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10篇

2024-04-16 13:52: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一

  《假如我可以变》:

  教学目标:

  1、认读4个字。

  2、展开想象,说一说假如自己也可以变,想变成什么。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意为人们做好事的愿望。

  教学重点:感受“我”变成小动物后的乐趣。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说一说假如自己也可以变,想变成什么,能够把语言组织完整,有条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可以变化,那么你们都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我可以变”这篇课文,看看我们的小主人他想变些什么?

  二、新授:

  (一)提出自学要求:

  1、小组合作,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思考小主人都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书上是怎样写的?(先说想变什么,再说怎样生活,后说想为人们做哪些有意义的事。)

  (二)小组汇报交流。

  1、各组汇报,互相补充。

  2、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

  (三)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1、想想你想变成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自由驰骋,按照书上的表达方法说出自己的想象。)

  2、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3、汇报,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好,都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而且都考虑到了为人们做好事,希望你的愿望有一天能够得以实现。

  四、作业:把你们说的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二

  《我一定要等她》: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懂得从小就应当养成守信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3、通过宋庆龄的故事,激发学生讲信用的情感,感受讲信用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怎样讲信用的。

  (三)教学难点:

  感悟守信用的重要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

  出示宋庆龄图片:(师生谈话)你想对她说什么?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带着自身的情感来回答问题,发表看法。语文具有情感性,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时也该有一定的情感。)

  (适时板书:讲信用)

  这节课咱们就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怎样讲信用的。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点拨:

  适时出示幻灯片:

  (1)小珍高兴地说:“真漂亮!明天上午我到你家里来,你教我折好吗?”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2)第二天一早,爸爸对全家人说:“今天上午我们到李伯伯家去做客。”宋庆龄拍着手说:“太好了!”忽然,他想起小珍要来的事,说:“哎呀,差点儿忘记啦!我和小珍昨天就约好了,等一会儿她要来学折花篮的。我不能去李伯伯家!”爸爸说:“李伯伯挺想你的,还是去吧!以后再教小珍折花篮也一样。你再见到她的时候,向她解释一下就行了。”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

  指导:

  分角色朗读(生生读)

  师生对读时,师故意读“好,我等你。”然后对比读宋庆龄的话,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同时感受宋庆龄在答应等小珍时就说得特别肯定)

  师当爸爸,生当宋庆龄读

  宋庆龄想了想,在想什么?

  3、我不能不讲信用。你还可以怎么说?

  (教学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理解,用表示肯定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相当肯定的意思,从而感悟宋庆龄的讲信用。)

  多么讲信用呀,让我们再重新回忆一下宋庆龄是怎么说的

  (师生对读)

  4、还从哪看出宋庆龄讲信用?

  想象:如果宋庆龄去了李伯伯家,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再读第三自然段,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拨:做到讲信用真的是不容易。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竟然为了自己的一句答应就放弃了去做客的大好机会,多么了不起呀!还想听宋庆龄的故事吗?

  出示图片:此时她已经是宋奶奶了。,她答应要去幼儿园。可就在那天,天气突变,狂风大作,下起大雨。幼儿园的老师以为宋庆龄不回来了。可我们的宋奶奶却准时出现在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天气这么差,您可要注意身体呀!”你们知道宋奶奶是怎么回答的吗?(学生猜测,自由回答)

  你对宋庆龄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吗?

  (教学意图:在补充材料中,学生能更深地感受到宋庆龄是个一生都讲信用的人,并能认识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当学生感受到这些的时候,也是在实现语文的人文性。)

  5、文中还有谁讲信用吗?

  讲信用是相互的,讲信用是不容易的,但一旦你做到了,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6、阅读《我回来了》一文

  填出所缺的话(见附文)

  (教学意图: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学生感受到宋庆龄讲信用的品质后,在阅读《我回来了》一文中,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讲信用的重要,会在关键的时刻得到别人的帮助。)

  三、写话:

  写出你想对大家说的话

  交流

  (教学意图:实现语文的读写结合,同时在学生交流中相互学习,感受也丰富起来)

  四、课堂小节;

  讲信用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人。让我们记住这几句格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一诺千金。

  五、拓展延伸,

  作业:

  阅读读本《信任无价》一文,并写出读后感。

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三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3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写风筝的诗或文章。

  2、自制或买风筝准备参加放风筝活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过的古诗导入,在学生对风筝的历史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掌握观察图画的一般顺序,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理清“大蜻蜓”飞上天之前、之时、之后的情景,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兄弟俩当时高兴的心情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巩固理解,加深印象,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搜集材料,拓展阅读(好也应该要求学生读熟。为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带学生外出放风筝,后,写一篇日记,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以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

