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 虎狼,仁也。”……“至仁无亲。”
·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 庄子名句
· 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中耕倚,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 闄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甕甖大癭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这甚善。儵与忽谋极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这。”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庄子名言
·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凡人心险于山川
·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 庄子名句
·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 庄子语录
·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 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 庄子语录
·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 —— 庄子名句
·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
·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庄子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