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政策湖南给灾区毕业生就业开绿灯
帮助一个灾区学子实现就业,就可以支持一个灾区家庭重建。地震发生后,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灾区生源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各高校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灾区籍毕业生。对就业困难的灾区籍毕业生,要求组织人员带领他们到省内知名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企事业单位应聘,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岗位。同时,给予灾区籍毕业生提供经济援助,解决他们就业方面的经济困难。
经济援助学生求职不花一分路费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87名川籍学生中,有3位灾区学生,学校为了帮他们物色到好“婆家”,不惜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去单位面试的交通费由学校负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划拨专项资金给灾区特别困难的毕业生高资助达到4000元。还为每位灾区生源毕业生免费办理毕业生人事代理。
据悉,各高校都增拨专项经费,专门资助灾区生源毕业生求职,资助标准视毕业生家庭受灾程度为500元~2000元/人不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灾区毕业生的高校为帮助他们就业开支的经费共计近80万元。
专场招聘向用人单位发出特殊推荐信
在了解了灾区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就业意向后,长沙理工大学立即在校园网上向用人单位发出特殊“推荐信”。随后,学校成功邀请到广西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深圳海川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来校举办了一场“促进地震灾区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招聘会。
据悉,全省各高校根据所掌握的未就业灾区生源毕业生的数量、专业分布、就业意向等情况,多途径与用人单位特别是固定用人单位联系,倡导和争取用人单位优先招聘、预留岗位或增加指标招聘灾区生源毕业生。
心理辅导“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
湖南大学统计学院的刘美,家住地震重灾区什邡。学校老师意识到,作为灾区学生,面对家乡所遭受的大灾难,心理受到的冲击是无法想象的。老师多次与刘美交流,鼓励她树立信心,尽可能减轻灾难对她的心理影响,并让同学密切关注她的情绪变化。
刘美上初中的弟弟刘勇来到长沙后,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习,让他尽快调整心态减少阴影,通过学校各方沟通后,安排刘勇在湖南大学附中初三班免费旁听直至他们离开长沙。
各高校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情况及所学专业的特点制定了“一对一”帮扶措施。对于暂未落实就业单位、且家庭受灾严重的重点对象,采取了“二对一”(一名心理老师负责心理帮助,一名就业老师负责就业推荐)的办法给予帮扶,尽全力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