  二、观察图画,自学探究

  1、指导按“从上到下、从景物到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自由发言。

  2、图文对照,自读课文,学习本课中的生字并画出生词。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词:“鹦鹉、老鹰、仙鹤、蜈蚣”等,联系事物,观察特点,说出记忆方法。用手书写记忆生字。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畅所欲言说说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1、同桌齐读课文,讨论作者在课文中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理清文章思路,重点讨论作者是怎样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具体的。

  2、重点讨论朗读“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一段,指导读出当时“我”高兴的心情。

  3、自由朗读课文,谈自己对课文感受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重点讨论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体育场的欢快情景时都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在表现人物的心情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画出这些词语,集体讨论)

  四、朗读比赛,体验感悟课文内容。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

  4、师生比赛读。(根据情况再做安排)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体育场的欢乐景象和同学们放风筝时喜悦的心情。读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五、记忆生词

  展开记忆生词比赛,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出自己记住的生词(每次四名,其他同学补充)。错误较多的重点指导,并要求同学更正。

  六、小结

  作者把放风筝时看到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生动,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应该学习这种写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认并默写生词。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二、朗读课文,思维拓展。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除了文中写到的风筝,还会有哪些风筝?为什么作者没把这些风筝全写进课文中?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一段,讨论:作者把那些没有生命的风筝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什么?你能做到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搜集到的作者写风筝的文章都有哪些,同桌或小组共同交换阅读,争取读得流利有感情。

  3、抄写并试背描写天空中各种各样风筝的句子。

  4、抄写生词,巩固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

  三、布置作业

  1、自制或买风筝,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去临淄区广场放风筝(注意指导放风筝的方法和对空中风筝的观察)。

  2、写日记。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四

  《科学的种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

  2.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

  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而且种子已经萌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咱们来细细品读一下《科学的种子》这首诗歌。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我想也会成为大家的心声。放声读读全文,想一想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二、走进文本: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乘飞船探访天涯、潜入富饶的大海,去采矿、牧鱼、安家)

  2.小组交流,感受我的奇思妙想。

  3.汇报

  (1)师:多么伟大的奇思妙想呀,但愿将来有一天能实现,体会读,感受“我”的奇思妙想。

  (2)为什么称我的想法是奇思妙想呢?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引导与爸爸妈妈的想法的不同。

  (3)补充牛顿小时侯奇思妙想、长大后创造的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类似的事例。师小节:看来,小时侯的奇思妙想,会为他以后成为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小时侯的奇思妙想就犹如科学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终为人类做出贡献。难怪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大家齐读,自己再读读,看有没有疑问。

  学生质疑

  (4)指导体会后一节。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报效祖国的决心)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后一小节

  (5)试着背诵四五六小节。

  三、走出文本:

  1.你是不是也有过奇思妙想?这是不是你心田中的科学的种子?说出来让你的小伙伴听一听。(说自己的理想)

  2.仿写一小节诗歌。

  3.交流创作。

  四、课堂小结:

  但愿大家的奇思妙想都能成真,记住:只要坚持不懈,种子总会发芽、长大。

  五、作业:有语气地背诵课文,并把自己心田中的科学的种子完善一下,也成一首诗歌。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五

  《新年的礼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积累相应的词语。

  3.默读课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愿望和感情。

  5.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预习了第7课《新年的礼物》。现在我们来认识课文里的几个生字,并且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1.学习生字:皱,注意左右结构;督、墨、誊,注意上下结构。

  2.理解词语:不兴、皱巴巴、督促、闷声不响、清秀、临近、分明。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讨论回答。

  苇苇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是什么,她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

  课文中“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三、复述课文。

  1.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2.学习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方法,要求学生先学着自己复述,再同桌或小组互相复述,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上练习。

  1.“词句活动室”的“组词”。

  2.“词句活动室”的“听写”。

  五、课后练习。

  1.“语言直播厅”的听说实践活动。

  2.在复述好课文的基础上,收集校园里发生的感人故事,说给大家听。

6.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六

  《班长的苦恼》: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2个生字“恼、啥”。积累“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等词语。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苦恼”、“绝交”。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词语:“苦恼”,“苦恼”是什么意思?(痛苦烦恼)

  2.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和同学吵架了等等。今天,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作为班长的小作者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苦恼呢?

  3.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四人小组轻声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朗读词语: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

  (2)比一比,组词:恼-脑梢-稍

  (3)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我”的苦恼是什么?为什么?

  “我”的苦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反馈

  (1)小火车读词语。比一比,组词:恼-脑梢-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完成填空,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绝交”。

  三、研读课文

  1.师:明明是大乔和小苗吵了架,大家却和我绝交,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呢?轻声读读3-5节,说说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呢?

