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春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丽。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朗读感受春天和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言: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里美丽景色吧!(欣赏春天里美丽景色)
2、对话:看了图后,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学生说: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
我看到燕子、蜻蜓等在空是飞。
我看到小朋友在高兴地叫、唱。
3、这么美,那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二、学习生字。
●很美,那我们就美美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生字。
●点学生指出课文中的生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
●指名学生试读后,集体订正。
●在这些生字中,同学们认为那些字音需要注意,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色”的声母是“s“,不是”:“sh”。
“青”的读音是qīng,不是“qīn”
1、现在一起跟老师读这些字,特别注意刚才提出的那几个字。
2、同学之间带读,大家齐读,开火车读。
3、小组比赛。
三、学会写这些字。
1、这些字都会认了,那你们想不想学习书写这些字呀?
2、老师规范地在田字格中写出这些字,学生跟着书空。
3、检查掌握情况。
(1)小组进行书写比赛。看谁写得快又好。
(2)分析这些字的组成。
4、练习写字。
课时作业。
红()青()春()色()
桃()池()雷()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读课文,透彻理解课文,赞美春天。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朗读感受春天和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热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认读上节课所学生字。
2、点同学听写生字。
二、试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这些生字的朋友。
春()色()红()桃()
雷()青()池()
三、读课文。
1、将上面生字送回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它们吗?试着读一读。
2、点名同学读课文,听听他读得怎样,学生互评。
3、结合学生朗读情况,指导朗读。
四、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看课文插图,边看边听老师朗读。思考:
1、春天像本彩色的书,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春天一到,各种树叶绿了,花儿也开了,有黄的迎春花,有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等。它们都为春天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2、根据老师刚才的分析,请说说为什么又说“春天像本动听的书”,“春天像本微笑的书”?说它动听,是因为在春天中有“隆隆”的春雷,“滴滴”的春雨,“唧唧唧”的燕子,“呱呱呱”的青蛙。说它微笑是因为春天一到,花儿张开了笑脸,孩子们可以在这迷人的季节中心情地唱、笑。
3、你觉得春天除了像这样的书之外,还像什么书?(分小组讨论后,学生各抒已见。)
4、学到这里,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生:美丽、漂亮、色彩明丽……
5、你喜欢这样的春天吗?请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
6、练习感情朗读。
五、才艺展示。
1、学完这一课后,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赞美春天?
2、分小组准备。
3、各小组展示自己,同学互相评点。
2.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洞庭鱼米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洞、庭、湖、祖、担、仓、谷”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自制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洞、庭、湖、祖、担、仓、谷”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具准备:
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见过洞庭湖吗,它美丽、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你想去看看吗?
板书课题。洞庭鱼米乡
二、自读课文,弄清图意,随图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现在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在心里读,也可以和同桌读。要求:遇到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娃娃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游戏:捞鱼儿)你瞧,这些鱼儿活蹦乱跳的,多可爱呀,哪些小朋友愿意来认一认它们?
重点指导:“祖、仓”两字都是平舌音,“庭”是后鼻音;“担”是多音字,在这篇课文中读“dàn”。
4、指名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四、试读课文
1、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指导读好长句。
A、美丽的洞庭湖,是祖国江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B、宽阔的湖面上,碧波荡漾,船儿来往,鱼儿蹦跳。
C、洞庭湖畔,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春天,禾苗青青;夏季,稻浪滚滚。
D、是呀,鱼汛季节,鲜活的鱼儿,一筐筐,一担担。
E、真的,收割季节,金黄的谷子,一袋袋,一车车。
F、美丽富饶的洞庭,是祖国的大鱼库、大粮仓。
五、练习写字
1、记生字
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学习生字,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干,记住的生字多。
2、交流记字巧办法。
3、指导书写
“庭”是半包围结构,应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书写,即先写“广”部,再写“廷”。
“稻”右下部分的“臼”不能写成“白”。
“湖”是左中右结构,注意三个部分应写得紧凑。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按笔顺描红。
3、抄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为什么说洞庭湖是鱼米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感悟
1、小朋友,请你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洞庭湖是鱼米乡?
