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日记>导航 > 最新信息

冬至吃饺子的日记(精选20篇)

2024-12-18 16:11: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冬至,如岁月长河中的静谧标点,兼具凛冽与温情。当这一日来临,小学生们会有怎样独特的感知?是与家人围坐包着冬至饺,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还是在校园里聆听冬至的古老传说?在他们的日记里,冬至的模样鲜活灵动,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冬至的别样记录之旅。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冬至吃饺子的日记(精选20篇),欢迎大家阅读。

1.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一


  一年一度的中华传统节日冬至快到了,我们又能吃到香喷喷的饺子了。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传统,比如:赛龙舟、吃粽子、吃月饼、吃饺子等一些文化。

  我爱吃饺子了。看着妈妈在厨房里很忙的样子,我就跟了过去,只见妈妈把剁好的肉馅,还有韭菜放进盘子里,又放了各种香油,饺子正在煮。

  妈妈给我说了一个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名医,他医术很高,什么病他都能医,妙手回春,人们称他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张仲景从外行医回来,一路上看到很多人穿的破烂单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熬好后,用面x包成一只只耳朵一样的东西,分给大家吃。

  故事讲完了,饺子也煮好了,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2.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二


  俗话说得好,睡觉要睡冬至夜。因为,在冬至这一天里,白天是短的,夜晚是长的。

  冬至的习俗有包饺子。在12月22日那天,我、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一起在家里包饺子。我们先把手洗干净,再把奶奶早已准备好的肉馅从冰箱里端出来。接下来,就可以开工了。我先把皮放在手里,再用竹筷夹一点肉馅,放在皮的中间,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一蘸碗里的清水,把皮的周围一圈给湿润一下,然后,把皮对折,用手使劲地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了。“太棒了,我的小笼包完工了。它看上去好像扎着一株洋葱辫似的,非常可爱!”“包好了饺子,该烧饺子吃了!”奶奶拿着锅说。一个个样子像弯月一样的饺子,都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温泉”里。他们有的在水里翻滚,有的在水里游泳,还有的在泡“温泉”。一个个饺子烧好了。我、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妈妈,几个人围成一桌,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哇!奶奶烧得饺子真好吃!”我赞叹道。

  今年的冬至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3.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三


  今天是冬至,也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气。

  每年这一天大家都要吃饺子。一大早,妈妈就斩肉切菜准备饺子馅,接着又和好面,然后大家就开始包饺子了。

  首先妈妈把面x擀成小圆片,然后放上馅料,后把面x对折,捏紧,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完工了。看着妈妈包得这么好,我也不由的想试一试。经过妈妈的同意,我赶紧拿了一张面x,放一勺馅就往一起捏,谁知馅太大了,捏不住,我只好把馅去掉一半,这样才勉强把馅包牢,把边捏紧。看着我手里的饺子这么歪歪扭扭,好象在责怪我把它包得太丑。我下定决心,下一个一定会包好一点,就这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包了十个饺子。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自己包的饺子,我口水都流下了“三千尺”。

  不一会,热乎乎的饺子就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一口咬下去,哇!太好吃了。肉香香的,菜脆脆的.,汤汁还很饱满呢,真是人间美味啊!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大碗,吃着自己包的这么好吃的饺子真是一种享受啊!

  今年冬至,你吃饺子了吗?


4.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四


  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可大家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吗?从前,有一个人叫张仲景,他是一个很有名的大夫,同时他也是个官。一年冬天天很冷,漫天飞舞着鹅毛大雪,连庄稼都被冻死了。张仲景告老还乡,走到家乡南阳时,他遇到了许多向南走的乡亲。他好奇的问大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乡亲们说:“今年冬天太冷了,很多人被冻病了,我们想去暖和的地方。”张仲景说:“我能治好你们的病。”于是,他就把羊肉和蔬菜等驱寒的食物剁碎,又用面x包起来,在放在滚烫的开水里煮熟,分给大家吃。乡亲们吃完,果真病好了,于是他就给这种食物取名娇耳。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娇耳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吃的饺子。所以妈妈的妈妈说: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否则会冻掉耳朵的!

  今年的冬至,我是和姥姥、舅舅、舅妈,还有妈妈一起过的。我们包了香喷喷的大肉萝卜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出锅,端到餐桌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吃了14个。现在回想起当时美味的饺子,还余香萦口啊!


5.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五


  冬至即将来临,这是我喜欢的节日之一,这样又可以一起欢聚吃饺子啦!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么得人管!”

