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24节气处暑作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24节气处暑作文 篇一
8月22日,是处暑时节。处暑的“处”意思是停止,就是把夏天赶走,所以很多讨厌炎热的人都在“迎接”处暑,但这一天,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台风马里龙”,它让炎热更快离开,更是带来了凉爽。
这天下午,我坐在阳台听歌,一曲放完了,当我看向天空,瞬间,白云聚向一起,不一会就变成了灰色,形成了一个漩涡中心,将乌云吸向这里,仿佛是要将天空占为己有。不一会儿,乌云就变成了黑色,黑黑的,越来越低,仿佛给城市戴上了黑色的盔甲,整个城市也忽地暗了下来。
这时,几滴雨珠飘到了我身上,伴着一丝凉快,我又看向天空,很快就骤雨倾盆,豆大的.雨珠洒向人间,雨落在车上,“嗒嗒嗒”地溅起水花。
雨珠泼在伞上,“嘀哒嘀哒”顺着伞往下流,如同瀑布一般,把人的视野都遮住了。
雨越来越大,还刮起了风,雨扑向阳台,扑向大树,侵袭着这个城市。
风越来越大,刮在人身上,仿佛是想要把人吹飞,又仿佛是在赶走炎热,让人捉摸不透,许多盆栽都被吹倒,一些小树也在摇晃,而风却迟迟未停。
这位特殊的"客人”用它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处暑的迎接。炎热确实让人讨厌,这不,就连大自然都想赶走它。
2.24节气处暑作文 篇二
俗话说:“处暑动刀镰。”处暑这天,在我的家乡鱼嘴,几乎人人都拿着镰刀,背着背篓,迈着轻快的步子,唱着歌儿去金色的玉米地。
正值中午,圆滚滚的太阳在天空中露出灿烂的笑容。我和外婆来到玉米地,只见玉米杆就像一个个哨兵似的,精神抖擞地站在地上,身上还背着沉甸甸的“手榴弹”,保卫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穿梭其中,我好奇地抚摸着好像仙女的绿飘带似的翠绿的玉米叶,它们快活地在风中舞动,玉米的香味儿也随风扑入鼻中。仔细一瞧,有的玉米像小宝宝一样,裹在嫩绿的衣服里;有的玉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晶莹剔透的玉米粒;还有的玉米像小姑娘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
外婆拿着镰刀说干就干。一左一右,挥舞着她的镰刀将军。咔嚓!一根结实的玉米杆倒下了。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试了试,可拿起镰刀的一瞬间,呀!重的咧!还没开始“战斗”,我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外婆哈哈大笑,提醒我要摘有“胡子”的玉米,而且“胡子”的颜色越深越好,这代表玉米越成熟。
“知道啦!谢谢外婆!”望着翠绿的大山,我又有了活力。经过观察,我很快锁定了一个目标。“嘿哟!嘿哟!”我一手抓住它的茎,一手拿好玉米,用力一掰,咔!一根玉米杆成功被我“击落”。我越干越起劲,背篓里的玉米越来越多。
几个小时过去,我早已累得趴下了。可外婆仍然拿着镰刀卖力地干活,还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解地问:“外婆,你……你怎么……不累啊?”外婆笑呵呵地说:“看到你啊,我就想到你的妈妈没东西吃怎么办,所以有了劲头。”我点点头,朝玉米看,阳光洒在玉米上,那些玉米粒儿亮晶晶的,像湖泊一样漂亮。汗珠从我脸颊滑落,风儿善解人意,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格外殷勤。
收割完,金黄的玉米地和葱绿的后山互相映衬,在夕阳的余晖下美不胜收。我跟在外婆后面,望着她湿透的衣衫,不由得思绪飘渺。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精灵,叫“勤劳”。只是一些人赶走了它,一些儿留下了它。在这个金色的处暑,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金色的道理。
3.24节气处暑作文 篇三
处暑是公历每年的八月二十三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一百五十度时,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千支历申月的下半月。申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份,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梁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处暑代表着变化,而且是向好的变化。学习时,我们经常困惑,翻阅资料,孜孜以求,最终豁然开朗,就像处暑前后,气温从不适到适宜。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最终战胜困难,就像处暑前后,气温从不适到适宜。
我爱处暑!