2、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子进行理解和感悟。
(1)“宽阔的湖面上,碧波荡漾,船儿来往,鱼儿蹦跳。”
从“船儿来往”理解捕鱼的人很多?从“鱼儿蹦跳”理解洞庭湖的鱼儿鲜活肥美。
(2)“是呀,鱼汛季节,鲜活的鱼儿,一筐筐,一担担。”。
通过朗读,体会洞庭湖是个大鱼库。
“一筐筐,一担担“这么的鱼,难怪爷爷说“洞庭是个大鱼库”。
板书:大鱼库
师述:如果你以为洞庭只是个大鱼库,那你就错了,不信,你接着往下读。
(3)“洞庭湖畔,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春天,禾苗青青;夏季,稻浪滚滚。
引导学生从“一望无际”“禾苗青青”“稻浪滚滚”来理解洞庭粮食作物的多。
师述:到了收割的季节,那丰收的景象更是喜人。你看
(4)“真的,收割积极,金黄的谷子,一袋袋,一车车。”
怪不得爸爸这个种田能手都夸“洞庭是个大粮仓”。
板书:大粮仓
师述:不光如此,我们的洞庭湖还有更多的画面让你惊叹。引读第8段
板书:花园、果园、菜园、荷塘
小结:美丽富饶的洞庭,是祖国的。(引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生字检测巩固。同桌互相检测,统计全对的同学,再根据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补救教学。
二、我会说
用“美丽的洞庭湖,是”句式说话。
三、我会读
1、词语练习
明珠宽阔鲜活美丽一望无际富饶来往稻田
2、同桌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
四、我会写
选择你愿意写的几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评一评谁写得好,谁写字进步大。
五、自我评价
自己评一评,能得多少,就画多少,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第一个愿望》: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
3、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讲读课文。
1、冬梅当上了希望小学的代表后,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希望小学”“代表”“首都”等词。
2、学生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冬梅到达北京后的第一愿望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全体女生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老师是什么时候带冬梅和小伙伴们去天安门广场的?
(2)这时候有没有升国旗?从哪里可以看出?
(3)升国旗的时刻是一种什么时刻?课文里用一个词概括出来了,谁能找到这个词?
4、全体男生大声朗读第4、5自然段,谁能说说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武警战士护卫国旗,迈着威武整齐的步伐走过来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武警战士的威武,从而理解威武的含义。
(2)继续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放国歌时的庄严,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学习第5自然段。
“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一句中,“缓缓”是什么意思?
看到升国旗,冬梅心情怎样?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学生齐声朗读这一句。
她看见一位解放军叔叔举起手,向国旗敬礼,她的心情会怎样?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
老师问:如果你看到升国旗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亲眼在天安广门场看见解放军叔叔升国旗,你会怎么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全文小结。
本篇课文记叙了冬梅在天安门广场,亲眼看见了解放军叔叔升国旗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少年儿童对国旗、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4.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乌鸦喝水》: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重点: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课前准备: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做)。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别抄录4段课文的4块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让学生留意观察或做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或饮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会怎么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
(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
(3)乌鸦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
(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进行思维扩展训练
1.开展朗读竞赛,朗读全文。
2.假如你是这只小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吗?鼓励畅所欲言。
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适当补充拓展练习
1.继续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先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后抄写。
3.用“找、看、放、升、高”进行扩词练习。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同学们说的词。后挑几个词让学生抄下来。
三、说话训练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一讲。
5.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小牛站起来》: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勇敢去面对,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小牛妈妈话语的含义,懂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准备:
配乐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小朋友,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当遇到困难时,你们是害怕、退缩,还是勇敢面对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叫小牛。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3、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头什么样的小牛?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听乌龟伯伯的劝告了吗?是谁帮助它克服了困难,结果怎样?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学生回答自学要求3提出的问题。(小黑板出示相关词句)
(1)刚出生的小牛四条腿很软站不稳
(2)算了吧,牛娃。谁怕跌倒,谁就永远站不起来。
(3)乌龟慢慢地爬到草地上。小牛站得稳稳的,正在练习走路呢!
(将生字加上着重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对课文内容又有了整体感知。)
2、试读课文。
可采用指名轮读(一人读一段)和分组读。
四、范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观察插图,将课文内容与插图结合起来。
五、写字。
(a)师范写6个生字,生书空写。
重点区分:来——米还——坏
(b)用6个字口头组词。
(c)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
三、自主读书,深入探究。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画出相关词句。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生1:这头小牛站起来不容易。
生2:这头小牛不害怕,跌倒了又爬起来。
师:是啊,这头刚出生的小牛虽然腿很软,站不稳,但它不怕困难,跌倒了再爬起来,第二次、第三次……
这时小牛会怎么想呢?快速读这一自然段。
生:唉,站起来真不容易啊!
