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古老与现代、保护与建设、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处处体现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之中。该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说,正是兼具超前性、权威性的高质量规划,为苏州近年来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展骨架:“大交通”开启“大城时代”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在苏州筑城。自那时起,2500多年间,由小桥、小巷、小街构成的“小苏州”,城市格局始终如昔。
真正的变迁始于本世纪初。苏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施旭告诉记者,2000年1月10日,苏州市第二个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城区面积由1986年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131平方公里扩展为2014平方公里;2007年出炉的第三个城市总体规划,又把这个数字修改为2597平方公里。不断“放大”的城区面积,折射出这座千年古城脱胎换骨、再创辉煌的强烈进取心,而与之相伴的大规模城市路网建设,则为苏州进入“大城时代”鸣响了开场锣。
2001年,苏州市政府制定了加快古城、外城道路建设的实施计划,一系列“通路”工程随之全面展开:东西南北环路及高架道路的建设,使苏州古城区道路形态由千百年一成不变的“井”字形架构,转向更加快捷通畅的环形;由星华街、春申湖路、金枫路、越湖路、尹山大桥和东方大道构成的第二条环形超大规模快速路骨架,则把全市7大板块紧紧环抱起来;2005年10月全线通车的苏州绕城高速公路,构成了城市第三条环形快速路骨架,不但实现了与周边高速公路网的“无缝对接”,还使全市90%的乡镇可在15分钟内驶上高速公路。
然而,苏州人的目光远不至此,苏州的路网也在不断扩大辐射半径。前不久通车的苏通大桥,使苏州第一次拥有了的大桥,实现了通江达海、跨越长江的千年梦想;去年开工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全国地级市中拔得头筹……苏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如今苏州与上海对接的高速公路车道达26个,高速公路互通43个,加上近几年新建的316公里一级公路,和总里程达9104公里的农村公路,一个智能、便捷、通畅的现代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为苏州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构筑新城:“一步到位”成就一流园区
1994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刚刚挂牌时,有一笔支出曾经让许多人咋舌――耗资3000多万元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各种详细规划。而更让一些人不理解的,是这个规划的超前性,不管是道路交通体系,还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都与发达国家看齐。“有必要如此‘贪大求洋’吗?”质疑之声一时不绝于耳。
如今,质疑变成了由衷的赞叹。15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综合发展指数在开发区中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的中国开发区之一。超前规划设计的园区,吸引了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112个投资项目,其中上亿美元项目80个、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当年“超前”的规划设计,经受住了时间和发展的检验!
一位参加过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规划编制的官员说,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标准,是园区规划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主要原因。在编制总体规划时,他们首先全面编制了各项基础设施的专业规划,在国内率先实行了对接发达国家的“九通一平”。与此同时,环保理念也在规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除了居住区与工业区分开,绿化率高达40%,污水100%截流外,还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置缓冲带。整套规划既有确定长远目标和宏观控制指标的“概念规划”,又有确定园区性质、规模、总体布局、交通体系等的“总体规划”,还有建设指导和建设控制的“详细规划”,以及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从而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严密周到的庞大规划体系。
经过15年发展,园区已从当年的纸上蓝图化为一座生机勃勃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被她吸引的,除了跨国公司外,更有纷至沓来的普通市民。借鉴新加坡模式设计的“邻里中心”,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科学的路网设计,使大城市常见的堵车现象在这里难觅踪影;干净整洁的环境,则让人心旷神怡。据当地人士介绍,现在园区已成为全市房地产业最火爆的区域之一,而购房者最看好的,就是园区一流的城市规划所带来的优美环境、一流基础设施和便捷生活配套。
保护古城:让千年遗产重放光辉
去年年初,苏州市政府宣布,经过4年多努力,总投资约35亿元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基本完成。自此,一座沿环城河而建,长度超过15公里,面积近400公顷的“超级园林”呈现在世人面前。近日记者前往苏州采访时,驱车行驶在当年伍子胥主持挖掘的环古城河畔,但见两岸风光旖旎,星罗棋布点缀其间的历史文化遗迹,与碧水、蓝天、绿树、草坪相得益彰,古老的苏州城在今日苏州人精心“擦拭”下,正变得越来越光彩夺目。
建设与保护并举,创新与传承兼顾,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所体现的理念,同样贯穿于苏州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该市规划局负责人说,古城保护在苏州的城市规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苏州人在充满激情建设新城的同时,也一丝不苟悉心呵护着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近年编制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特意在文物古迹比较集中、传统街道和水巷空间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内外,划定了5个历史街区、50余个历史地段,对每一个“老街坊”都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
去年,苏州第三个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至2020年)编制完成。根据该《规划》,苏州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599平方公里。其中古城区面积从千年不变的l4.2平方公里增加到22.63平方公里,新增了“二线”和“三片”,即山塘线和上塘线,以及虎丘片、留园片和寒山片,把平江府城以外的精彩历史遗存也保护了起来。在古城一砖一瓦的微观保护方面,规划更是进行了“精雕细刻”。专家介绍,规划建设“东园西区”、进行“退二进三”和对小街小巷及古建筑进行改造,都是为了保护老祖宗留下的这座古城。
现在,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城区格局,大大减轻了古城区交通、人口等压力;通过“退二进三”把古城区内的工业企业有计划地迁出,取而代之的第三产业则起到了保护和繁荣古城区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条条背街小巷改造,既满足了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又考虑了几千年遗存下来的“前街后河、河街并行”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等历史风貌。近年来,苏州市对古城区近千万平方米的旧房和危房进行了修缮改造,几百条街巷作了整治,让千年姑苏风采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