4.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四
时光之珠捻转,又转到了处暑。暑气至此止矣,北方天已渐凉。草木峥嵘,繁花锦绣,它们也知道出场的时日愈久,离开这个舞台的时间也愈近了吗?故而,极力地展现出最华美的姿态。
在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处暑不出头,割得喂老牛。”是说庄稼这时节如果还没有抽穗,扬花,那基本上也就没用了。任你再怎么容光焕发,青春逼人也是误了节气,终不会结了颗粒,将一无所获。因为,时不我待,朝来寒露晚来风,步步紧逼,奈何!这让多少期冀风云际会,错失在历史河流之畔的蜉蝣人生望洋兴叹,零落栖迟,幽寒呜呃,徒生伤悲。
其实,仔细想想,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只要曾经绽放,又何必介怀名利得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行至山穷,坐看云起。喂老牛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归宿?五道轮回,即使化作一堆牛粪,还不是能滋养一朵鲜花吗?没有牛粪,鲜花还不是开到荼蘼,无可奈何地落去吗?
今晚,月色溶溶,秋虫唧唧。窗前一丛菊花笑意盈盈,檐下扑棱棱倦鸟归巢,这是一对儿早出晚归,为生计奔忙的麻雀。看到过刘心武的一句话:“不要指望麻雀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过得很幸福。”真的,鹰有鹰的高度,让人们赞美去吧!麻雀有麻雀的喜乐。有些生活无法选择,也不必去扮演更高的角色,高处不胜寒,英雄是孤独啊!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烟火人生,风雨交加的苦乐年华,我们一样欣然接受,暗自欢喜。
这么说,是否有些吃不到葡萄的味道呢?非也,人生不如意常九,城市丛林,乡村泥巴,谁羡慕谁呢?人心不足,欲壑难填。你想跻身高富帅,她想变幻白富美;你憧憬纸醉金迷,他向往茅檐翁媪。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份宁静的心灵,和缓的节奏,温馨的情感,从容的境界。舍此,夫复何求?
对于童年,故乡的回忆,人们总是回味甜蜜。好像那时的.时光,一粥一饭,赛如琼林佳宴;一草一木,竟似天宫仙境;一丝一缕,堪比凤冠霞帔。难道现在我们的味蕾失灵,视觉退化,触感泯然?不是!是物欲横流,早将我们平静的心情冲击得荡然无存。追寻靓丽的彩虹,却不知眼前即是良辰美景!都言身边没有风景,要到远方去,远方的远方,追逐海市蜃楼的步履如飞,可曾注目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山山水水?
万籁俱寂,钟表兀自踏踏而行,沏一杯茶,慢慢回味。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有多少,人在旅途,行色匆匆。朋友,无论你在生活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都请你坚信,在灯火阑珊处,总有人为你默默守候,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太阳。
5.24节气处暑作文 篇五
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窗户被微微打湿。窗外,一切事物都是朦胧的,都被罩上了一层薄雾。阳光并不刺眼,温和地洒落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挂在眼前。小区里的桂树立在那儿,沉默着,留下一抹颜色,如记忆里的一样,悄悄盛开……
小时候最喜欢的做的事便是在老家那棵桂树下玩耍。春天与朋友们捡掉落的桂花树叶,玩过家家;夏天踩着椅子,抓着树枝看知了鸣叫;秋天则和伙伴们一起摇桂花树,感受下桂花雨的场面;冬天在树枝上系上丝带,纸条,铃铛,让桂花树看起来好像依旧茂盛。
七岁那年,刚刚上一年级的我,依然还是那么爱玩。眼看桂花就要开了,我和伙伴们都特别的盼望,天天都来看。“嘿——我今天带了铃铛过来,我们给桂花树系上吧!”“好呀好呀!不过,你这铃铛从哪儿弄来的呀?”“嘿嘿,我在家里翻了一圈儿没找到,然后在我家狗的项圈儿上拽下来的。”“啊?你的妈妈不会骂你吗?”……依旧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地笑着。
到家已经是晚饭时间了,我还沉浸在玩耍的兴奋中,思绪仍然在桂花树下流连,恍惚间耳畔映入了爸妈的话音。“听说楼下要增加停车位了。”“嗯,连桂花树都要砍了呢。”……听到这些话我惊住了,问道:“什么时候啊?”“好像是后天吧。”“哦,那天正好处暑呢。”我默默地吃着饭,心中却涌起无限波澜。
处暑那天,我们都来到了树下。几天前系上去的铃铛依旧挂在树上,徐徐微风吹过,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几天,桂花竟悄悄爬满了树梢。在层层叠叠的叶片中,盛开出一朵朵浅黄色的小花。零零碎碎,好似满天的繁星;花瓣一小片一小片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紧紧拥在一起。花朵与叶片黄绿相间,相映成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儿一堆,那儿一簇,好像在讨论什么。走近细看这些花朵,橘黄色的花蕊旁均匀的分布者四片米粒大小的花瓣,在碧绿的叶片中显得格外的可爱,格外的娇嫩,仿佛风一吹就会轻轻掉落,楚楚动人,令人不禁心生怜爱。微风拂过,一股淡淡的桂花香随着铃铛声,弥漫开来。“嘿,小孩儿们,我们要开始干活儿了,你们回家吧。”随即我听到了一阵阵刺耳的电钻声……桂树倒下的瞬间,我的心中似乎也有什么一起倒下了。