师:范读这一句(重读“真”、“啊”)。
分组赛读。
全班齐读。
(过渡:站起来这么不容易,那么我们的小牛会不会被困难所吓倒,它会听乌龟伯伯的劝告吗?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
2、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生1:小牛没有被困难吓倒,没听乌龟伯伯的话。
生2:因为它记住了妈妈对它说过的话。
小黑板出示小牛妈妈的话:
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也是跌了许多跤才站起来的,谁怕跌倒,谁就永远站不起来。
师范读该句。
师生赛读该句。
(2)生反复练读该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牛妈妈小时候很勇敢,也是摔了许多跤才站起来的。
生2:小牛也会像妈妈一样勇敢,不怕跌倒。
生3:我们也要像小牛一样,遇到困难不害怕,谁怕跌倒,谁就不会成功。
(过渡:我们的小牛听从妈妈的教导,勇敢战胜困难,终它成功了吗?)
3、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小牛站起来了吗?乌龟伯伯心情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生1:小牛站起来了,站得稳稳的。
生2:小牛正在练习走路呢!
生3:乌龟大吃一惊。
(2)师范读后一自然段。
生想:乌龟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3)生齐读后一自然段。
四、课文总结。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牛说些什么?你又想对自己和同学们说些什么?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同学们,当乌龟和小牛第二次见面时,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仔细想想,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把它写下来。下一节语文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编得好。
6.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小狗敲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门、子、走、有、去、又”6个字,并会口头组词,能正确读文。
2、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重点难点:
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加字,不错字。
3、指名读。
二、学生生字。
1、灯片出示生字。生借拼音学习生字。
门、子、走、有、去、又
狗、进、把、布、娃、你、来、完
2、检查
指名读、齐读、分小组读。
3、学写6个生字。
(1)启发学生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认的方法,认字如“子、走、有、去”可用学过的字加笔画来识记。
(2)学生书空练习。
(3)理解字义。
学习口头组词,说话等来理解字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内容,学习布娃娃礼貌待人,小狗有错就改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布娃娃态度的变化与小狗行为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听写生字。
2、指名轮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
1、出示灯片,指名读文。
(1)理解:“你怎么随便就进来了?”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初步认识问句。感知“随便”这个词的意思。
提问:布娃娃为什么说小狗是随便进来的?
学习用“随便”说一句话。
(2)想一想:小狗为什么会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马上离开”?小狗心里可能会怎么想?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小狗知错后悔的心情。
(3)跟录音小声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2、拓展延伸:想像小狗在布娃娃家怎么做客。
7.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彩云朵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重点:掌握7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后一段中的比喻句,体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法:自学、探究、合作
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学习“云”字:它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2)讨论: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云?
2、激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不是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彩色的云?它指的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明确自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
2、学生自学。
3、汇报。
(1)检查读字音。
老师出示生字卡,指名学生拼读。评议。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平、伞:下部分的笔顺是和写“米”字的上部是一样的。“伞”字的头撇、捺要展开。
作:右半部第一笔是撇,略长,第一横稍长,后两横略短。
(4)学生在课本上练习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读课文6个自然段,师生评议。
2、讨论:课文虽“彩色的云”指的是什么?你从哪知道的?
(1)出示句子:十几把小花伞撑开了,像一片彩色的云。
(2)你还能说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圆圆的太阳像什么?
(3)指导用“……像……”说话。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说话,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重点:掌握7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后一段中的比喻句,体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法:自学、探究、合作
教学流程
(一)观察图画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
3、课文哪段写了这幅图?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学生讨论。
(3)“窗外密密的雨丝”说明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课文哪些段落告诉我们有小朋友来给刘老师送伞?
(2)同学们自读2、3、4段,说说这几段哪些地方相同或相似,哪些地方不同,把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划出来。
(3)讨论交流。
(4)朗读指导。
(5)引导学生仿说,续编情节
给老师送伞的可多了,不只有平平和辰辰,谁能展开像课文的第2、3自然段那样,说说别的小朋友给老师送伞的情形?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仿说。
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6)师生情境朗读表演。
3、学习第6自然段。
(1)刘老师在小朋友们的簇拥下走出了学校,那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请小朋友看图。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老师小结。
8.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八
《虎大王开会》:教学要求: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部分动词的意思。
3、初步了解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部分动词的意思。
2、难点:了解课文每段相同的叙述方式(第2—6自然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啊?今天,老虎大王要召集这些动物来开大会,我们也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贴老虎头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全文。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或问问自学伙伴。
3、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一个读,一个听,比比谁读得好。
4、接下来,我们在自学小组内读读课文,评评是谁读得好。
三、学习课文,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①请一个声音大的同学来读一读。
②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纷纷”)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①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一段。
②这段写谁是怎么来的?(课件出示:老鹰飞来的动画。)
板书:老鹰图,飞
③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突出动词“飞”(课件出示:在“老鹰”下面画“_____”,在“飞”字下面画?)
