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二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10篇

2024-03-07 17:16: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后,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寓言两则》:

  教材简说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听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再看两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二、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1)带词识字。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2)动作模拟识字。如,“喘”,作“喘气”状。

  (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4)熟字加偏旁识字。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跟“串()”、“锄()”跟“助()”读音的区别。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1)学习《拔苗助长》。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理读出来。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

  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靠自己力量的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2)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拔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天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玲玲的画》:

  学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口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3.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以前呢,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总是能够很快地学会生字,并将生字认会,那么今天老师不参于大家的学习之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学能否将本课的生字给消灭掉呢?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4.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画风》: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3)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4)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可见,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么,风这种自然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小信息员一定会在课下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5.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会走路的树》: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角色的思想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好。

  教学准备:

  光盘、卡片、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树。齐读

  2、你们知道有哪些树呢?

  3、你们知道这种树吗?(板书:会走路的树)

  交流: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这是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它就在我们的语文书上,让我们再来看看书,自己读读。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2)画出词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想象字义。

  2、同桌合作,互读互评:一读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生字的字音,二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

  3、交流合作情况,推荐出几名代表朗读全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童话讲了几年的事?提到了哪些小动物?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交流:这个故事写了几年的事?讲了哪几个小动物?

  2、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选出举手多的小组读第一部分。

  3、精读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小组讨论:刚开始他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认识后他们又做了些什么?

  (3)合上书本,交流讨论结果。

  (4)从这第一天的交往中,小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5)带着理解,用美妙的朗读来表现小鸟和小树的对话。

  (6)过渡:驯鹿不光是第一天对小鸟这么友好、亲切,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天天陪小鸟呢!

  (7)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8)他带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你们能想象一下他们去了哪里呢,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吗?

  (9)交流

  4、小结:小朋友设想的真好。是啊,这只刚出生的小鸟和这棵友好的小树,玩了许多的地方,见识了各种有趣的东西,它们相处的多好呀!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呢?下节课我们再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初步学习了课文,并仔细阅读了第一部分。请小朋友回忆一下,第一部分讲了些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过渡: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小鸟和这棵树不得不分开,因为小鸟要——飞往远方过冬。于是,小鸟和这棵树告别,你们猜猜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演一演。

  1、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老师相机点评、引导

  2、虽然这只小鸟长大了,可是,它知道天天陪它的那棵会走路的树是谁了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

  3、结合小鸟当时的心情,指导训练第六自然段小鸟的问话。

  4、这棵会走路的树又是怎么说的呢?齐读第七自然段。

  5、从小训鹿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鸟听了恍然大悟,而且他还非常——激动、兴奋。谁来当当这只激动的小鸟?

  能够见到久违老友的儿子,这是多么巧的事情啊!小鸟兴奋极了,小驯鹿也特别激动,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

  三个小朋友为一组,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表演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三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其余小朋友观看、评判。

  三、续讲故事,激发潜能

  1、小驯鹿让小鸟停在它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吸引人。

  2、续讲故事

  3、总结:大自然美好而和谐,它像万花筒,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故事。我们恩能干的小朋友们,你们煽动想象的翅膀,编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谢谢你们!还有的小朋友也许会说:我们还想编出更多的故事呢,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回家后,继续设计属于自己的童话城堡,请可爱的动物们去做客。然后把你编的故事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6.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月亮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地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配乐介绍,初步感知

  1、听听导游小姐的介绍。

  2、听了介绍,你们觉得月亮湾美丽吗?你们喜欢这儿的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

  2、出示:映灿坡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现在,我们就把自己当作月亮湾的小公民,该用怎样的口气向大家介绍这个美丽的村子呢?

  (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想一想,写了村前哪几处地方的美丽景色?你喜欢哪一地方的景色?2、学生交流,指名讲述。

  (1)板书: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2)这些地方是怎么的美呢?

  (3)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好吗?评议。

  (4)谁能按照课文顺序,说说月亮湾村前的美丽景色吗?

  (5)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村子前面的景色真美丽,那村子后面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2、指名读,提出不懂的地方。

  3、“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表明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月亮湾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管是村前,还是村后,都让游客们产生美不胜收之感。愿意把这美丽的月亮湾介绍给你的父母吗?

  2、练习读全文。

  3、背诵全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指导书写,学生临写。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笔画一画月亮湾的景色。

  2、仿照课文,说说你的家乡的景色。

7.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8.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八

 《后的玉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哗、棒、褐、唉、烤、淋、怨、荣、誉”等9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荣誉、抱怨、惟独、心灰意冷、一无是处”等词语;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荣、誉、烤、淋”等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圈画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原因。

  3、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着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4、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积累词句;找出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词句,并体会原因。

  2、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认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玉米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玉米。

  2、板书课题并齐读。

  说明:通过看图说话,学生存疑,激起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分节接龙读课文、学生正音。

  3、交流问题:棒的玉米成为后的玉米是因为()。

  说明: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了解棒的玉米成为后的玉米的原因,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三、研读重点,读好课文

  1、自读全文,圈出玉米心情变化的词。

  2、交流,板书: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

  说明:引导学生抓住“后的玉米在等待中心情的变化”这条线索来把握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1-6小节,想想玉米“自信、并不灰心”的原因。

  (1)交流。

  (2)朗读指导。

  “一定是先摘我啦。”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是啊,你的确很棒。”周围的玉米都齐声赞美他。(学生字:棒)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4、自信、不灰心的玉米怎么会心灰意冷的呢?自读7-9小节,想一想。

  说明:围绕玉米心灰意冷的原因展开教学,抓住每一部分的不同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扎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品读了课文。

  句一: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唯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

  (1)理解:唯独(课件演示)

  (2)指导朗读。

  句二: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他越看越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

  (1)贴变干变硬的玉米图。

  (2)玉米的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读课文,观察图片,你能介绍吗?