如今上初中的我已经搬到了园区居住,闲暇时依然会回去老家。每每途经当年的桂树旁,我的内心就涌起无限悲凉: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但是,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人们总是习惯把环境挂在嘴边,也有过不少的宣传,但是真正落实的又有多少人呢?诚然,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但是如果过度的砍伐,当我们的世界再也没有绿色,那么充斥眼球的只有那灰灰的天空了吧!人类为何认识不到,能够使我们生存的,却也只有地球呢?
春雨惊春惊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二十四节气中,我第一个认识的节气便是处暑。那里有我儿时的回忆,一个充满了桂花香的回忆。
6.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六
天,出奇地热。窗外,知了的叫声漫延到了每一个角落,在大街上行走的人偶尔还捂紧了耳朵。
我来到了乡下外婆家。记忆中,外婆是很慈祥的,也很能干。她总是佝偻着背,赤着脚紧张而麻利地忙活着。小时候,我总是在外婆的歌谣中入睡,又在一片听嘈杂的忙碌声中醒来。记得,我最喜欢在浓绿的竹林中,搬着小凳子跑来跑去。但是老摔跤,可怜的小凳子不知被我摔坏了多少次。每当这个时候,外婆就放下手中的活儿,颤巍巍地小跑过来轻轻抱起傻愣傻愣的我,眯缝着她那双眼睛,很仔细地检查浑身是泥的我。我每次都会磕破皮,外婆就抱着我进屋抹药。每次,我都哇哇大叫。外婆会抓起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糊住我的哭声。
夕阳西下,外婆抱着我走到桥头的一家小店买东西。我总是趁她买东西的空当,像一条小鱼儿钻进柜台,扶着玻璃把手抓糖。先剥一颗糖塞进嘴里,再慢慢填满原本空荡的口袋……
司机踩住刹车,我拖着一个大大的方形家伙下了车。
我和外婆见面的次数不多,小时候在外婆这儿从不超过三天。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是如此深刻。
小路从泥泞变得宽阔整洁,变成了大路。
我拖着它慢慢寻找外婆家。可是,记忆中矮矮小小、一排排建在田边的小房子都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三层楼的小洋房。更多的,是城市里常见的水泥钢筋建成的高楼。
我找不到外婆家,只好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告诉我,外婆搬新家了,她住在___,路边没有了田地,一行小树笔直地站立着。
按响了外婆家的门铃后,门被打开了。迎面扑来一阵清凉。
外婆瘦小的身子在门口出现了。她没有改变,依旧慈祥。但是,白发已悄然出现在她的头上。
“外婆,外婆。”我轻轻唤着,看到外婆熟练地接过手中的箱子,还攥着我的手进了门。外公背着手走出房间,嘴上叼着个旧烟斗。客厅里的电视机播放着节目。我乐了,以前在这儿,我可是看不到电视的。
外婆开口了,她说这几年来啊,镇里发展了许多。“真得像歌里唱的一样,红红火火地过日子。”外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脸上有抑制不住的笑意。
一辆遥控小车从脚边爬过。一转头,我看见表弟手拿着遥控器从这个房间跑到那个房间,再从那个房间跑回这个房间。脚上踩着双拖鞋,像两个风火轮。
窗外,那鲜艳的五星红旗遥遥无飘扬在另一处的水泥钢筋上。
高楼在国旗下,缓慢而有节奏地日益增多。
表弟跑过来问这问那,高兴地告诉我:“姐姐,今晚有演出哎!”我有点惊喜:“真的吗?”他用力点点头:“嗯!”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我知道自己将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7.24节气处暑作文 篇七
处暑以后,北方的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就会形成秋雨。秋雨过后,气温明显下降,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当然,例外也是有的,如果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此时打个“回马枪”,往往会在处暑期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秋老虎”。但气象专家表示,即使“秋老虎”再凶,也很难出现37℃以上的高温了。
处暑时节要知3“去”
去火
眼下天气仍比较炎热,人们因为饮食不节、加班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原因,会出现上火症状,口舌生疮比较常见。