④跟着老鹰飞来的还有谁?(课件出示动画)
⑤读这句的时候,要注意顿号的停顿。(课件出示:在“乌鸦、天鹅、丹顶鹤”下面画“_____”)
3、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第3—6自然段。
①请每个自学小组从3—6自然段选大家喜欢的一段进行自学。要像老师刚才学第1自然段一样,用横线画出来开会的动物,用?画出它们是怎么来的。然后填在自学卡上。
②发自学卡:
()说:“我们是()着来的。”跟着()来的,还有()、()、()……
③推选自学小组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自己组学的那一段。
课件出示相应的动画及文字。
4、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
①开会的时间到了,虎大王发现谁还没来?
这时候,虎大王会怎样?(会生气)气成什么样了?(气呼呼)
②它气呼呼地说什么?谁能生气地读一读?
③虎大王生气了,小蜗牛到底在哪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
④小蜗牛的办法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蜗牛?
⑤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三、整体读文,合作表演。
课件播放欢快歌曲,老师引读课文,同学们站起表演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说话练习:
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你还希望有哪些动物来,它们又会怎么来呢?
生自由答:
小狗会跑着来开会,梅花鹿会跑着来开会……
9.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九
《想做好事的孩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阅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学习分角色朗读。
2、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教学准备
图画《胖乎乎的小手》、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一)讲故事导入
1、看图导入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3、比赛读生字。
4、交流收获,引导学生寻找认字方法。
相机出示15张生字卡片,趣味记忆,如:
姓王的和姓元的两位小朋友一起“玩”。
动作演示用手抓,“扌”旁。
讲话要用舌头,“讠”旁。
妹妹是女的,“女”旁。
5、写字。
(1)边读边观察生字卡上的生字,说出难写难记的字,特别要注意抓这个字,右边是“爪子”的爪,不能写成“瓜”,还有要注意哥字的笔顺。
(2)师范写,生评议。
(3)学生描红、临写、自评,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阅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学习分角色朗读。
2、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教学准备
图画《胖乎乎的小手》、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引读课文,激发兴趣
1、老师引读。注意听老师的朗读,看谁接得好,读出小尤拉的想法。
2、(多媒体出示学生读的几句话)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抓住加点的词,看看三句话有什么特点?
如果妹妹病了,我就去看护她。
如果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枪打死它!
如果小狗掉到井里,我就把它捞起来。
生:三句中都有“如果”一词。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验感情
1、小尤拉想着做好事,他真这样做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课件:想一想下面的句子该怎么读?
(1)走开,别打断我想事情!
(2)我没工夫!
(3)走开,别打扰我想事情!
2、你认为他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3、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同桌交流,想好后补充下列句子。
(出示多媒体)
如果妹妹病了,我就_______________。
如果妹妹想玩,我就_____________。
如果小狗掉到井里,我就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小狗口渴,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用“如果”说话了,祝贺你!请再说一句给同桌听听。
5、想做好事,光有那么多的“如果”行不行?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认为我们今后该怎么做呢?
(四)总结拓展,陶冶情操
10.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十
《巧装蛋糕》: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认识生字、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高尔基智慧的表现。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高尔基智慧的表现。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问式,同学了解高尔基这个人吗?他是前苏联人,他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伟大作家。他非常聪明,很有智慧。这里就有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巧装蛋糕
提问:你看到课题后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朗读。
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
三、用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卡片:块分订难遍
正音。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四、全班交流学习方法。
用熟字加、减、换偏旁。
店工块气
五、重点指导书写。
工分气
六、作业
加部首组组成新字,再组词。
占()()工()()十()()
气()()方()()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把每句话都读准确、通顺。
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读懂了什么内容?思考后举手发言。
提问:课文第二句中的“书呆子”是什么意思?
高尔基真的是书呆子吗?
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奇怪”二字。(宜重读)
提问:这张货单奇怪在什么地方?划出文中的句子,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装蛋糕的要求遇到了什么难题?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提问:正在老板为难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他是谁?他说了什么?
指导:读这句话要求读出他谦虚和自信。
老师领读课文第三自然。
高尔基是怎样按货单上要求分蛋糕的?这个办法妙不妙?
学习第四至第五自然段。
全班齐读。
思考:那个顾客以及店里老板和伙计对高尔基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课文的
句子读一读。顾客:老板和伙计:
重读词语:满意十分佩服
那个顾客以及店里的老板和伙计对高尔基的佩服说明了什么?
高尔基是一个十分聪明、机智超凡的小孩。
三、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高尔基说些什么?
四、作业。
一()顾客 一()蛋糕 一()盒子 一()气
一()纸 一()书 一()笔 一()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