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教育的这种变化,来自于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和热心关怀。丹华的成长壮大,更是由于丹华学校领导的得力引导和教师们的辛勤耕耘,尤其是学校领导始终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放在第一位,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经常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让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丹华在2006至2007年进行的两次教学评估活动,就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活动之一。
我参加了2007年的教学评估活动,评估活动对自己也是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从横向方面来看,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切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纵向方面来讲,评估活动对自身的教学也是极好的回顾与总结。
下面就是我在这次评估活动中的做法,力争在教学方法上有创新,有特点。
一、组词的小诀窍:长腿的字。
我教的是五年级班,班上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0岁至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理解力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获得。根据这个特点,我在讲解生字和词组时,改变以往用口头解释和举例的做法,把生字和词语做成字卡和词卡,在固定词组前增加生字,移动一个字根,比如“艺术作品”的“品”字,学生以前学过“产品”一词,我先写出“产品”这个词,再拿走“品”字,放在“工作”的后面,然后拿掉“工”字,变成了“作品”,再在作品前放“艺术”两字,便成了“艺术作品”。通过一个字卡的前后移动,学生的视觉思维跟着字卡一起活动,像“艺术作品”这样抽象的词就不难理解了。其它词语的组词法也以此类推,字根前后挪动,学生学起来理解快、掌握也快,还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词语,任意发挥想象力。我把这种移动字根的方法称为“长腿的字”。
二、课文学习,提问方式与板书形式相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朗读一篇课文是没有问题的,但完全理解课文就比较难了。上新课时我把课文的疑难词和关键词写在教板上,讲解之后对课文内容逐段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如果回答正确,说明理解对了;如果答错了,则说明没有完全理解课文。学生为了答对问题,就必须认真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这样便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做完提问后,我把每段的中心大意用短句写在教板上,让学生找出该段相关的名词,然后找出形容词,我用红笔写在名词前面。形容词则先找课文里的,然后学生再说出其它合适的词,这样做既扩大了词汇量,也了解了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所以,精心设计一个清晰有条理的板书格式,学生一看板书便一目了然,理解课文、掌握新词都比较快,组词和造句练习也就容易多了。
三、调动学生参与练习,鼓励每一个学生。
我在进行课文提问时,抢答问题的都是平时学得好的学生,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少有机会练习。所以我注意平衡学生之间的练习机会,尽量鼓励学习水平稍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练习口语。在做课堂练习时,好几个学生都积极举手,有一个平时上课不太专心的学生也举了手,我把机会给了他,他回答对了,我立刻给予表扬,这位学生受到鼓励,造句练习时他说出一句话:我喜欢做练习。这使我非常惊讶,我以为他对中文学习一点儿不感兴趣,这位学生的表现使我认识到,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潜藏着学习热情,就看教师如何去发掘学生的能动性。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评估活动中做的一点尝试,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无疑也是很好的启发,而且我将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次教学评估活动,我获益匪浅,并深切体会到,教书是一个教学兼长的过程,真可谓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啊。(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25 第06版 / 孙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