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无忧考网搜集的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网站网址,仅供大家参考!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740人(高职生19417人,中职生3323人),成人教育在读学生1106人,与韩山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共同培养本科生843人。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16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广外艺智慧和力量!
办学历史悠久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创办于2001年5月,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创办于1978年12月)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创办于1983年6月)。202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5年1月)、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12月)和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5月)通过集团办学并入广外艺,形成了“新广外艺”。学校历经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启航期”(1978-2001):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于1978年12月18日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外语师范学校——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又于1983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艺术师范学校——广东艺术师范学校。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的前身)为省外师颁发奖状“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
“发展期”(2001-2012):新世纪伊始,省政府于2001年5月在“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广东外语职业学院”,并于同年12月批准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并入广东外语职业学院,成立“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同年,原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学校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奋进期”(2012-2023):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更高期待,迈上了建设外语与艺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的奋进之路。与2001年两校合并时相比,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加了6倍,教职工人数增加了3.6倍,专业数增加了13.8倍,校园面积增加了3倍,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成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4年,原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学校成为“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核心能力认证优秀单位”。2018年,成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同年,原省贸易学校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单位”。2019年,学校被评为“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021年,成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成为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23年,成为省高职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第四批节水型高校,被评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入选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校训,推行“崇学、重教、躬行、爱生”的教风和“勤学、高雅、自律、进取”的学风,坚持“善知善行、尚德尚艺、开放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教师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办特色”的办学思路,发挥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立足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为教育、文化艺术、商务服务等领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外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院校。
建校以来,广外艺奋力蹚出了三条“特色之路”:
——坚持走党建引领、思政铸魂的“党建强校”之路,擦亮办学“底色”。学校党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有机融合,实施党建“六大工程”,创新“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思政铸魂育人。打造了全国党建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标杆院系1个、党建样板支部2个、“双带头人”工作室2个,是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全省“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
——坚持走改革驱动、人才赋能的“质量立校”之路,提升教育“成色”。聚焦湾区建设人才需求,打造了7个省域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全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四化”改革,进行教学“四重构”,建有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获得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在2019-2023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高职院校获奖200中位列全国第16名。学生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奖8项(一等奖3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奖2项。
——坚持走开放合作、多元协同的“开放兴校”之路,突出育人“亮色”。构建了“校内院群互联、专业产业互融、学校企业互补、政校行企互通”的产教融合模式,建设有粤菜师傅等产业学院10个,方锦龙国乐等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校企合作企业数343家,入选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全国首批建设单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湾区建设,构建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制定6个国际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项目,认证国际课程标准7项,输出双语课程6门,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坚持育训并举,建立了“固基础教育、促民生工程、强文化推广”的社会服务特色模式,将高质量社会服务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服务50万余人次。
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坐落广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是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学校现有五山、燕岭、海珠、龙洞、天平架和花都六个校区,校园总面积676.45亩,校舍建筑面积42.9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85亿元,图书馆藏书207万册(含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
学校实训设备先进,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习实训基地。于2017年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认定为“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项目入选学校。建成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业学院,2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拥有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48个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训室375间,专业实训工位数达16865个。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校共有1111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95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66人,占比27.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数643人,占比67.3%。学校以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团队,教师参加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屡获佳绩。近5年,有94个教师团队获得奖项7项、省级奖项87项,参与教师264人次。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9项。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严谨、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获得荣誉称号的教师14人次,其中,有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学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1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66人次,其中,有“广东特支计划”教学2人、南粤优秀教师16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8人,省高等学校教学3人、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4人、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4人、省技术能手3人,省高职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高职、中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各1人。引进了国乐技能、粤剧艺术、广东音乐、广彩等高技能(职业)大师及客座教授31位,建有广东省高职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教学成果丰硕
学校设有基础教育学院、外语外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餐饮旅游学院、财会金融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职教育部等12个二级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体育工作部等教学机构。
学校现有学前教育、表演艺术、商务英语、玉器设计与工艺、小学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现代文秘等7个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现有53个高职招生专业。其中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广东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建有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1门,面向社会持续开课的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课程2门。学校获评“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课程示范教学单位”,入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成果展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人才培养质量高
学校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高端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需求,通过“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四化”改革,以及“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托推动作品化,以项目中心为依托实现产品化,以孵化基地为依托促进商品化”的“三品化”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实施构建了“HAPPY+”(指诚信Honest、笃志Ambitious、知礼Polite、勤奋Painstaking、阳光Youthful5大特质)双核协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职业素质高、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强大”技术技能人才。
近5年,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项5项、省级奖项140项,其中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2项;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获奖项2项、省级奖项126项;创业项目获省级立项19项。
学校毕业生在全省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现代服务业相关用人单位等雇主中具有良好的口碑,近4年,高职毕业生平均月薪高于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毕业生参加本科升学考试报名人数和考上人数逐年上升,2021-2023年毕业生升学率为30%左右,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先后培养了1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张广宁、蔡乔中、黄彪为代表的一大批校友成为优秀的教育家、艺术家、学界骄子、领域专家、政界翘楚、商界精英,涌现了一批以俞灏明、陈观珠、林炫骏为代表的榜样学子。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https://www.gtcfl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