  2.出示:

  小苗,小苗当然没啥过错,

  可大乔,大乔一直和我特好。

  你们说这事儿该有多么难办,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

  3.师:这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试着说一说。

  出示填空: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_____________。

  4.交流

  5.师:于是我说:“打架嘛当然不好,但是,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这时,整个屋子突然静悄悄。

  6.出示:

  后我说:打架,打架嘛当然不好,

  但是,已经,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

  嘴皮子就这么轻轻一动,

  整个屋子突然静悄悄……

  7.师:为什么突然之间,屋子就会静悄悄呢?而此时此刻,大乔、小苗和同学们又会怎么想呢?请们再读读这小节,试着说一说。

  8.出示填空:此刻,__(谁)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是呀,作为一位班长必须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所以同学们都没想到我竟然会包庇好朋友,做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10.出示4、5小节,有感情地朗读。

  11.师: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小作者的苦恼是什么了,那你有什么金点子能帮助他消除苦恼吗?

  12.交流

  四、小结复习

  1.齐读课文。

  2.选择课文片断,分角色演一演。

  五、拓展

  我想对班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先让学生写一写,再交流)

  六、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在生活中,你碰到过什么苦恼吗?你又是怎么正确解决的?用几句话来说一说

7.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七

  《鳄鱼的争斗》: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词语。积累“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止”等词语。

  3.朗读课文,读懂两条鳄鱼争斗的句子,理解后一节的作用。

  4.继续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交流资料内容和资料来源。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关于“鳄鱼”的资料,并记下资料的来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鳄鱼捕食的照片。

  2.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鳄鱼。)对,你们在动物园或电影、电视中经常可以见到它的身影。那么,你对鳄鱼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3.学生交流。(凶残、残忍、凶猛……)

  4.师:的确,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鳄鱼是一种令人胆寒的动物。但你们知道吗?动物学家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鳄鱼的争斗”,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5.揭示课题:28.鳄鱼的争斗

  说明:

  鳄鱼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之一,在他们的脑海里往往对鳄鱼有着非常恐怖的印象。想像中,鳄鱼的争斗必定是场“血战”。但这篇课文却从“争斗”这一角度出发向我们展示了鳄鱼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利用学生固有的印象,提出不同的答案,旨在激起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读全文,说说鳄鱼的争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小组学习字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喉咙”、“颌”代表身体的两个部位,明确其位置。

  (2)形近字区分:嚣—器喉—候—猴

  3.学生交流。

  说明:

  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应该能够从对两鳄鱼的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争斗的“激烈”,也会注意到结论中出现的“点到为止”。在下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品词析句中体会鳄鱼争斗的“看似激烈”,再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到鳄鱼争斗“实则点到为止”的特点。

  三、围绕问题,读懂2、3小节

  1.默读2、3节,思考:入侵者怎样向罗宾挑战?罗宾又是如何还击的?分别用不同的记号标出。

  2.交流读句:

  (1)入侵者的挑战: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抓住关键词语:一系列动词以及“高高”、“拼命”、“不断”……读出语气。

  (2)罗宾的还击: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罗宾紧跟其后,穷追不舍,不一会儿就赶到入侵鳄鱼的前面,挡住了它的去路。

  抓住词语:“技不如人”、“大得多”、“穷追不舍”、“挡住”……体会词语的作用,读出语气。

  3.两条鳄鱼间约定俗成的规矩,第一回合的比拼罗宾胜利了。

  四、抓住关键,理解结论

  1.师:但是,鳄鱼间的争斗并没有结束。虽然,入侵鳄鱼已经投降,罗宾却进一步向它发出了警告。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句子。

  (1)出示: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

  (2)罗宾用怎样的动作警告入侵鳄鱼?

  (3)读第一句话,“但是”前后各说了什么?(张嘴;并没有咬)你怎样理解罗宾是“点到为止”?(看似很凶,但没有拼命)

  读好这句话。

  (4)读第二句话,怎样理解“仅仅”、“并且”?(警告行为没有进一步加大;警告时间却持续着)

  读好这句话。

  (5)两句话连起来读,体会鳄鱼间的争斗是“点到为止”。

  说明:

  在这两句句子中,用了不少关联词。这些关联词所带出的内容,准确地表达了“点到为止”的含义。后面罗宾警告对方的话,同样说明了“点到为止”。

  3.读罗宾似乎在警告对方的话,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进一步指导朗读。

  采用引读方法读完全节。师:“入侵鳄鱼投降了,但罗宾不理会它”——,“这似乎是在警告对方”——,“过了好一会儿”——。

  五、总结

  1.师:课文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证实了,鳄鱼间的斗争看似凶残,实是”点到为止”的结论。其实,这是动物学家长期观察、长期研究的结果。

