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毕业,大家不禁感慨,又到了找工作的时刻了!论文答辩,和用人单位签约,与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告别。当大多数毕业生还在为求职而忙的时候,有这么一群毕业生,他们不按章法出牌,却又能从容地在校园和社会间“游荡”。
不按常理出牌的“面霸”一心捕“大鱼”
舍弃却赢得了积累
“面霸”不是方便面,而是“面试霸王”的简称。从去年12月开始联系工作,到前两天终签订就业协议,王刚面试过的单位不下二十家。“听说面试过后,很多单位都有要他的意思,但他拒绝了,继续下一家单位的面试。”同班一位同学说。
王刚是武汉人,新闻系研究生,一米七五的个子,戴着眼镜,成熟斯文。对于同学送给他的这个别号他连连说:“夸张了,夸张了!”话虽如此,但他的面试故事,一本书都说不完。远的面试是在广东。当时王刚从人才网上看到这家单位的招聘信息后,就寄了份简历过去。没几天,对方请他过去面试。王刚二话没说,买了火车票连夜赶到广东。
“一下火车直奔招聘单位。面试官很随和,一边参观单位一边和我随意聊天,后让我整理份材料。回来不久对方就来电说邀请我加入。”但王刚婉言谢绝。这次面试走访让他对这家单位有了更多了解,他觉得并不适合自己。
王刚想当大学老师。几十家面试单位中有一半是高校。他说,高校的面试多数会安排试讲,台下坐着五六位老师,二三十分钟,如何讲得生动、专业重要。“从新闻事件入手,从身边的事情入手,引出专业性的探讨,这样容易得高分。”
面试通过了怎么不去?对同学的疑问王刚自有想法。他说,工作面试如同撒网捕鱼,捕上来的如果是小鱼,就该放归,多撒几次网,说不定就捞到大鱼了。面试是个多重过程,先是一种互相的了解,一旦发现不合适,要学会舍弃,这种舍弃又是对下面试的积累。
刚刚选定的“归宿”是在政府机构从事文字工作,王刚挺满意。因为有“面霸”别号在身,经常有同学和学弟学妹向他探讨面试心得。王刚不好意思推却,自我总结了一下,“知己知彼”重要,比如说是去学校当老师,得多表现学术水平,比如发表论文、获奖次数,而如果去媒体当差,要多介绍自己的实践能力、实习作品等等。还有就是真诚,真实地表现自己,吹牛不行,自卑也不必,至于对自己的外包装,穿着干净就行,没必要追求高档次。
歌手签约公司激情歌唱
现在,称呼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02级毕业生陈悠悠得用“歌手”一词。就在不久前,她刚刚和杭州一家唱片公司谈妥,成为该公司旗下的一名签约歌手。
在杭电,陈悠悠是个风云人物。从小就有舞台感觉和强烈表现欲的她,进入大学后读的是计算机纯工科专业,和噼里啪啦敲打键盘写程序、做设计毫无关联,她一直对唱歌情有独钟。还是刚进大学的时候,她就有个愿望:成为校园十佳歌手。读大二时,她的愿望实现了,这之后一发不可收。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有她的身影,似乎整个校园都飘荡着她甜美的歌声。走在路上的悠悠常常被陌生同学认出来,大家都想知道她在做什么,接下来还会创作、演唱什么新歌。
越唱越多,越唱越来劲。到后来,不止是演唱,她还自己谱曲、填词,在朋友帮助下自己录歌,并发到网上。去年,她的一首网络歌曲《咖啡波撒》好评如潮,获得了成功。她也从此名声更大,还拥有了一群“粉丝”。
今年四五月份,当同寝室的女生在马不停蹄参加笔试面试的时候,悠悠也在天南海北的跑,她在寻找一家合适的唱片公司。北京、广州、杭州,一路走一路唱,把自己推销出去,她要参加和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面试”。终,她还是回到了熟悉的杭州。
“挺不容易的。”现在,经历了很多艰辛的悠悠心态更加平和。她说,作为一个还没出道的新人,注定要经历很多艰难,自己已经准备好了;选择走唱歌这条路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个很朴素的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万人体育馆的舞台中央……
和陈悠悠类似,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1900工作室”里,还有几个对找工作“兴趣不大”的应届毕业生。“1900”是一个专做影像、平面设计、策划的社团名字,这里汇集了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他们把工作室当成家,不急于求职,而是安心拍摄创作。他们计划在毕业后创业,把工作室做得更大。成员之一、杭电计算机系应届毕业生胡丹诚说:“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一样可以成为一种就业,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专利轻松敲开就业之门
在中国计量学院的毕业生中,有一群“强兵”,他们成绩不是好,表现不是突出,有的甚至连英语四级都没通过。但这都无妨,他们还是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因为他们手上有一张王牌:专利证书。
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梁嘉麟教授申请发明专利总数已经超过了100项。近几年他一直在指导学生做专利发明和申请。从2001年至今,该校学生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已超过20项。梁教授所在的机电工程学院04届毕业生中就有8项“发明专利”申请成功。而参与专利发明的同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因为专利而找到满意工作。手中有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书面证明,就在应聘中成了抢手的香馍馍。
女生杜尚秋被一家声称坚决不招收女生的北京单位破格录用,张军峰同学在免英语面试的情况下被招聘到西子奥迪斯公司,杜永富同学英语四级未通过,但还是被杭州科龙公司录用。并不是企业降低招聘门槛了,而是企业看中了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手里光有证书还不行,实际能力水平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为此,梁嘉麟教授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对症下药”,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来制订毕业设计方案,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进行后冲刺性质的技能培养来帮助他们就业。每年,他带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课题基本上都是:某某产品的结构设计及其质检设计,而且选取的结构设计产品尽可能都是专利产品。这样,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马上就会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