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亲子教育>导航 > 最新信息

儿童的社交游戏有哪些(推荐20篇)

2024-10-15 09:3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社交游戏是社交互动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模拟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让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社交圈中,从而逐渐帮助孩子摆脱社交恐惧和抗拒。这是帮助儿童改善社交障碍,提高社交技能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儿童的社交游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一


  拉个圈圈


  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


  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圈,一边走,一边唱儿歌:“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我们一起蹲下/跳一跳/握握手/鼓掌”,最后的指令随机变化,小朋友快速执行指令,也可以换成孩子发指令。


2.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二


  抢椅子


  锻炼观察能力、速度和灵活度


  刚开始准备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把椅子,让小朋友学会在听到音乐停止后需要马上坐在椅子上,等到儿童熟悉游戏规则后,可以撤掉一把椅子,每次音乐停止后,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坐,最后坐到椅子的孩子可以获得奖励。


3.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三


  石头剪刀布


  经典的益智游戏


  在孩子掌握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后,爸爸和孩子就可以玩这个游戏。爸爸可以先告诉孩子:“我马上会出剪刀”,让孩子养成提前根据别人的心思来调整行为的习惯。如果最后孩子真的出了石头,说明孩子懂得规则了。等孩子练好这个技能之后,爸爸再说:“我马上会出剪刀”,但却出了布,孩子可能会不高兴,爸爸却笑着说:“我骗你的。”(教孩子揣摩他人心思,认识、接受或学会撒谎)。


4.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四


  翻翻乐


  桌面游戏,老师们也很喜欢


  游戏规则和步骤是:玩家轮流翻牌,每次翻两张;如果翻出来的两张卡片是一样的,就可以拿走;如果翻出来的卡片是不同的,则翻回去保持背面朝上但位置不变;以相同规则轮流,直到所有的卡片全部被拿走;数一下谁手里的卡片多,卡片多者赢。在孩子有轮流/等待的前提下,这是最适合第一个去泛化这个能力的游戏。


  如果孩子理解上面的规则有难度,我们也可以把游戏降低难度到这样的规则:每人每次翻一张,翻完所有卡片结束,没有其他任何规则,只练习轮流;每人每次翻一张,翻的过程中看到一样的就收起来,后期也可以在结束的时候数一下谁得到的牌比较多。


5.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五


  拍螃蟹


  这是卡片游戏


  游戏双方拥有相同数量和图案的卡片,拍打方把卡片图案向上整齐的排列在桌子上后,根据对方出示的卡片,迅速用手拍打与之图案相同的卡片。 


  游戏变化:①猜图案;②看表情;③停顿和延;④迟角色互换。


6.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六


  打手游戏


  一个手掌朝上,一个手掌朝下


  这个游戏大家小时候应该都有玩过。游戏方式很简单,就是打对方的手。家长把手放在下面,孩子把手放在上面。家长数“123”后快速打孩子的手,孩子要快快的把手收回去,不被家长打着。孩子如果玩的很好了,可以尝试换角色来玩!


7.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七


  找手指游戏


  手指躲猫猫,猜猜我在哪


  也被称为手指躲猫猫,家长把右手的5个手指头聚在一起,然后用左手包住手指周围,只露出手指的头,然后让孩子来找哪一个是中指(或者其他手指)。猜对猜不对都可以挠一挠孩子,进行互动,让孩子觉得很好玩!


8.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八


  击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


  击掌游戏是我们经常和孩子玩的游戏,例如“你拍一,我拍一”,但是其实也可以做的内容丰富和变换方法,比如可以变化节奏,XXX丨XXXXX(前面是慢的,后面是很快的,且富有变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快和慢的不同。


  另外可以变换空间位置。妈妈不停变换手的位置,上、下、左、右等位置,孩子要观察不同的位置来变换自己的手要拍在什么位置,可以增加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例如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熟悉以后打乱顺序。


9.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九


  猜一猜在哪只手


  锻炼注意力和观察力


  跟找手指游戏异曲同工,家长找一个孩子喜欢但是小小的物品,放在一只手中,握上拳头,不停地转动,嘴巴还可以念一些口诀:“变变变~~”,然后让孩子猜刚刚的物品在哪只手里,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10.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


  轮流搭积木


  让孩子学会轮流


  家长放一块积木后对儿童说:搭积木,指示儿童把自己的积木搭上去,家长再把自己的1块积木搭上去,重复步骤,若儿童不理解轮流概念,家长手把手的教儿童,完成轮流搭积木的过程,若儿童已经明白轮流概念,家长可减少协助。