  2.齐读后一小节。

  六、交流资料,了解来源

  1.小组交流有关鳄鱼的资料,并向组员说明资料的来源。

  2.在交流的基础上,办一份“鳄鱼小报”。

8.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八

  《别人的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9.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九

  《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

  *抓重点段的方法;

  *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10.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篇十

  一、教材简析

  《春的消息》,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对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二年级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诵读结合起来,充分地感悟、欣赏春天的意境美和文本的语言美。

  三、教学目标

  1、认读“怜”、“雏”、“禁”、“苞”、“耀”、“搔”、“痒”、“颊”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色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体悟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珍爱万物的生命。

  四、教学历程: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见过我吗?在哪儿见到我的身影呢?(若有,评价:真是个善于留心身边事物的小朋友)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行吗?我姓陈,耳东陈。小朋友可以怎么称呼我呢?谁来介绍介绍自己呢?

  (第一个小朋友介绍后)边给红花边说:真能干,初次见面多多关照,没带什么见面礼物就让这多小红花见证我们的友谊吧,谁还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呢?(6。7)学生!既然我们是朋友,就应该以诚相待,有困难共同面对,有快乐一起分享。我近学会了一首歌曲,想和我的新朋友一起分享,愿意吗?

  (二)歌曲入境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唱歌。

  2、引语:小朋友,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3、指名说。

  4、小结。是呀,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枝条里,在小燕子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春天。躲在大地妈妈怀抱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慢慢地苏醒了。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快去分享这份喜悦吧!打开课文,你们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

  2、认读花朵词语。(课件出示)

  引语:小朋友的琅琅读书声迎来了桃花姐姐,你能甜甜地喊她们的名字吗?

  词语见课件内容

  3、再读课文

  引语:这些词语宝宝可害羞了,这不她们又躲起来了,大家快回到课文中找找她们,看看还能不能认出来。

  (四)研读课文

  引语:多么有趣的春天呀,你喜欢这样的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到野外去找找春天吧。

  1、(课件出示)欣赏春天的景色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不能独自享受,要介绍给别人才好呢,为了当好小。导游,我们得充分地准备准备。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春天一处景色美美得读读吧。

  2、学生选择小节诵读。

  3、感悟第一小节(课件出示内容)

  谁愿意读读它呢?(第一发言的同学评价:我真欣赏你的勇气和自信)

  学生评价

  赛读

  预设:虽然声音有些微弱,但老师同样为你骄傲,如果声音再响亮些,老师就更快乐。有勇气再响亮到读读吗?

  集体读:可能一个人的力量有点单薄,那就大家一起来试试好吗?

  师范读:果然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随风舞动的枝条,小鸭戏水的美丽画面,让我的心也禁不住摇摆起来,我也想美美地来读读,大家能给我这个机会吗?

  指导朗读:我读的好吗?想不想知道我读的好的小秘诀呢?那是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出示内容背景图片)

  提升练读:你们要想读好也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试试吧?

  四、学生研读其他小节

  1、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能干,要不接下来我们小朋友就用我们刚刚学会的读书新秘诀(板书:边读边想象)自己去读读下面的几个小节好吗?

  2、读了这么美的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评价语:几句简单的话被你想象成一个生动美丽的画面,老师禁不住要夸夸你,你真能想象!

  指名读:带上自己美丽的想象能美美的读读吗?

  3、同桌赛读。快和自己的同桌分享读的快乐吧。

  4、生读师听:我也想听听你们的快乐的读书声,愿意读给我听吗?

  小结:现在我们行走在春天的路上,等到下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感受到这个春天的温暖,下课后,小朋友到我们的身边找找春天吧!

  引语备用:

  第二小节:是呀,脱下厚厚的冬装穿上飘逸的春装,让原来沉重的身心犹如插上了一对小鸟的翅膀,快乐的想要展翅飞翔啦。读吧,让我们读的飞翔些吧。

  第三小节:你的心我懂,我能感受到你想留下蝴蝶的舍不得和把它放归大自然的爱怜。都说蝴蝶是春天的精灵,富有爱心的小朋友怎么忍心随意伤害可爱的小生命呢,让我们把这喜欢和爱放在心里再来读一读吧。

  第四小节:送走了寒冷的冬天,第一个张开笑脸的雏菊宝宝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谁来做做和雏菊宝宝一样勇敢的孩子,大声地读一读呢?

  第五、六小节:春天来了小溪唱起了歌小草探出了脑袋。多么明媚的春光啊。

三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