现在很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脸上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痘痘。那么你知道怎么办好呢?其实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含有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还要多喝水、多喝汤、补充水分,另外还要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样就不会感觉身体内有火了。
去燥
处暑时节,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气候会逐渐干燥起来,因此,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品,尽量少进食辛辣食物,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少吃或不吃西瓜这类的寒凉瓜果,多吃一些秋季应季的水果。当然,去燥也需要多喝水,少食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等。
去湿
在处暑到来的前后,空气中的湿热是很让人受不了的。那么在处暑来临之际,温补脾胃是的去湿方法了。大家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淮山药、莲子、茨实、猪肚以及一些谷物类的食物。同时不忘忘了做适量的运动!
8.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八
现在对于处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了,刚还和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命是空调给的,每天24小时至少23小时在空调环境里,对于节气就没有什么敏感的了。
但以前不同,记得小时候处暑这天有许多事要做。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铁片薄薄的、弯弯的,像剖成了一半的竹筒。麻收好了,要翻地。
翻地是爷爷的`事。因为老牛最听他的话。“处暑萝卜白露菜”。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
放萝卜种子的竹篓挂在屋梁上,要爬上梯子才够得着。萝卜的种子毛茸茸的,像小虫。
种下地去,要立即用土盖,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鸡一粒一粒捡着吃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孩子们抱来大捧的纸旗,喊叫着,狂奔着,在自家的田地里到处插上。大人们呢,在田间的十字路口,摆下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向田神祷祝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现在很多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也还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只不过我不再有这样的经历。
9.24节气处暑作文 篇九
阳光虽然还像往常一样,火辣而灼热,树在风中懒懒的摆摆身子,引起叶的阵阵婆娑,冥冥中仿佛看见有双手,正慢慢地挥拂着向我们告别。暑气隐遁入草丛、山林中,在黑暗处无声枯萎,象一记休止符,滴在乐章最合适的段落。
乡村已有些清秋之韵的味道了。黎明,晨风拂面,空气清新,沁人肺腑;中午,阳光已不太灼热;黄昏,低垂的夕阳下,徐徐的晚风吹皱了一池秋水。田间的玉米开始出梢扬花,抽穗吐缨。每一株玉米都显得妩媚动人,亭亭玉立,青碧俊俏,头顶米黄,玉米宝宝探头探脑,憨态可掬,穗头挂出粉嫩的缨子。举目远眺,大片的玉米簇拥着,墨绿似海,花儿闪闪,红缨点点,美轮美奂,生机无限,美不胜收。
处暑高粱遍地红。只是现在,高粱种得少之又少了。黄泥小路上的树影显得绵长而深重,走上去立刻感到了清凉。在我观察的沟坡旱塬上,有高粱的身影,尽管稀少,它们仍很孤傲地高过别的庄稼,但也正好成了麻雀们啄食的对象。黄豆开始有绿色的豆荚,向日葵花盘低垂,一颗颗籽粒日渐饱满。
崖头地埂的天牛花依然在不紧不慢地绽放,天地间仍是一派葱茏。不过这时的绿,已不像夏季时那样鲜亮、柔嫩和透明,而显出了几分厚实、柔韧和老练。无涯的绿,在夕阳的映照下,会透出淡淡的、金黄的光晕。这金黄的光晕,仿佛就是金秋的一种预演。要不了多久,天地间就会真的出现大片的金黄,熟透的玉米就要收获,繁忙的秋收就要开始。
天时阴时晴。晴时“天高云淡”、“秋色宜人”、“气清天朗”、“云淡风轻”、“秋风起兮白云飞”、“空山秋气清”。阴时白云翻飞,快速游移,巧妙地表达疏朗,就如国画中的晕染,淡而轻,薄而透。
雨忽然多起来了,不用风的召唤,没有电闪雷鸣,雨好似千万条银丝垂直而下,接天连地。庄稼、花草、树木,惬意地享受这份燥热中难得的清凉。雨又像有人突然泼下来的水,黑夜里看不见水的到来,只听她一路弹响优美的节奏,声声入耳,令人陶醉。雨声由远至近,雨滴由小到大,又渐渐低落。
雨水似乎浇灭了蝉的热情,即便在午后,蝉鸣已不再如前;甚至午睡后,你得谛听,远处会有一阵散响。有的树叶已经泛黄,树下已见落叶,间或有蚂蚁在啃拖落蝉。在庄稼地深处,你会发现叶的背后,潜伏的小动物,不再张牙舞爪,不再摩须擦翅,而在秋风中变得迟钝木讷、呆头呆脑。