  冬至吃饺子可是有来由滴哦。东汉末年,有一名医生叫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正值冬至,因为年年战乱,老百姓饥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痛苦不堪。于是为救济百姓,张仲景就把中草药包进饺子里煮熟,分发给百姓们用于驱寒,称其为“祛寒娇耳汤”。为了纪念他,人们把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冬至”是一年中黑夜长白日短的一天,在古代也是一年循环的开始,被看作一个吉日,北方人说:“冬至大如年”,南方人说:“冬至就是过小年”。

  一到冬至,天气就到了冷的时节。“交冬数九”,从这天起就进入了数九寒天,这使我想起小时候的儿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耕牛遍地走。”

  所以,冬至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吃饺子吧!还可以再加点汤圆,大家团团圆圆,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6.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六


  中国24节气大家应该都十分熟悉,这算是中国上下5000年凝聚出的文化瑰宝之一,而今天是24节气中的冬至。

  冬至重要的一个习俗便是要吃饺子了,这到还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张仲景在冬至归乡时,发现很多贫民们露宿街头,耳朵都给冻坏了。他见状便心生可怜,用羊肉辣椒等做成馅,再用白面x包起来包成耳朵的样子,称为焦耳,也就是现在的饺子。然后人们一吃着焦耳,耳朵就都好了,于是在冬至时节,吃饺子的这个习俗便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虽然这从科学方面来看,实在有些不切实际,但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把所有中国人串在一起的重要因素。不穿秋裤,是对这个冬天的不尊重,而冬至不吃饺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一个失去传统文化的民族就像失去了灵魂。

  所以今天中午妈妈给我做了饺子吃。可惜的是因为时间不够,我们是从超市里直接买来的水饺。虽然品尝起来味道十分的不错,让人很有食欲,但又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吃起来感觉怪怪的,大概就是因为这饺子并非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我只吃了五六个也就不再想吃了。

  现在想来,似乎明白了什么。冬至的饺子,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这一切并非是人们想去品尝美味,而是以这些食物为载体,装载了那些大家聚在一起团圆的幸福与快乐。

  总之,这些食物是让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享受唯美的亲情。


7.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七


  冬至马上来临,今天便是接冬至,应该吃饺子,不然会冻耳朵,这虽然只是谚语,但吃饺子是我们不会改变的习俗。所以妈妈和姥姥就开始包饺子,我也来帮忙。

  包饺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饺子馅,一部分是饺子皮。饺子馅儿已经有姥爷搅拌好了,我们只需要做好饺子皮就好。妈妈用一个大盆装了许多面粉,再加上水就可以开始和面了。我在一旁看着妈妈和面,原本又湿又粘的面,被妈妈一拳一拳砸硬,砸光滑了。我也来试了试,挺费力的,手砸下去后会被黏住,不好拔出来。

  好不容易和好了面,姥姥说:“和面讲究三光,手光、面光、盆光,你这样还不行。”妈妈就帮我和面,面团变光滑了,这才算和好了面。妈妈把面团分成了八个球状面团,再把它们分别搓成环状,用刀割开,切成小块。我拿到了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面x。可我不会擀面x,面饼粘在擀面杖上面,皮成了长条,这些都是我做出的。

  妈妈在一旁指点我,擀面x要一手推一手拉,面x就会转起来,就能擀成圆形了。虽然经过了一番周折,但面x还是擀好了。接下来的包饺子就简单一些了,有姥姥和妈妈来做,她们包的饺子,又快又好看。饺子放锅中,用开水煮,煮好了,一道美味的食物就出来了。

  吃着自己参与包的饺子,心中十分开心,果然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吃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感到骄傲与快乐。


8.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八


  冬至,北方所有的人都要吃饺子。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南方人也兴了这个规矩。

  今天整好冬至,我和哥哥给大家包了有趣的饺子。我们先放了一些肉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总觉得一成不变的包法太没有创意了。我想:妈妈喜欢啰嗦,就给她加点花椒馅,让她麻一麻,让她感受下说不了话的痛苦。爸爸下班了就喜欢睡觉,给他放点辣椒馅,把他辣清醒。接着又放了一些腊肉馅、糖馅、盐馅、花生馅,还放了几个硬币,分别做了很多的记号。当然,每种馅料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当我们把饺子放进锅里煮熟了的时候,发现我们做的记号不见了。我们又仔细观察,发现了一些“新记号”,比如辣椒馅煮熟了就变红了,花椒馅变黄了。为了不让大家看出我们的“阴谋”,我们在饺子的皮上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

