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

2024-06-12 09:40: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成语故事通常是指那些包含成语的起源或典故的故事,它们往往富有教育意义,并且能够在讲述中传达深刻的道理。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一

  画蛇添足:

  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贵族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宾客。宴会上,主人准备了一壶美酒作为奖品,打算分给宾客们。但是酒只够一个人喝,于是主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宾客们比赛画蛇,谁画得最慢,谁就喝这壶酒。

  宾客们纷纷拿起笔来画蛇,有的人很快就画好了,有的人还在慢慢地画。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看到其他人还在画,就得意地说:“我可以在蛇身上再添上几只脚。”于是,他开始给蛇画脚。但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并且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它画脚呢?”

  结果,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因为多此一举而输掉了比赛,那壶美酒被另一个画得快的人喝掉了。

2.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二

  掩耳盗铃: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偷想要偷别人家的铃铛。他知道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这样他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了。

  小偷悄悄地来到铃铛旁边,开始偷铃铛。他一边偷,一边想:“我把耳朵塞住了,听不到铃铛的声音,别人也听不到。”可是,当他拿起铃铛的时候,铃铛还是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小偷被主人发现了,最后被抓住了。

3.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三

  拔苗助长: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片稻田。农夫非常着急,希望稻子能快点长大,好让他能早点收获。

  一天,农夫看着稻田里的稻苗,心里想:“稻苗长得太慢了,我得帮帮它们。”于是,他决定把每一棵稻苗都往上拔高一点,这样它们就能长得更快了。

  农夫开始一棵一棵地拔高稻苗,累得满头大汗。当他把所有的稻苗都拔了一遍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情。

  第二天,农夫来到稻田,想看看稻苗长得怎么样了。可是,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原来,拔苗助长不但没有帮助稻苗生长,反而害了它们。

4.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四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曹操见士兵们又热又渴,纷纷舔着干裂的嘴唇,心里非常着急。

  曹操让士兵们到处去找水,结果都空手而回,

  这时,曹操忽然计上心来,他驱马驰往山头,然后回头大声向士兵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树林,那里的梅子很多,又酸又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士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子,口水直流,不再感到口渴了,一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行进。

  后来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5.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五

  瓜田李下:

  从前有个书生,出门去看望朋友。一路上,湖光山色,令人赏心悦目。

  第二天早上,他经过了一片瓜田,瓜田里结了许多又大又甜的西瓜。

  忽然书生被瓜藤绊了一下,鞋子掉在了瓜田里,他想俯身去捡鞋,又怕别人疑心自己在偷瓜,他只好光着脚走出去,宁可把鞋丢在瓜田里。

  又走了一程,他又来到了一棵树下,由于一只脚走路不方便,书生只顾看脚下,没有注意到头上的树枝,帽子一下子被挂歪了。

  他想伸手去改正自己的帽子,又怕别人疑心自己偷李子,他只好歪戴着帽子继续上路,宁可李下不正冠。

  所以说瓜田李下,各避嫌疑,就是这个典故。

  人们把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叫做瓜田李下,把难于解释明白的嫌疑叫做瓜李之嫌。

6.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六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7.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七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8.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八

  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些书。”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识,开阔一些视野。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常常抽时间读书,感到收获很大。”吕蒙于是开始利用空余时间读书。

  后来鲁肃要到陆口,路过吕蒙的辖区时,鲁肃觉得吕蒙是个大老粗,不想去见他。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已经今非昔比了,应该去看看他。”于是鲁肃来见吕蒙。大家喝酒喝得高兴时,吕蒙问鲁肃:“现在将军重任在身,要与关羽为邻了,要怎么防备他呢?”鲁肃说:“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吕蒙说:“现在吴蜀虽然结成了联盟,但关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准备呢?”于是给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

  鲁肃非常惊奇,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9.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九

  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10.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篇十

  得过且过:

  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动物叫寒号鸟。夏天,它们总是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到了冬天,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一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