这个时候,我静静聆听大地的耳语,在对生命的回味中感悟人生。有时我想,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一岁一枯荣,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可以储藏,让岁月的年轮刻在心上。然而,人生虽长,生命却只有一季,一旦枯枝败叶,便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
处暑这个季节的片段,让我们终结身体的燥热不安,开始心灵的冷静思索,期望金秋的丰腴成熟。我会感受到季节的长度,更能感受到快乐的长度。处暑之秋的厚重,能让时间变短,能让岁月变长,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价值会在季节的演绎中得以升华。
10.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
土俗以处暑後,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
——顾铁卿《清嘉录》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入秋後第二个节气。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
话虽如此,但所谓“秋老虎”可不能小觑,尤其在台湾,此时的酷热天气绝不亚於夏季,甚至与大暑小暑时节不相上下,更是台风经常造访宝岛的时候,俗话说“不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燥热与暴雨交相袭击带来的气候变化,不能不提防。
一般农民在处暑这天有许多事要做。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後面,一捧一捧地抱进院子,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薄薄弯弯的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麻收好了,要翻地,“处暑萝卜白露菜”,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然而这只是热闹的开头。在处暑到白露的这15天里,会碰上两个十分隆重的节日。一个是七夕,一个是中元,都是华人习俗里相当重要的节日。七夕的缠绵传说与中元的尊祀鬼神,都富有一种民间的淳朴风情,反映着人们关心的情爱与忧惧。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後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後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後竖灯篙、放河灯招引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後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宜兰头城的抢孤更是全台瞩目的特殊习俗。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亦表现了华人惯有的温厚善良,而当整条河上都飘满了荷花灯,那美景更是一绝。
开渔节:对於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後正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在这炎热又多雨的季节,的养生办法可不是躲在冷气房里,而是适当的运动,甚至是种种花草等与大地接触的活动,让自己的身体与世界有所交流,便也较能适应变化多端的气候了,而这样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其实不正是国城规划『高雄小城』的初衷吗?
11.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一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12.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二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
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13.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节气。它意味着夏天就要结束,“秋老虎”即将驾到。让我们抓住夏天的尾巴,让夏天在歌声中光荣地谢幕吧!
走在乡间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我们来到奶奶家。院子里,你看,好一朵美丽的丝瓜花呀!奶奶种的大冬瓜胖乎乎的,真喜人!丝瓜宝宝翠绿的身材多“苗条”啊!
开始祭祖了,只见爸爸神情肃穆地点燃蜡烛,再把纸钱分好,点火后烧成一堆,嘴里念念有词。我也照样子做起来,一边心里默默祈祷。
祭祖仪式完毕,盼望已久的美味佳肴终于出现在我面前啦。爸爸就像魔术师一样,把奶奶养的鸭子“变”成一大盘香喷喷的血酱鸭。我一边迫不及待地啃着鸭子,一边想:太香了!我从来没有在老家吃过这么美味的一顿饭!
