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送生>导航 > 备考辅导

2014保送生自荐信写作辅导

2013-12-26 17:24:00 来源:无忧考网
这篇《2014保送生自荐信写作辅导》是©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如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就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不需要什么范文。自荐就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的东西,不需要参考模仿别人的东西。模仿别人的会失去你自己的优势。另外,你假如成绩不错,可以由学校推荐,这样成功的可能会更大些。
在描述心仪的大学与介绍自己之间,写什么过渡句转换自然?不要说什么“我觉得我有这样的资格”
古人云:“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某某大学就是这样一所弦歌不辍的殿堂,(夸一下贵校,好有实质内容),它秉持着山的沉稳,也追求着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正是我一直追求的人生姿态。(然后你就介绍自己吧)……
浙江大学的渊源—— 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效法西方学制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工、农、文理三个学院。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在中国气象、地理学家、校长竺可桢先生领导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崛起为当时国内有影响的几所大学之一,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1946年秋学校迁返杭州。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的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
其部分系科调整到省外兄弟院校,部分院系或独立成校,或与之江大学、浙江省立医学院等院校组合重新建校。之江大学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育英书院;浙江省立医学院前身为建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和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源出一脉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较大成就。浙江大学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高校,1995年成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重点大学之一。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也分别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并分别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重点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四所学校对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面向21世纪在我国组建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新的浙江大学仍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1990年12月15日学校在浙江大学校报上公布了浙江大学校标设计稿的二个方案。根据校领导的意见,校长办公室同时委托工会和团委,发放了1200份印有两个方案的选票,分别征求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通过比较,大多数师生员工倾向于方案一,即以传统的“求是鹰”为主体所构成的校标设计稿。认为表现刚健、博击个性的“求是鹰”已作为浙大的象征,并在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保留二三十年代浙大校徽中求是鹰的基本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同时有些专家认为,通过对传统“求是鹰”图形结构的简化,强化了求是鹰形象的气质特征,这也是有意识的再创造的典型化过程,但腾飞的气势刻划得还不够。
校长办公室汇集了有关意见后,向校长作了汇报。在1991年1月22日举行了校务会议上,学校党政领导对校标方案作了审议,认为二个校标设计方案在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同时肯定了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经过讨论,校务会议基本确定方案一作为校标,提出对求是鹰图案应再作适当修改,并略放大些,英文校名采用黑体。据此,校长办公室在方案一的基础上重新作了调整和绘制。1991年1月31日的校务会议再次审议了修改后的校标。这样,校标获得正式通过。
校标,是学校的象征。可应用于学校重要活动场合、有关宣传媒介、信笺、信封等。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家重点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985计划"建设的九所重点大学之一。建校110年来,浙江大学以民族振兴、国家强盛为己任,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大学。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教授。学校的前身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是东南沿海具活力的城市之
一。校园环境幽雅,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是治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和杰出创新人才。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构建宽、专、交相结合的人才
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通道、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竺可桢学院和工科试验班,以精英教育模式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成才环境。
学校设有24个学院,今年按35个学科大类招收本科生。拥有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2个硕士点。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4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教学试验示范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学校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为中坚,以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2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本科生23000余人,硕士生9000余人,博士生6000余人。
学校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创造条件,设立了本科生对外交流基金,每年选派600余名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毕业生综合素质出色,深受社会各界的青睐,就业前景广阔。每年学生海内外继续深造比例超过40%。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科学馆(楼)、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图书馆总藏书量639万余册。学校还拥有6家省级附属医院以及1家出版社。
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坚持"求是创新"的校训,向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保送生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