  我把包有辣椒馅的那碗饺子端给了爸爸,说:“爸爸,这是您的饺子,您吃吧!”虽然说的尊重,但我心里有一股不怀好意的期待。爸爸似乎没看出我的心思,频频点头。就在我以为爸爸会接受我的诚意,大吃起来时,爸爸却起身把饺子端到爷爷面前,把我说的话重复了一遍,爷爷说:“不行啊,这碗饺子太多了,我吃不完,还是你先吃吧!”爸爸再三劝说,表达自己的孝心。爷爷终于被说服了,就在爷爷准备吃的时候,我和哥哥紧张地大喊:“不能吃啊!不能吃!”爸爸很吃惊地望着我们,我赶紧把头低到碗里继续吃饺子。哥哥机敏的又迅速端来一碗馅料正常的饺子,递给爷爷,说:“爷爷,吃这碗,那碗刚才都凉了。这碗刚出锅,趁热吃!”

  终,每个人都把碗里的饺子吃了几个,妈妈一边喘气一边说:“你这个臭小子!”再看爸爸,一直在说:“快,快,快拿水来!”所有人再也不吃饺子了。

  只有小姨吃的饺子里面不是糖就是硬币。她一下子就猜到了,说:“是不是我每年冬至才回来,你们心疼我呀!”我和哥哥说:“就是那个意思!”后只有小姨说:“这真是一碗有趣的饺子啊!”

  尽管,我们包的饺子,让全家人五味杂陈,但是,房间里却回荡着久违的笑声。


9.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九


  今天是冬至,妈妈说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是我家乡的风俗,早上吃过饭妈妈和我就去超市买包饺子用的材料。有鸡蛋和韭菜……买完菜回到家妈妈就没闲着,就开始剁馅,然后我就学妈妈以前的样子,开始和面。因为是第和面,首先我把一碗面倒到盆里,浇上温开水就开始和起面来,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可是完全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水少了,面太干了,就是水倒多了,和的面就变稀了,反复了好多次才把面和好,但是和的面却太多了,恐怕我们一中午都吃不完,这时,妈妈的饺子馅也剁好了,我们就忙活起来,开始包饺子了。

  饺子在妈妈的教导下,似像似不像的都包好了,后终于吃上了,我自己包的饺子。

  真是开心的一天呀!


10.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妈妈对我说:“今天是冬至,应该吃饺子。”我又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说:“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传统。”哎!没办法,我只好亲自出马,去问电脑了。哦,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他在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原来吃饺子还有这个传说啊!后人还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晚上,妈妈和阿姨一起包饺子。为什么要等到晚上吃饺子呢?因为爸爸工作太忙,只有晚上才能和我们一起吃。妈妈和阿姨包的饺子,阿姨包的大,妈妈包的小。大的高大威武,小的小巧玲珑。饺子煮出来了,我吃了好多。我可不想让我的耳朵冻掉!

  同学们,今天你们吃饺子了吗?如果没有,那就要注意着你的耳朵。否则,它随时都会冻掉哦!


11.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一


  东汉时候,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的医术高明,不管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他是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退休回乡,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看到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衣着单薄,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回家后,心里总挂念着那些烂耳朵的`人们,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找了一块空地,搭好棚子,架上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x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状,再放在锅里煮。到冬至那天就开张,专门送给伤耳的人吃。张仲景把这种治伤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吃过以后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伤都治好了。

  以后,每到冬天,张仲景都做“祛寒娇耳汤”,到冬至那天,送给大家吃,预防和治疗冻伤。

  巧的是,过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直到现在,有些地方饺子叫做饺耳呢?

  冬至吃饺子,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12.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二


  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吃饺子,是习俗,也是一个家庭生活的节日。

  今天是冬至,晚上吃饺子,于是准备好了面团,因为吃的是茴香馅的,所以又准备了茴香和猪肉。首先将面团揪成小块儿,撒上面粉,然后将所有的小块儿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饺子皮,接着做肉馅:将洗净的茴香摘下菜叶并切碎,把肉馅剁细,撒入调味料调匀,再加入切碎的茴香调成馅料。下面就开始包饺子了,包饺子的`过程既枯燥无味但是又非常有趣,拿起一个饺子皮,把馅放到饺子皮当中挤成扁圆形,然后用手指轻轻捏压,做出可爱的饺子。饺子包好后下锅煮20分钟后即可出锅,香喷喷的饺子就做成了,咬一口,肥瘦搭配的肉馅中带有浓浓茴香的味道,好吃极了。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饺子也成为了众多人民的喜爱。