火红的太阳散发出来的光芒越来越强,炙烤着大地,我看到了一大片高高的玉米地,一个箭步冲上去,哇!玉米地里好凉爽啊!我瞬间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烦恼,饱满的玉米仿佛在对我笑,过几天就可以丰收喽!心情兴奋不已。
唱起乡间的小曲,一阵阵稻香扑面而来,哇,那真的是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啊!沉甸甸的稻谷弯下了腰,象征着五谷丰登,美不胜收。我沉浸在稻田海里,陶醉其中。爸妈常教导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定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
抬头一看,圆滚滚的柚子把我吸引住了,绿油油的大脑袋,要是掉下来,被它砸中一定很疼吧!小柚子,过几天你们就成熟了,我会把你们消灭得一干二净!嘿嘿……
夕阳西下,我化身为“小鸭倌”,把毛茸茸的小鸭子们赶到了河边,奶奶家的鸭鸭队伍越来越壮大了!可爱的小鸭子们“嘎嘎嘎”地叫着,欢快地在水里划着小小的翅膀,似乎在感谢我呢……
秋天到,丰收大,在一轮和无花果的亲密接触后,我的“处暑之旅”结束了。收获的季节即将来到,让我们在金秋的怀抱里,尽情地遨游吧!
14.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四
处暑,正处于寒暑交替、水火中和之际。暑气悄退而人心爽朗,秋意渐浓而不至于悄然生悲,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雨清凉,正是畅游人间的好时节。
望秋水
处暑秋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光清浅,秋水澄澈,水天一色,让人情动于中,不禁思念起远方的伊人。“盈盈醉眼横秋水,淡淡蛾眉抹远山”,当你望着一池秋水,秋水也如一汪明眸,凝视着凭栏而坐的伊人。
赏秋云
处暑至,暑气止,天高气爽,就连天上的云彩也变得纤巧轻盈,不像夏天的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此时赏云天高云淡,无不让人心旷神怡,不如学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有一番恬淡。
听秋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雨带着渴望已久的清凉而至,冲刷掉酷暑的烦躁疲惫。余光中说:“雨是最原始的敲打乐”,一场秋雨如一首秋之进行曲,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骤雨打荷叶,滴滴点点滴滴,总有一种听觉上的美,怪不得李商隐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谚语还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处暑的雨,一半如雨水清凉,给人们带来凉爽宜人的天气;可另一半又似火焰热情,滴落在草木间,点燃了整个枫林。
15.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五
8月23日是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虽然现在已经是秋天,但今天的天气并不是很凉快,还是有一些闷热。
我看到楼下的那棵橘子树,长的依然很茂盛。它的树枝是棕色的,上面有一条一条的黄色,好像一条条细线将树枝包裹住了。它的树叶还是绿色的,只是有的叶片被贪吃的蚜虫咬过了,留下了许多小洞。
还好,橘子已经长的又大又圆了。远远看去,橘子还是绿色的,感觉酸酸的想流口水,估计还要等段时间,颜色变黄了就可以吃了。
到那时,我就直接上树摘就好了。呀!想想就很美好!
16.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六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但在我们这里(豫北)却是“秋老虎”发威之时,这两天天气又似乎有些升温,秋老虎不想走,又折回来了!可见暑气之盛。不过,处暑过后,再怎么热早晚也要凉快些。
处暑各地气候渐趋分化。有的“处了暑,被子捂”,如“夏九九”中说的:“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有的“处暑天还暑,仍有秋老虎”。南方常常是“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十八盆”,处暑之后,依然是“汗”季,依然需要冲凉消暑。暑气渐消,雨水渐少,故有“处暑雨如金”、“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之说。人们也常常以处暑是否降雨,作为后续降水多寡的一种判断依据。“处暑不落雨,干到白露底”,“处暑不落雨,百草不结籽”,“处暑淋,秋分匀”,“处暑落雨十八闹,处暑不落十八闹,处暑不落十八燥”,“处暑有雨一冬淹,处暑无雨一冬干”。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17.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七
唐代诗人白居易久居长安,他有一首诗题为《早秋曲江感怀》,所写的景象实为处暑节气时的特征。诗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作者第一句便从处暑时节的云彩写起,可见其观察之细。意即暑气到此为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而处暑节气正是农历七月底或八月初。接着下一句便是写感觉,那柔和的凉风习习吹来,缭绕于周围,让人感到阵阵凉爽,再不像夏天时那样热风阵阵让人难以承受。这两句是写处暑时节的气象特点,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接着二句是写地上的特点,处暑节气是在立秋之后,“立秋三天,寸草结子”,农作物都已进入成熟期。作者用一“秋”字表明池上秋色,这秋色便是“荷花关成子”,那夏天娇艳的荷花已不再见,而变成了莲蓬朵朵,其中结满了莲子,这不正是“秋”的形象体现吗?
