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重庆采取了公开考试的措施,从全市一万多名代课教师中,招聘了八千名正式教师,由市财政出资,性解决了遗留已久的代课教师问题,开创了国内先例。重庆经验也为我国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提供了人性化清退的范本。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认为,代课教师问题有体制性、政策性的原因,不是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失职、道德问题,应该从体制机制上去解决。“当我们在想着城乡统筹,想着教育公平,想着要为农村学生降低费用时,当然想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同样要以老师为本,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政府应该义不容辞地采取措施去解决。”
在今年“两会”上,来自云南的全国政协委员罗黎辉通过提案呼吁,“我们应该善待代课教师”。他建议:第一,对于短时间内还不能取消的代课教师,应确保代课教师基本工资的底线不低于当地职工低工资保障标准;第二,对于代课10年以上的教师,可视其教学能力和当地学校需要,实行有期限合同聘用制;第三,对于教学质量差、需要清退的代课教师,应建立补偿机制。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认为,代课教师的问题不能一刀切,优秀的代课教师可以转正,中间层次接受培训后再考试选拔,差的就直接淘汰。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编制来处理,如果湘西地区教师超编的话,农村教师的名额不能被城镇教师挤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