13.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奶奶经常说,“冬至饺子是非吃不可的,不吃耳朵就会冻掉”……于是,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奶奶一起包起了饺子。

  饺子的'馅是我喜欢吃的韭菜和肉。奶奶先把面粉活成面团,然后由妈妈切成小块,我把它们压扁,后爷爷擀成饺子皮,就开始包饺子啦,妈妈教我把饺子馅放到饺子皮上,先把中间捏紧,然后再捏紧边,别看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简单,我老是做不好,包的饺子个个奇形怪状、东倒西歪,我把它们一个个排得整整齐齐像我体育课是的队列。妈妈说“包饺子一定记住不要露馅,否则就成饺子汤了。”

  奶奶说:“饺子像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饺子下好了!一咬,就有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特有滋味。

  我们家的饺子真好吃,果然自己包的就是不一样啊!


14.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四


  冬至有包饺子的习俗。在12月22日那天,我、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一起在家里包饺子。我们先把手洗干净,再把奶奶早已准备好的肉馅从冰箱里端出来。接下来,就可以开工了。

  我先把皮放在手里,再用竹筷夹一点肉馅,放在皮的中间,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一蘸碗里的清水,把皮的周围一圈给湿润一下,然后,把皮对折,用手使劲地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了。“太棒了,我的小笼包完工了。它看上去好像扎着一株洋葱辫似的,非常可爱!”“包好了饺子,该烧饺子吃了!”奶奶拿着锅说。一个个样子像弯月一样的饺子,都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温泉”里。他们有的.在水里翻滚,有的在水里游泳,还有的在泡“温泉”。一个个饺子烧好了。我、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妈妈,几个人围成一桌,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哇!奶奶烧得饺子真好吃!”我赞叹道。

  今年的冬至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5.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五


  今天冬至,奶奶又要包饺子了,我恳求奶奶教我包饺子。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奶奶总算答应教我包饺子了。

  奶奶先给我做示范,我看着奶奶包饺子一会儿就包好了,我觉得包饺子很简单,于是拿起一张皮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来,可是才包了两个,就都漏了馅,我有一点气馁了。但我又仔细观察奶奶的手法,我发现,馅不能放的太多,还要放在中间,这样才不会漏馅。我又试着包了两个,没想到我攥的不紧,还是漏了馅,我急忙修改,没想到有把饺子包成了小笼包,妈妈说:“你这是包包子还是包饺子呀?”奶奶有些哭笑不得。

  我又包了几个,这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认认真真地包,再也没发生漏馅的状况。我总算学会了包饺子。煮熟后,我的.饺子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心里美滋滋的。


16.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六


  想起冬至就要到了,我是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冬至到了,我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愁的是,冬至到了,天气更冷了,数九寒天,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呀!

  听爸爸说,冬至是一年里白天短的一天,也是夜晚长的'一天。按照地理课上讲,冬至那一天呀,太阳跑得离北半球远,也就是北半球日照时间短了。怪不得,快到冬至了,近天气越来越冷了,太阳公公偏心眼了,把热量都给了南半球啦!

  冬至很重要,家家户户都要过的,尤其北方。妈妈说,冬至以后就开始数九,三九天是冷的,冷的会冻坏耳朵的。所以每年冬至,大人都会给孩子们包饺子吃的,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坏了,真有意思!

  其实,围绕冬至,还有好多学问呢。冬至之前是大雪,冬至之后是小寒,小寒之后还有大寒呢,大寒才是冷的时候。小朋友们,你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开心地迎接冬至的到来吧,可千万记住要吃饺子呀!


17.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七


  冬至到了,挟着寒风吹来,裹着雪花飘落,看着朋友圈一个个的饺子祝福,是只能过眼瘾,不能饱口福呀!自从儿子上了高中后,我失去了自己做饭的动力,感觉一个人做饭费时费事,还不如在食堂吃大锅饭呢!于是,我就从厨房里解放了出来,成了一个吃现成饭的吃客了。虽然食堂的大锅饭没自己做的好吃,但也能凑合,还能减肥呢!当然,冬至来了,我也不想费事动手包饺子,不过,师傅们也为了这个节日,号召我们帮忙包包子,也算是大饺子,迎合一下习俗。

  没想到,接近中午时分,母亲打来电话,让我回家吃饺子,已经包好了。我听后,心里感触良多。总是父母牵挂儿女,有了什么好吃就惦记儿女。我虽然没有在母亲身边,可饺子的香气已溢满周身。可由于天气寒冷,我也已经在帮忙包包子时吃饱了,所以就对妈妈说已经吃过了。可没想到母亲仍然不放心,说她包的是肉馅饺子,好吃。还说我工作忙的话,就让父亲给我送来。这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却彻底震撼了我的心,这是一份多么幸福的爱呀!

