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原文 篇一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知识点 篇二
我会认:只zhǐ(只有)窝wō(鸟窝)
孤ɡū(孤单)单dān(单双)
种zhònɡ(种树)都dōu(都是)
邻lín(邻居)居jū(居住)
招zhāo(招手)呼hū(呼吸)
静jìnɡ(安静)乐lè(快乐)
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知识点 篇三
我会写:单dān(单人)(单手)(单元)(书单)
居jū(居多)(居民)(居中)(居住)
招zhāo(招手)(招工)(招呼)(招风)
呼hū(高呼)(欢呼)(呼声)(呼叫)
快kuài(快乐)(快门)(快车)(飞快)
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知识点 篇四
多音字:乐lè(快乐)
yuè(音乐)
只zhī(一只鸟)
zhǐ(只有)
都dōu(都是)
dū(首都)
种zhònɡ(种树)
zhǒnɡ(种子)
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知识点 篇五
近义词:从前—以前 孤单—孤独
邻居—街坊 招呼—呼唤
一起—一块 快乐—开心
反义词:
单—双 从前—现在
亮—暗 快乐—伤心
安安静静—吵吵闹闹
6.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写6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7.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窝”等9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只”等三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
2、认识偏旁子字旁和倒八,能灵活运用汉字的偏旁表意功能帮助识字。
3、能正确读写“单、居”2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偏旁表意并帮助识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课件出示喜鹊图)
师:看,谁来了?学生跟喜鹊打招呼。板书“喜鹊”
引导学生说说对于喜鹊的了解,课件出示喜鹊窝,学习生字“窝”。
看,喜鹊把窝建在高高的树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读课文,初知大意
教师读文,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
3、提问读第五自然段,进行指导。
a、叽叽喳喳
b、“一”字词语:天一黑天一亮一起
三、朗读全文,识记生字
1、我们再回到课文(课件出示第一、二自然段)。
一字词语指名读。
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孤单:谁认识“孤”的偏旁?你还知道子字旁的字吗?
学习偏旁表意。
单:也有一个要学习的偏旁,谁认识?你看它像什么?(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什么是孤单啊?为什么说树很孤单?为什么说喜鹊很孤单?
师小结: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明白孤单的意思了。
课件:我们看一看孤单的树和喜鹊。老师来读黑色部分,你们来读蓝色部分。
只:这个生字宝宝除了读zhǐ,还读什么?组词。
2、学习三四自然段。
指名读。
后来怎么样了?(随学生汇报出示生字:种都邻居)
种:课文中说种树,还能种什么?我们学过它的另一种读音。
邻居:树的邻居是谁?喜鹊的邻居是谁?你的邻居是谁?
大树,有了邻居你还孤单吗?小喜鹊,有了邻居你还孤单吗?带上表情一起读。
3、学习5、6自然段。
看图,天一亮,喜鹊们有什么快乐的事?
招呼:呼单独读一声,连成词读轻声。
招:冲老师招招手。
呼:跟老师做动作。
再看第二幅图,天一黑,小喜鹊们有什么快乐的事?
静:安安静静
乐:这个字我们还学过读什么?
四、巩固识字
1、拼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读。
3、生字卡片读
4、生字闪读。
5、多音字词语。
6、回文读。
7、读韵文。
五、指导书写
1、整体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单、居、
2、观察练习
3、展评修正。
六、全课总结
跟同学们一起学习,老师很快乐,你们呢?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8.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学唱歌曲《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种、乐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9.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篇九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分享、快乐,《树和喜鹊》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话。故事非常浅显,却蕴含着深意——有了邻居和朋友,大家一起生活才感受到快乐。本文的语言表达也很有特点,采用了重复的表达方式。依据课标,识字、学词、读好课文是低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本课采用了随文识字、学词的方法。课文画面感较强,用绘本阅读的方式串联起整篇课文。
一、力求识字方法多样化。
生活中识字认识“单”、猜字谜学习“孤”,加一加的方法认识“都”,通过“都”和“邻”的比较认识“邻”。字理识字法认识“居”,形声字的方法学习“静”,利用图片认识“窝”。
二、落实本单元的目标——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1、通过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只有,了解孤单的意思。为了能切身感受到树和喜鹊的孤单,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孤单的感受,这一点反而成为画蛇添足之笔,使得这一部分教学不清晰,臃肿而拖沓。
2、学习第二部分时,我抓住了关键词“邻居”,在学习这个词的时候,也是通过联系前文的方法,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字理识字,学习“居”的时候,就可以学习“邻居”。“居”是居住,邻是相邻、靠近,住得近的人就是邻居。再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邻居,甚至还可以拓展一些词——邻国、邻村、邻村,这样才能使“邻居”的教学更扎实一些。也不至于使“居”的学习太突兀、生硬。
三、朗读突出方法——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本课的画面感比较强,学生比较容易想象到画面,树和喜鹊的心情由孤单到快乐也很贴近儿童的心理。低段的朗读指导离不开老师的示范和引领。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及时、适时地发挥好老师的指导作用,一味地体会读有时也很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