在节气诗词中,写处暑节气的诗词不算多,白居易此小诗语言平实自然,诗意却清新高远,抓住了这一节气特有的季节特色加以点染,写出了夏暑消退、初秋来临时的天气变化,体现出诗人观察、感受的细腻,真实地再现了处暑时的自然景观。
18.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八
8月23日是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由炎夏向秋凉转换的过渡期。何出此言呢?因为“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暑”即炎热,“处暑”就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大部分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之后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是较为明显的降温转折点。
这样的意思在典籍中也可得到考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称处暑为“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通纬·孝经援神契》也指出:“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虽然说得深奥些,但稍有古文常识的人,还是可以看明白的。
处暑时节处于夏秋之交,天气由热转凉而风劲急,地气肃而物变色,人们的起居也应顺应天时而变化,早睡早起,要使情绪稳定,以防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使人的情态与“秋收”相应,以顺应秋季养“收”之机。人体机制由活跃、支付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积蓄阶段。由于夏季之中人体出汗、消耗量大,至处暑之时应注意对身体的营养补充。另外秋燥之气也在此时多发,应以甘寒之物预防,多吃水果和蔬菜。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处暑时节的气候有时也显得较为特殊和复杂,如在久旱无雨的日子里,旱天气温降不下来,就有“立秋处暑,热死老鼠”之说,又有一句“秋雨无过路”,就是说,秋天的雨不均匀,有时路的一边下雨,路的另一边则无雨。
19.24节气处暑作文 篇十九
现在对于处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了,刚还和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命是空调给的,每天24小时至少23小时在空调环境里,对于节气就没有什么敏感的了。
但以前不同,记得小时候处暑这天有许多事要做。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铁片薄薄的、弯弯的,像剖成了一半的竹筒。麻收好了,要翻地。
翻地是爷爷的事。因为老牛最听他的话。“处暑萝卜白露菜”。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
放萝卜种子的竹篓挂在屋梁上,要爬上梯子才够得着。萝卜的种子毛茸茸的,像小虫。
种下地去,要立即用土盖,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鸡一粒一粒捡着吃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孩子们抱来大捧的纸旗,喊叫着,狂奔着,在自家的田地里到处插上。大人们呢,在田间的十字路口,摆下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向田神祷祝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现在很多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也还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只不过我不再有这样的经历。
20.24节气处暑作文 篇二十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一句农谚:处暑动刀镰。处暑刚过,农田里就有割绿豆、收黍子的农民兄弟的身影。秋天真的来了。
今年风调雨顺,田野里农作物长势喜人,草地、沟壑、坝堤、林间,有名、无名的杂草长得十分繁茂。处暑刚过,散步于杂草丛中,儿时打秋草的场景情不自禁地浮现在眼前。
草儿,山野之中,比比皆是,无处不在。它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宝贝。庄稼地里荒草最为可恨,与粮食作物争夺水分和肥料,影响庄稼的生长和产量。但在村边地头、沟沟坎坎之中,山野之间,生长着的那么多的野草却是有用之物,它们并不可恨,倒是很可爱的。没有它们的存在,当年许多农民兄弟的日子将不好过,从这个角度来说,草也是家乡人们的恩人和朋友。
我从小时候就与草打交道,七八岁的时候就割猪草,打羊草,拾柴草,一直到20岁上大学离开家乡为止。
那年头秋天上山打草,中午回家胳膊上挎一篮子给猪吃的野菜,肩上还要扛一捆喂羊的草。只有到晚上才能往家背晒干的柴草,而常常是背回来一趟,到家吃根黄瓜或吃个柿子,喝点凉水,还会趁天凉快再背一趟。每个夏天有半桩子的家庭柴草垛都会攒很大。
所以处暑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忘不掉的一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