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37、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8、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9、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4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4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9、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5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5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5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5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5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57、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8、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9、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6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6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6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4、《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6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6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6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69、安能屈豪志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70、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