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济高度发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伴随着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工业废弃物的增多,生活废旧品的数量已经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据统计,仅我国垃圾累计堆放量就已达60多亿吨,占用土地5亿平方米。另外,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也十分滞后。据有关单位调查,我国可回收利用而没有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300多亿元,每年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没有再利用。大量废旧品的闲置,不仅对资源利用是极大的浪费,而且还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然而,经济的发展是否必然带来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只要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将大量社会生产和消费后废弃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就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又可有效减少废弃物排放,不仅可以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而且可以为人们创造优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质疑———现有废旧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治标不治本”!
就我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虽然在成都市范围内自发形成了一些废旧品收购站,使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废旧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些利用。但是,仔细研究现有废旧品回收利用情况,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废旧品收购站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就十分突出。据调查,大多数废旧物资回收站点是沿街为市或沿路为市。废旧品基本是露天堆放,堆放废旧品的地面没有进行硬化处理,没有排水系统,使得地面污水横溢,苍蝇、害虫到处可见,异味熏人。并且,从业人员的食宿与废品收购站混杂在一起,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市容市貌。
此外,目前的废品收购站的购销渠道也与成都环保模范城市的新形象极其不匹配、不协调。现在,大多是废品收购者走街串巷进行收购,还有一些拾荒者在垃圾集中点、果屑箱中拣出生活废品卖给废品收购站。这种原始的回收渠道很难满足城市再生资源再利用的需要。由此看来,现有废旧品回收利用仅仅是“治标不治本”。
对策———废旧物流产业化“既治标又治本”。
为了改变成都市废旧品回收利用的现状,真正实现废旧物资归市经营、回收利用,“四川省再生资源市场”应运而生。据了解,这个市场是成都市率先以废旧金属和闲置二手设备为主的废旧品统一收购、集散综合处理的大型专业市场。
据四川省再生资源市场负责人介绍,该专业市场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的大型综合性专业的省级再生资源市场之一。按规划,市场总占地面积830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90平方米,堆场面积39513平方米。市场内交通顺畅、道路宽敞、主干道纵横交错,并且毗邻正在修建的占地4000亩、总投资18亿的亚洲铁路货运编组火车站之一。市场专为废旧金属及利用材、二手设备等大宗货物的流动而规划。可容240家经营户,市场同时具有储存、集散和初级加工功能。市场建成后,将改变现有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的传统模式,逐步实现三个有效的转变,即:从单一回收经营向回收、加工利用和综合处理多层次综合开发方向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个企业经营模式向联合经营的集团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从单纯的流通体制向流通、生产、科研以及服务,科工贸一体化方向转变,创建再生资源物流体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再生资源市场十分重视废旧物流的增值服务。成都的废旧物流目前还是一个空白地,四川省再生资源市场将抓住这个机遇,实现废旧物流的产业化,最终形成一个以回收利用为基础、以加工为手段、以废旧物流增值为目的的废旧物流产业化发展格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废旧品专业市场在回收利用、衔接产需、规范交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搞活流通、促进繁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地处新都区的四川省再生资源专业市场正在加紧建设中。该市场建成使用后,成都及周边地区现有再生资源市场那种“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档次低”的状况也将彻底得到整治!据介绍,现阶段四川省再生资源市场旺铺正在火爆销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