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原文 篇一
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的形式来讲。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这是怎么回事?”
池子对她的邻居河流说道,
“我什么时候看见你,
你总是滚滚滔滔!
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我总是看见,
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
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
还有小划子啊小船,
简直数也数不完。
“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
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
我可真要愁死啦!
我的命运有多好,
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
“固然,我并不出名,
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
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
也没有行吟诗人为我弹琴歌唱。
——这一切其实都是空的。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
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我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
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
至多,有一两片树叶被微风吹落,
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
“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
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
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说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满,
又让芦苇遮掩,
到头来完全枯干。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
它会逐渐磨灭;
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
它就一无所为。
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知识点 篇二
会认字及组词:滔:tāo(滔滔、滔天)
涯:yá(生涯、天涯)
妇:fù(妇女、夫妇)
碌:lù(碌碌无为、忙碌)
遵:zūn(遵从、遵守)
循:xún(循序渐进、循规蹈矩)
尊:zūn(尊敬、尊严)
验:yàn(验证、化验)
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知识点 篇三
近义词:疲劳—疲惫
安闲—安逸
清闲—悠闲
衰退—衰弱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反义词:
疲劳一轻松
蜿蜒一笔直
安闲一忙碌
清闲一繁忙
遵循一违背
衰退一旺盛
无忧无虑一优心忡(chōng)忡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知识点 篇四
词语解释: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本课指河流每天劳作的生活。
贯穿:过;连通。
遵循:遵从,依照。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蜿蜒:曲折延伸。本课指河流贯穿全国样子。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本课指池子的日子悠闲。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知识点 篇五
多音字:应yìng(答应)
yīng(应该)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6.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知识点 篇六
问题归纳: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活?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才是舒服,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看起来很辛苦的生活。
2、池水认为的“哲理”是什么?
不求出名,不要忙碌,只要生活安逸、悠闲就是好命运。
3、“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
7.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1.熟悉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评论辩论:池子与河流的概念,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评论辩论:池子与河流的概念,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教师:汇集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进修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水池;②混堂;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谜底。
二、初读课文,进修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若干个小节。
2.结合高低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日常平凡习惯说“水池”“水池”。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高低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育成应用对象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3.请九逻辑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2)“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懂得“池子”就是指水池。
(3)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概念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进修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如何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说话中可以感触感染到自己很知足如今安逸、清闲、镇静的生活。
3.进修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守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守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后的终局分别是如何的?
四、辨析概念,总结寄意
1.你认为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事理?说说来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虑: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事理?生活与进修中,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8.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教案 篇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池子与河流图片。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有关池子和河流的情况?(池塘静止不动,河流不停地流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池子与河流)。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池子怎么了?河流呢?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因为它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
(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河流“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法则”指什么?
水要动了才能够保持新鲜。
(4)“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池子”比喻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比喻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5)你从这则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天才不利用是要被磨灭的,它会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当它被懒惰所支配时,它的事业就无法恢复起来了。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
预设:我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河流就是代表的是充满正能量,拼搏进取的人。
预设:我也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并会逐渐磨灭;”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为,一无所有。
2.分角色朗读课文。
9.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篇九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张自福主任和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一、关注目标的扎实度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
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二、关注课堂上的生成
教学已有七、八年的时间,却没有把学生课堂上的生成当成一回事。总觉得只要能够顺顺利利地把我自己的思路讲下来,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生成,让课堂更精彩。《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三、关注语文要素
不知“语文要素”为何物,真为我的无知可笑。回去后我就查了资料。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添瓦。时刻对自己说“不惧怕才会成功”。
10.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篇十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有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开叙述,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从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感受它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不够到位,学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来,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导,我想也是,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延伸文本、体会道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学生们可以自主解决一些疑惑。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品味它,让学生畅谈收获,学生渐入佳境,学习也更加主动了
三、不足之处
1.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一下,但我没有做到,总是在赶时间。
2.朗读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比如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朗读,等等。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理清文章线索。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后拓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