  在寒冷的冬至,我听到了动听的语言,吃到了好吃的饺子,感受到了温暖的爱。


18.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八


  冬至到,吃饺子,刚到家看到姥姥正在包饺子,可能是猜到我中午没有吃上饺子吧,我赶快洗洗手来帮忙。

  姥姥把面团揉一揉,然后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又切成大小一样的小面团,撒上些面粉,因为害怕我擀的面x不够圆,姥姥又帮我把这些小面团压成圆圆的面片。擀饺子皮可是个技术活,用力太大,面片就会粘在擀面杖上,还会厚薄不均。

  我先把面片擀成椭圆形,再把它转个圈,擀短的一面,如果觉得有地方厚了些,我还会再补一下,这样圆圆的面片就大功告成。

  接下来该包饺子了,这我还不太熟练,姥姥给我做了示范,我照着姥姥的样子,把面片平摊在手上,挖了点饺子馅放上去,对折饺子皮,轻轻把皮捏在一起,好,成功!

  可我包的饺子真难看,肚子瘪瘪的趴在桌上。姥姥说这是因为我包的.馅太少了,再包一个,多放些馅,这次的好看多了。

  姥姥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我猜,一定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耳朵,又热乎乎的,吃了饺子,耳朵就不冷了,再冷的天也不怕。我可不想耳朵被冻掉,所以我要多吃点,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呀!


19.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十九


  一年一度的中华传统节日-----冬至快到了,我们又能吃到香喷喷的饺子了。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比如;赛龙舟,吃棕子,吃月饼,吃饺子等一些文化。

  我爱吃饺子了。看着奶奶在厨房里忙碌,我忍不住跟了过去。只见奶奶把剁好的肉馅,还有大葱放进盘子里,又放了各种调料把馅拌好,后又放了些香油,顿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把我馋的直流口水。奶奶看到我的羊子笑了起来,说:“小乖乖,你知到我们为什么爱吃饺子吗?这里还有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名医,他的医术很高,什么病他都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人们称他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张仲景从外行医回来,一路上看见很多人穿得破烂单薄,脸上都生了冻疮,不少人连耳朵都冻烂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于是,决定用自己的医术帮助大家。他带着人支起了一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熬好后,又把它们捞出来切碎,用面x包成一只只像耳朵一样的东西,煮好了分给大家吃。人们的冻疮慢慢到就好了。这是一种可以治冻伤的药,张仲景给它起名“祛寒娇耳汤”,那天正好是冬至,很多人都分了一大碗汤,两只娇耳,大家吃了以后,觉得两耳发热,冻烂的耳朵不出半个月就好了。

  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人们吃的饺子了,还说,到了冬至吃饺子,就不会冻烂耳朵了。

  听了奶奶的故事,我心里敬佩着张仲景助人的事迹。我们这个大国家,有许多古人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自豪。


20.冬至吃饺子的日记 篇二十


  今天是冬至,放学后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回家包饺子。

  这是我第包饺子,我既激动有担心:我终于可以像大人一样干活了,但是饺子要是包不好怎么办呢?爷爷看出了我的心思,他鼓励我说:“只要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来,爷爷教你包饺子。”只见爷爷把一张圆圆的饺子皮放在左手掌心上,用勺子舀了一些饺子馅放在皮中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皮的边缘捏在一起,后用力一挤,一个x宝一样的饺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也拿起一张饺子皮,学者爷爷的样子放馅、封口。可是我捏左边皮的时候,馅从右边溢了出来;捏右边皮时,馅又从中间冒了出来,口怎么都封不住,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奶奶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傻孩子,饺子馅放的太多啦。”奶奶把我手中的馅拨回去了一大半,这个口才算是封住了。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呀!在奶奶和爷爷的帮助下,我的第一饺子终于包好了。后来我又包了几个饺子,虽然没有爷爷的饺子漂亮,但是它们还都能勉强“站立”,没有躺下来“睡觉”。

  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了,我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作品。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美滋滋的:我也长大了,能像大人一样包饺子了。今后,我会去尝试更多的挑战!

日记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