使这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近几年就业率徘徊在60%左右。

近几年,甘肃省加大了政府调控毕业生就业的力度,政府花钱买岗位安置毕业生人数逐步增加。据人事部门预计,2007年省内外院校甘肃生源毕业生回来要求政府安排的人数将增加;近年来,甘肃省已有6000余名毕业生服务在基层,编制经费困难等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据统计,“十五”期间,甘肃省共实现了10万余名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底就业率都稳定在85%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岗位今非昔比

众所周知,扩大就业岗位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党政机关采取“凡进必考”,招考竞争十分激烈,一个职业有几十人甚至上千人竞争;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受编制的影响,增加岗位十分有限;国家和集体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成本上升等原因,就业容量大规模收缩,吸纳毕业生的能力也极其有限。

而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非公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据统计,甘肃省和一些地方的人才招聘会,非公企业提供的岗位占到了70%至80%。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看,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中企业总数的99.5%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全部劳动力的65%至80%在中小型企业中就业。因而注重扶持和加快发展中小型企业,是缓解就业难行之有效的办法。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央和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5年6月,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标志着新时期我国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开始进入了全新阶段。甘肃省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毕业生进村(社区)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项目。省人事厅副厅长李德福说,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方向,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省人事厅有关人员解释,基层是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经济组织和中小型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就业观念要大众化

2006年,甘肃省各类高校在校人数达到3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按照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客观标准,甘肃省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省人事厅有关负责人指出,“由大众化的门进入大学,毕业时就要有大众化的就业观念”。

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就是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调整不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从自身条件出发,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就业。

然而,在不少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看来,到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才算“正式就业”,而其他自谋职业、灵活就业、非公单位就业都算不上“正当”就业。显然,这种观念还不适应大众化时代的就业观。

现在的就业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竞争中来实现的,这就客观上要求一部分毕业生要在灵活就业的空间和领域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机遇,在灵活就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临时就业,是目前国家规定的七种就业形式的一种。因此,做好灵活就业的思想准备,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周济:带着深厚感情做好2008年大学生就业工作

周济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毕业生的热情关怀。不久前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就业促进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要把握好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十部委召开联席会 五大举措促08年大学生就业

  据悉,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今天,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针对08届毕业生的首场招聘活动也正式启动,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拉开序幕。

08就业市场凸现四大新特点 应届生权益有保障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7年的496万。据估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而来自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高校毕业生为19.3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20万人。对于2008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和想要招聘的企业来说,2008年1月1日即将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无疑是一件大事,企业和应届毕业生都积极关注,而这一法律对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也起到了震动性的效果,四大新特点已经涌现。

各地多策并举拓宽渠道 大学生就业呈现多样化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在深圳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招聘单位的展位前都排起长龙,挤满了前来应聘咨询的学生。小王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次专程从北方赶来,希望能在深圳谋得更好的职位。

招聘甘肃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