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色度
怎样将纯度高的颜色变的灰呢?一般来讲从市场买回来的颜料都是纯的,再纯色中加白,加黑,或三种原色相加,都可以使颜色变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多或加少,加入其它颜色的多少其纯度的高低是不一样的。现在让我们来画一张画,假如用纯色的蓝画天空就不如将蓝色中加入一些白色或水让天空变的淡蓝,也就是将蓝的彩度减弱一些。在浅蓝色的天空中很容易把飞翔的鸟儿画的清晰,或黄色或紫色。再在明亮的天空衬托下画一些红房子、绿草地,画面上下前后层次分明,主题明确,整副画就像一首动听的儿歌
色彩的彩度
学习色彩除了要认识它的相貌,还要认识其它的特征,色彩的彩度(也称纯度)就是它的饿特征之一。彩度就是指色彩的纯洁程度或是含彩的艳丽程度。如大红就比粉红色含红色多,所以大红色就比粉色彩度高。也可以说,大红色的就比粉红色的纯洁程度高,因为粉红色中加入了水或白色使它的红色变淡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犹如一台戏,各种色相充当不同的角色,配色的戏淡化了才能显示主角的鲜明,如果一台戏不论主配角都演的一样强烈,戏就乱套了。
红黄蓝的魔力
我们生存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共同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用不同的眼光欣赏着她的千变万化,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音乐、舞蹈、诗歌、绘画等。因为绘画是一种较直接明确的艺术表达方式,尤其被少年儿童所喜爱。我们可以通过形象的描绘歌颂生活,通过色彩的涂染抒发情感。然而,任何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技法要求。想要绘出美的图画,除了形象的要求外,还要有漂亮的色彩进行装饰,懂得颜色如何使用,什么样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好看又协调,所以我们应该具备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平时我们看到的和运用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如图1:黄加蓝可以混合出绿色,红加黄可以混合出橙色,红加蓝可以混合出紫色。所以我们把红、黄、蓝三色称做三原色。就是这三种色是根本,原始的意思。绿、橙、紫三种颜色称做间色,就是两种原色相加之间的意思。由三种原色相加而成的褐色、赭石、土黄等色称为复色,就是原色重复相加的意思。为了方便使用,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12色、18色、24色等水粉(水彩)颜料中有三原色,也有技术人员已经调配好的间色和复色,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再进行混合调配后使用。在我们的绘画中,使用较多的颜色是间色和复色,因为这些颜色更接近生活,更容易表达我们对自然色彩的想象。
同学们可以做一下色相调配的尝试,亲自感受一下色相变化的乐趣。首先练习原色相加。将红、黄、蓝三原色分别挤在调色盒(盘)内,选择黄色和红色相加,开始时黄色加多一点红色加少一点,然后红色量逐渐加多,你会调配出从中黄、桔黄、橙到桔红、朱红等多种相貌的间色。如画秋天,就可以用这两种原色调配出各种色相的秋叶来。再选择黄色和蓝色相加,蓝以和红色相加。在调配时应注意:一方颜色的量要多一点,另一方颜色的量要少一点,然后逐渐增加颜色量,使量多的一方颜色慢慢减少,这样才能调配出许许多多丰富的颜色。接着再尝试复色和原色相加或复色和复色相加的色彩效果。选择绿色(间色)和红色(原色)相加,用上面讲的方法调配,可以分别混合 出红绿、暗绿、灰绿等多种复杂的色相。还可以用绿色(间色)和橙色(间色)相加,能够调配出比刚才的绿加红稍 漂亮一些的黄绿和红绿。然后再用紫色加绿色,紫色加橙色等,观察色彩调配后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色相调配尝试中,你能体会到:原色之间相加,调配出的色彩漂亮;原色和复色之间或复色与复色之间调配出的色彩灰暗。那么在绘画中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想要采用漂亮的颜色时,就用原色或接近原色的色相调配。如画春天的花朵,儿童的衣裙等;而冬天的枯树(图8),远处的高山(图9),常常选用复色相加的灰暗颜色。通过这番尝试,你会扩大对色相的了解,加深对色彩的认识。愿你在绘画中充分运用色相的知识,画出丰富的色彩。
认识色彩的明暗
在绘画中,色彩的相貌有了变化颜色才能丰富,颜色的彩度有所不同才能体现色彩的美丽。我们尽管做到了这两点,有时画面的色彩仍然不清晰,这是因为在色彩的运用上缺少明暗的变化,在一幅画中一定要有亮色、暗色和灰色的搭配,利用明暗颜色的相互衬托,色彩造型才能起到作用,形象才能突出,这种绘画中的明暗变化叫做色彩的明度对比。我们通常把白色、黄色、浅红、粉绿等淡色称为明度高的颜色或亮色,亮色除了可以由任何一种颜色加白色或浅色调配而成;把土黄、草绿、桔红、湖蓝色称为灰色或中间色,因为这些颜色从明暗度上来讲不亮也不暗。灰色可用任何一种颜色加少量的白或浅色调配而成;把翠绿、普蓝、褐色、黑色等重色称为黑色和暗色,暗色也可用任何中间色或亮色加黑色和暗色调配而成。
《外婆家的油菜花》这幅画的效果运用了色彩的明度对比手法,利用蓝色的重衬托出白色的亮,双方的色彩造型却十分清晰。如果蓝天有明暗分不出来,这个蓝天衬托的不是白云而是乌云,不是晴天而是阴天了。
漂亮的颜色只有使色彩的明暗相互衬托起来,色彩的相貌才能显现,彩度对比才能起到作用。
色彩的冷暖和调子
