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一>导航 > 备考辅导

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2024-04-28 13:17: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1.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一


  1.振荡电流和振荡电路

  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LC电路是最简单的振荡电路。

  2.电磁振荡及周期、频率

  (1)电磁振荡的产生

  (2)振荡原理: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线圈的自感作用产生振荡电流,形成电场能与磁场能的相互转化。

  (3)振荡过程: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所带电量和电场能均减少,直到零,电路中电流和磁场均增大,直到值。

  给电容器反向充电时,情况相反,电容器正反方向充放电一次,便完成一次振荡的全过程。

  (4)振荡周期和频率:电磁振荡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时间叫电磁振荡的周期,一秒内完成电磁振荡的次数叫电磁振荡的频率。对于LC振荡电路。

  (5)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就是电磁场。

2.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二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3.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三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4.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四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5.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五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6.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六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

  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平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7.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七


  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8.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八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9.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九


  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10.高一物理复习笔记必修二 篇十


  电势的概念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高一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