11.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一


  鼓嘴巴游戏


  可以家长和孩子轮流做


  例如,孩子努力把嘴巴里面充满气,然后用两只手一压,气就会从嘴巴跑出来,发出奇怪的声音,孩子就会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家长鼓嘴巴,孩子来用手压,家长也可以故意做一些表情,发出一些声音,增加孩子和家长的互动。


12.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二


  猪鼻子游戏


  超好玩的小猪猪


  抓着孩子的手推起家长的鼻子,然后家长学小猪“哼哼哼”叫,然后把头伸向孩子的头上,去挠或者揉孩子的脸。如果孩子喜欢的话,下一次等待孩子自己主动来推家长的鼻子,然后家长再次学小猪叫来和孩子玩。


13.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三


  我们都是机器人


  一不许动,二不许笑


  爸爸和儿童充当机器人,妈妈拿着“遥控器”,妈妈发指令,两个“机器人”按照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每次妈妈喊停,“机器人”就要听指令定住,并且维持之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不变,若儿童不理解游戏玩法,可以先模仿爸爸的动作,重复多次直到儿童掌握游戏玩法,妈妈也可以给每个“机器人”发不同指令。


14.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四


  手偶游戏


  协调双手动作变化


  手偶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从材质上分有布料的,木制的,塘胶的,毛绒的。从款式上分有人物手偶,动物手偶,卡通手偶,动漫手偶。


  家长把1个手偶套在自己的手上,把另一个手偶交给儿童并叫他如何运用鼓励儿童模仿家长的手偶动作,如:走路。练习初期的时间宜较短,待儿童接受手偶游戏后,可增加玩耍时间,重复练习,直到儿童能自行运用手偶与另一个手偶做简单的交往活动为止。


15.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五


  踩尾巴


  你踩我一下,我踩你一下


  准备纸条若干,将纸条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两人一组,一个儿童当踩尾巴的人,另一个在场地上跑着躲避,不让对方踩到自己的尾巴。


  但儿童往往会无目的地乱跑,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对方。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孩子的角色固定下来,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换过来。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安排家长和孩子一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在小朋友互动时,能力稍强的宜扮演“长尾巴的”,能力差异不要过于悬殊。 


  为发展互动可以适当允许孩子之间的碰撞,家长不要太理会“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等待儿童自己的反应。


16.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六


  传递表情(3个人)


  适合爸爸妈妈带着孩子玩,三个人坐成一个圈儿,让孩子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然后把妈妈的表情状态用语言描述出来,并模仿给爸爸看。同样,孩子再做一个表情,由爸爸描述并模仿给妈妈看。依次轮换。


  PS:通过语言描述和模仿,可以引导孩子留心观察他人,同时学习认识情绪表情。认识情绪是管理情绪、提升社交智慧的前提。


17.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七


  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岁)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


  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


  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18.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八


  影子游戏(适合3-7岁孩子)


  首先,让您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影子,再让他转身,向四周走动或跑动,看看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孩子追影子——再摆脱影子。孩子都熟悉了这个游戏之后,开始四散开来玩“踩影子”的游戏,此游戏以先踩到他人的影子为胜,也可以一个踩一个躲。启发孩子动脑筋怎样才能不被捉影入捉到(跑到阴凉处,没有影子也就捉不到)。


19.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十九


  真人版“找不同”(3-5人)


  一些综艺中常玩的找不同游戏,我们在家里也可以玩。由妈妈带着孩子们在客厅,让爸爸躲进房间,改变身上一样或者多样东西,例如脱掉鞋子、围上围巾、解开一颗衬衫扣子、挽起一只袖子等。爸爸重新出来后,让孩子们找不同。


  PS: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别人,试着将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


20.儿童的社交游戏 篇二十


  客人来我家(3-5人)


  (1)父母选取2-3个玩偶放在门口,告诉孩子今天家里来客人了。


  “今天家里来客人了,宝宝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


  “第一位客人是小兔子,来跟她打个招呼吧!”


  妈妈说:“你好啊,小朋友,我是兔子姐姐,我们握握手吧!”


  “第二位客人是小青蛙,你看他蹦蹦跳跳过来了。”


  爸爸说:“呱呱呱,我是青蛙哥哥,我可以抱抱你吗?”


  (2)父母在旁边进行观察,孩子是如何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开心、兴奋、轻松等情绪的。


  (3)打完招呼后,父母把事先准备好的玩具递给孩子,引导孩子和小客人们进行游戏。


  (4)同时,可以播放儿歌背景音乐丰富游戏体验。


  游戏提示


  ①孩子独自游戏的时候,父母减少干预,多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行为。


  ②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隔壁邻居来家里做客,和孩子一同玩耍。


  PS:通过游戏,用表情和肢体动作适当地进行情绪表达。与其他伙伴进行游戏,促进孩子的伙伴交往能力。


亲子教育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