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构思
1、城市结构网络服从山水脉络。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形成城市空间的主角和配角,以虚的山水空间衬托实的形体空间。
2、山水空间结构与城市形体空间结构相互穿插,通过“内——外”关系的转换,形成“山水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山水”丰富多变的城市空间。
3、突出滨海城市特点,城市空间由北向南形成由高向低、由密向疏、逐渐向海洋开敞的城市空间格局。
4、临城现状地势较低,规划尽可能多地保留现有水网,一方面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是防涝、蓄水功能的需要。
二、空间环境
1、结合水流和山势规划“H”型结构性绿地;
2、山脉和水脉的聚结处布置临城城区的中心区,包括文化广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
3、沿海两侧布置商贸公建和体育中心。
4、围绕中心区布局居住区;
5、工业区布置在茶山浦生态绿带东侧,与浦西工业区联合建设,长峙岛利用南部深水岸线规划发展临港工业区。
三、创新与特色
1、以山水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构架,以山水格局确定城市空间格局。
2、将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运用到分区规划之中。
3、临城为新开发地区,分区规划的重心则更侧重于开发,规划更注重空间次序、发展的弹性及最小的投资风险,将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4、临城分区规划从市政规划入手,思考经济运用和城市防灾,综合解决了城市排水、防洪、防潮与城市分期发展、城市结构及城市景观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