色彩本来是没有温度、不能感觉冷暖的,只有人的器官触觉才能感知冷热。色彩的冷暖是借用了器官感觉的词语,是绘画中的情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产生的联想。看到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树荫、紫色的冰川就会产生凉爽的感觉,所以我们将接近黑、蓝、绿、紫的颜色称为冷性色(如图1);看到橙色的阳光,黄色的果实,红色的火焰就会有温暖的感觉,所以将接近黄,橙,红等的颜色称为暖性色(如图2),在街头琳琅满目的招牌广告中处处可以看到冷暖色彩的运用。
通常我们把画面的冷暖效果称作冷色调、暖色调或红色调、灰黄色调、绿色调等(如图3`4)。色彩的调子又是借喻音乐的词语,来形容画面的情感和气氛,假如想表现一个丰收的喜庆场面,好选用黄、橙、红褐色画出一个热烈的暖调子;想表现一个幽静清爽的画面,如月光下的风景(如图5),就多用蓝色,绿色等冷调色。运用冷色多,画面就会出现冷调子,运用暖色多,就会出现暖调子;运用的冷色和暖色比例相当就会出现中间调子或冷暖对比的调子。每一幅画一定要有一个主要色调,就象每一曲音乐必须有一个主旋律一样。所以在用色彩进行绘画时,不要盲目地任意涂抹颜色,而要事先想好,使画面形成一种什么色调?选用哪几种颜色?颜色之间的色相,明度是如何搭配的?只有把色彩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绘画中才能画出好的作品。
唱出来的画
儿童画画找题材是常感困难的事,其实只要留心,题材俯拾即是。我用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来撬开儿童的创作思路。我让孩子们在歌声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朱雅婕说:“奶奶听说我爸妈都回去看她,给我们做了一桌子好吃的菜。”因此就画了一幅家人吃团圆饭的画,其乐融融。周子程说:“奶奶特别喜欢我,给我买这买那,所以我经常给爷爷捶背。”有了这种亲身体验,画的画自然情意浓浓。李文畅小朋友说:“奶奶病倒后我喂她吃饭,还怕烫着了,让她慢点吃……”以画抒情,他的画就特别能打动人心。
一首歌联想出了几十幅画意,儿童的形象思维在歌曲的牵引中扩展开来,将音乐转化成图画,这何尝不是一种创造呢?
有关西瓜的画题
从身边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绘画素材,用画去感染别人,这是学画画的必经之路。这里我们选发了一组有关西瓜的画作,它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当生活走进绘画,然后又从绘画进入人的内心时,绘画便达到了一种高度。
《爷爷家的西瓜真多》,小作者太聪明了,用一根曲线就牵挂出了满地的西瓜,爷爷在偷偷地乐,表达了苦尽甘来的劳动之美;桑萌萌的《卖西瓜》用笔简练,画面清新淡雅。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岳瀚森的《我的大西瓜》用笔大胆,小作者手中抱的大西瓜被涂成了蓝色,在一地绿瓜中十分跳跃,显示了孩子绘画时以我为中心的特点;韩悦的《赛》则出奇不意,两片西瓜几乎遮住了吃瓜者的脸,意味深长......
小朋友们,在这炎热的夏季里,我们给你捧出了这么多新鲜的西瓜,用心去品味一下吧,味道怎么样?
观察:首先让我们走到街上去,看看各种各样卖西瓜的人。有的开个农用车,兄弟两人卖;有的则是摆了推儿,撑了个太阳伞在叫卖。仔细看一下,他们的表情`相貌特征`动作是怎样的。那么,你又是怎样选瓜呢?切瓜`吃瓜时又是怎样的表情和心情?
体验:小朋友们都吃过瓜,那么你吃到一块很甜的西瓜时,会怎么样呢?有的西瓜汁水特别多,会不会弄脏了你美丽的小花裙,而惹来妈妈的一顿吵呢?
方法:我们在表现的时候,一定要把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现出来,画面中的主体人物要突出,注意刻画其神态`相貌`动作,然后可添加周围的环境。涂色时,可以随心所欲,搭配自己喜欢的任何颜色。
让孩子在写生中学会创造__鸡冠花写生创作课设计
当今的美术教育已经摆脱了临摹教学的桎梏,向重技更重艺的综合培养过渡。我在进行《花卉写生创作》系列教学时,遵循现代美术教育的宗旨,强调造型艺术的技能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同种写生物象在孩子的笔下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我按照孩子的认知规律,安排讲解内容,深入浅出,使复杂的形象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易于孩子的理解和喜爱,从而激活孩子的表现欲,使其观察力、审美力、表现力、创造力同时得到提高。同时写生创作系列教学从小处着眼,教会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由画一花一草一树到爱一花一草一树,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以下是教学片断。
在一年级的写生创作课上,我摆了三盆鸡冠花,启发他们展开想象。鸡冠花使他们联想到了小喇叭、小裙子之类的东西。后,我让孩子们对物写生,并且鼓励他们借题发挥,大胆创造。
孩子们不拘一格的写生创作让我感到吃惊。你看,6岁的李凯大胆地泼墨,色彩绚丽,而且还动用蜜蜂等小动物来表现若隐若现的花香;6岁的杨阳把花盆画成了木桩似的东西,绿色的线条迸射出生命的旋律,而且还十分细心地用透视法将花瓣表现得错落有致;7岁的边冲大胆地运用远视观察法,把花贴在盆边上,落叶也在他的笔下随风飘零,给人一种滑落的动感;6岁的杨森画得更妙,花的层次感和色彩变化非常强烈,线条刚劲有力,画面生动活泼。
我将自己设计的写生创作课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孩子们在临摹中实现二次创作,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