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导游证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中级导游考试自然资源问题答案

2009-01-02 15:47:00 来源:无忧考网
答1、以黄山为例讲述花岗岩山地的美感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花岗岩山地整体形状多危峰群立,峰秀如林,峰谷相间,蔚为壮观;山峰雄伟、峭拔、险峻,然而山峰顶部轮廓圆滑,形状犹如一枝枝含苞待放的莲花,阳刚中蕴含着阴柔。山上轮廓浑圆而造型奇特的山石,俯首皆是。
地壳基本由三大成因类型的岩石组成,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中除喷发、浸溢出地表的火山熔岩外,均为地壳内生成的岩石。当地壳岩层在水平积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褶皱隆起时,深层岩浆便随之侵入,填补发生褶曲的空间,凝固成岩,构成褶皱构造的核心部分。根据岩浆在地壳内冷却凝固成岩市的深度,分为深层和浅层侵入岩。花岗岩属于深层侵入的酸性岩。
  2、讲述花岗岩山地的形成过程
  地壳表面的形态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花岗岩山地从成岩到成山,大致都要经过三个阶段。
  1)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 在地球内应力的高温积压作用下,成岩地区的地壳发生褶皱和破裂。地壳下的岩浆沿着褶皱隆起的地方和破裂的缝隙向地壳表层上升侵入。侵入的时候,冷却凝结成岩,构成地表山地的地下核心部分。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
  2) 花岗岩出露过程。 这是地壳持续抬升和外营力剥蚀同时作用的过程。这次的抬升,可能是上次构造运动的延续,也可能是有一次构造运动。然而,大自然的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在山地—形成时就活跃起来。在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覆盖在花岗岩上面的山体表层被侵蚀掉,花岗岩直接露出来。
  3) 花岗岩山地与石块景观特征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地壳依然处于持续抬升状态。当花岗岩被剥去上覆的岩层,露出地表而持续抬升时,由于减去负荷以及地下有限空间de限制,岩石松膨。
  在山峰形成的同时,由于岩性结构在太阳暴晒和昼夜温差下产生层状物理风化作用,峰顶临空的棱角以及一些块体较小的山石的棱角逐渐消失,这叫球状风化。
岩性坚硬、节理丰富、地壳抬升、流水切割、球状风化。花岗岩山地的石块与众不同的景观美感特征是由于内外在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3、比较分析溶洞与熔洞的形成机理与景观特征的异同。
  溶洞是地表水与地下水沿着岩石的裂隙溶蚀而成的。地表水沿着垂直裂缝向下侵蚀,经过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的发展过程,与地下洞穴连通,落水洞又称溶洞的地面入口。在洞穴形成的同时,洞内的堆积地貌也在形成,由于裂缝渗入的地下水中含有饱和的碳酸氢钙,当在洞顶露头后立刻分解。还原的碳酸钙在洞内形成石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石瀑等。
  熔岩洞是喷发岩中较常见的一种洞穴地貌,与岩溶洞绝然不同,是经过物理过程形成的。熔岩溢出地表后,其表面冷却很快。当岩流还在流动时,其表面已经固结成壳。由于岩石导热性能很低,其内部可持久保持高温、流动状态。在岩流表面固结成壳时,内部岩流仍沿重力方向流向较低的地方。

  4、锥状火山群与熔岩台地的形成过程与分布规律。
  火山地貌与熔岩台地同属于熔岩地貌,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从地下喷发或漫溢出来,就地堆积所形成的地貌。
  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典型的火山外形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锥形山丘,称“火山锥”。锥顶有圆洼形火山口,口下有一个与地壳深处岩浆相连,为内部物质喷出的火山通道。这种火山爆发方式称为中心式,即地下岩浆沿着地层深段裂的交汇处形成的筒形通道山涌、喷发、堆积,在地表形成火山锥体地貌景观。有的地方一座,有的地方几座,有的地方十几座或者几十座,形成壮观的火山锥群。
  熔岩台地地貌平坦开阔,这是裂缝式火山喷发方式下形成的熔岩地貌。岩浆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缝不断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喷出地表,在流动的过程中,覆盖了流经地区的地面,形成了广阔的熔岩台地。
  火山岩将活动主要分布在地壳板块的边界地带。板块边界地带是地壳的破碎地带,这里地下断层非常薄弱,称为地壳薄弱区。因此,板块边界是地壳深处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岩浆释放能量的首选地带,岩浆沿着岩层中的垂直裂缝上涌、喷发、堆积。火山锥与熔岩石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导游证考试答案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