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一
岁寒三友儿侍(shì)父,立庭前。见梅树著(zhuó)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①枯落,何以②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字词解释
①多:大多。②何以:为什么。
古文今译
儿子和父亲站在庭院前。看见梅树开出朵朵小花,松树和竹子十分苍翠,儿子问父亲:“冬天霜雪冰封的时候,别的树大多凋零了,为什么这三种树却不是这样呢?”父亲说:“它们都十分耐寒,和其他的树不一样。古人常说的岁寒三友,就是指的松树、竹子和梅花。”
2.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二
雪冬日严寒,木叶尽①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②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字词解释
①尽:全。②未暮:天还没黑。
古文今译
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地笼罩着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第二天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3.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三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①黄、或白、或赭(zhě)②、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③菊独盛。
字词解释
①或:有的。②赭:红褐色。③惟:惟有。
古文今译
菊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处飘溢。它的花瓣呈丝状或是爪状。它的颜色有黄、白、赭、红等,种类很多。它天生不怕寒冷,严霜来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开得最为茂盛。
4.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四
杨柳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及①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ruǐ)落,有絮(xù)绽(zhàn)出,质轻如棉,色白如②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字词解释
①及:等到。②如:像。
古文今译
杨柳,可以种在任何地方,尤其适合种在水边。初春的时候发芽,不久便开出黄花。等到了春末,叶子越来越多。花中长出小果实,细细的、黑黑的。等到花蕊凋落,便长出柳絮,质地轻盈犹如棉花,颜色洁白如同白雪,随风飞舞,飘散到各处。
5.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五
莲莲花,亦①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②实③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字词解释
①亦:也。②其:它,这里指莲。③实:果实。
古文今译
莲花,也叫荷花。在晚春的时候种在水里,夏天开花。它的叶子大的如汤盘,小的如铜钱。茎埋在淤泥之中,叫作藕。它的果实称为莲子。藕和莲子都可以食用。
6.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六
狐假(jiǎ)虎威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②我长③(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④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⑤狐也。
字词解释
①求:寻找。②使:派遣。③长:统率。④逆:违抗。⑤畏:害怕。
古文今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7.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七
鹬(yù)蚌(bàng)相争蚌方①出曝(pù)②,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③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字词解释
①方:刚刚。②曝:晒(太阳)。③箝:通“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相舍:互相放弃。⑤禽:通“擒”,捕捉,抓住。
古文今译
一只河蚌刚刚从水里出来,张开壳正在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肉吃了。”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它们互不相让,一个渔夫经过这里,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8.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八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②契(qì)③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
字词解释
①涉:过,渡。②遽:立即。③契:用刀雕刻。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9.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九
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
①株:树桩。②走:跑。③触:撞到。④释:放下。⑤冀:希望。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10.小学生必备古文翻译 篇十
人之初王应麟〔宋代〕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
初:开始,开头。
性:性格,本性。
习:习惯,习性。
苟:如果;假使。
教:教育,指导。
迁:改变。
专:专心致志。
宜:合适,应该。
幼:年幼,小时候。
琢:雕琢。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义:古同“仪”。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