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招聘>导航 > 最新信息 >黑龙江

记黑龙江省宁安市乡村女教师陈凤丽

2008-08-05 13:39:00 来源:新华网
1300多个日子,她用一双脚板踏出万里山路;呕心沥血,她为大山里的孩子放飞求学梦;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仍心系孩子和讲台。她就是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女教师陈凤丽。

今年三八妇女节,她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宁安魅力女性人物”。

心系偏远山村的孩子

镜泊乡北石四村是宁安市偏远的山村。2000年夏天,镜泊乡在北石四村建起了“希望小学”,很多人不愿去这里担任乡村教师。时年36岁的陈凤丽说:“我去。”

陈凤丽的家距离北石四村有30多公里,要先乘坐6公里的长途汽车,再坐船行驶9公里,还要走近20公里的山路。每逢雨雪天气,汽车不通或者冬季湖面结冰,所有的路程就只能一步一步地“量”了。

陈凤丽每上完10天的课,能休息4天。而这4天,她差不多有一半时间要花费在路途上。寒冬,她有时要顶着刀割一样的寒风在冰天雪地中跋涉七八个小时,累得精疲力尽。

在一个冰雪开始消融的春天,陈凤丽在冰面上步行,脚下咯吱直响,她心里紧张得要命。但她想到决不能让孩子们停课,就毅然前行。忽然,脚下一滑掉进了冰窟窿!幸好水面下还有个冰层把她托住了,她拼尽全力爬上来,继续向学校走去。当焦急等待的孩子们迎出来时,看到陈老师浑身打颤,衣服也冻成冰了。

从不沾边到排名第六

北石四村仅有28户人家,曾先后来过几名教师,都因吃不了这个苦而相继离开。过去,村里到了学龄的孩子,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就送出去念书,条件差一些的就只能“放散羊”。陈凤丽初来乍到时,村民们私下议论:“恐怕又是‘飞鸽牌’的吧。”

开学第一天,面对来上学的9个孩子,陈凤丽说:“咱们学校虽小,但以后学校要有学校样,学生要有学生样,‘希望小学’决不能办成‘失望小学’。”

在她的努力下,学校第升起了五星红旗,校园里建起了花坛和篮球场,学生们每天都衣着整洁地上学。

孩子们的年龄参差不齐,她便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了一、三、五三个年级,采取复式教学,即将每节课分成三节,为其中一个年级授课时,事先给另两个年级的学生布置了课堂作业。她还经常在晚上为学生补课。在寂静的黑夜里,她小屋里的灯光往往是小山村里亮得时间长的一盏。

在陈凤丽的辛勤努力下,这个从未列入全乡考核计划的偏僻小学,2001年7月毕业班参加统考,在全乡25个小学中竟然排名第六。

在外上学的孩子全部回来了,北石四村的学生从初的9名增加到21名。如今,陈凤丽在北石四村教过的学生已相继进入初中、高中。而陈凤丽由于顾不上自己的孩子,儿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这成了陈凤丽心里难以磨灭的愧疚。

与病魔抗争,“等病好了,我还要回到讲台上”

2003年8月,北石四村希望小学并入镜泊乡湖西小学,陈凤丽后来又调到了褚家小学。在此之前,她经常感觉气力不够,浑身浮肿,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齿龈、鼻子经常出血。丈夫带着她去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她患上了“骨髓疑难综合征”。医生叮嘱她,一定要注意休息,过度操劳极有可能转型为“白血病”。可陈凤丽却“封锁消息”,每天依然精神抖擞地去上班。丈夫没辙了,找到褚家小学校长王永海“求援”,老校长这才知道,学校里这位勤奋的老师,竟然身患重病。

在大家的“逼迫”下,陈凤丽直到2005年8月,才和丈夫外出求医。2006年下学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稍有好转的陈凤丽又找到老校长,要求上班。老校长实在经不住她“软磨硬泡”,安排她到工作量较轻的学前班授课。

陈凤丽的身体日渐虚弱,她曾几次晕倒在讲台上,可是她依然坚守岗位与病魔抗争。2007年10月,她被确诊已经转型为“白血病”,直到这时她才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岗位住进了医院。消息传来,北石四村的村民们从十几岁的孩子到70多岁的老人,经常乘坐五六个小时的汽车“轮番”来看她。他们握着陈老师的手泪水涟涟:“你是为我们累病的啊!”

3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陈凤丽的病房,看到她戴着口罩,脸色苍白,虽然年仅44岁但头发已经花白。她说:“我当了25年的教师,可还没有干够。等病好了,我还要回到讲台上。”

连日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向陈凤丽捐赠钱物和血小板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仅20多天爱心捐款就达10多万元。

教师招聘黑龙江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