  说话练习:原先,玉米长着()的胡须,()的果实,他觉得()。现在,玉米的胡须(),果实(),他觉得()。

  说明:运用文本和图片进行说话训练:一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二是引导学生深入读文,了解玉米的前后变化,体会玉米心灰意冷的原因。

  (3)朗读指导。

  句三:“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差的。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腐烂掉为止了。”那个玉米连连叹气,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1)说说玉米的用处。

  (2)学生字:唉、烤、淋、怨

  (3)指导朗读。

  5、学习10-12小节

  (1)师戴头饰扮演老婆婆:如果你就是后的玉米,有什么问题想问?

  (2)师:“你呀,可是今年地里长得棒的玉米了,有了你这么棒的种子,明年一定会大丰收的。”

  (3)后的玉米,你明白了吗?(学习“荣誉”)

  (4)指名读玉米感激的话。

  说明:要求学生转化角色,以后的玉米身份展开想象,理解此时后玉米的心情。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词语练习

  1、读词语。

  2、选两到三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说明:此环节设计力图在让学生巩固所学字词的同时,通过选词说话一来积累文中语言,二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2、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说一说

  1、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故事中的情形,尽管有时你像玉米一样很棒,但别人没有发现你,怎么办呢?

  2、同桌说、指名说。

  3、积累句子:如果是玫瑰,总会开花。

  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

  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

  说明:课堂教学的后,请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正确对待自己,通过读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句,又使学生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落实本课的情意目标。

  四、写字指导

9.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九

  《友谊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认读“谊”字。

  2、全班读题,设疑而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友谊桥是一座什么样儿的桥?谁架起了友谊桥?)

  二、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翻课后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2、学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田字格中的“会写字”用圆圈圈画,横线上的“会认字”用横线画,边画边读。

  3、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指名认生字。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5、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娃、肤、吵、厚”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娃娃、皮肤、争吵、忠厚、麦田、一支歌、架起

  二、联系生活实际,读文感悟

  1、学生围绕“争吵”这个话题,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1、2、3、4、5自然段,了解蜡笔娃娃们为啥争吵?

  3、分角色朗读2、3、4、5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蓝娃娃”说的话,读中理解“傲慢”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蓝娃娃”傲慢的态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中理解“忠厚”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出示插图,欣赏蜡笔娃娃们一起画的“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极了!”理解“惊叹”一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2、在“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的画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让学生联系前文,展开讨论:“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自由练读后几个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们的自豪、快乐的心情。

  四、自主选择,读文背诵

  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蜡笔娃娃?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角色,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忠、麦、支、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教师重点指导“麦”字。

  3、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10.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案 篇十

  《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们读过哪些童话?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种童话。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

  挖:注意右下部分没有撇,被挖掉了。

  狠:大灰狼的尖牙没有了,看它还怎么凶狠起来。

  补、装、赛、救、忘是形声字。

  读准“装”,三拼音;“赛”声母是平舌。

  4、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听。要求读流利,不读破

  3、同桌发现并推举读得好的同学当众朗读,并夸夸好在哪里。一人读一人夸。

  4、这篇课文一共有几节?你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查字典,了解“编织”“魔窟”等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认读积累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在沙滩上筑城堡;我们编了一个童话故事……)

  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这里”指沙滩,我们经常去那里做有趣的活动,所以是我们的快乐的地方。)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读出你的喜欢。

  3、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沙滩上垒城堡)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理解“编织”。)师引读。

  师:我们在沙滩上——

  师:城堡周围——

  师:不知谁说了一句——

  师:接着又有人补充——

  师:第三个小伙伴说——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评议。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抓住“趴”、“四面八方”、“挖呀、挖呀”、“欢呼”;“终于”、“一……就”等词语来朗读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战胜险恶、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指导读好。)

  (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老师朗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感染了。)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偷偷”来理解:“偷偷”说明我们怕大人知道批评我们贪玩,制止我们去玩。于是只好不告诉大人,私自去玩,还自以为大人不知道。可事实上,妈妈或许见我们玩得很高兴有意思,并没有责怪我们。只是见我们没按时回家有点担心我们,便找来了。引导学生充分说,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3)“妈妈开心的笑了”说明什么?他*的话又说明什么?(妈妈已认可了我们的活动也很有趣;妈妈是一个充满爱心、有宽容心的妈妈。)“我们这群孩子都坚持说”都说些什么呢?仿照2、3自然段人物的语言发挥想象说说。(一个小伙伴说:“阿姨,您是我们救出来的公主”。“您好漂亮,阿姨像公主一样漂亮!”另一个小伙伴说。……体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4)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

  (三)小结

  回到课题,我们本课的童话指什么?(小朋友玩耍时想象的一个故事;小朋友做的有趣味的游戏;孩子们的生活也可以如童话一样有趣、美好。)有人说,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童年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童年像一幅五彩缤纷的油彩画……你们的童年有什么有趣儿的事呢?(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二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