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上天。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过小年的日记(精选20篇),欢迎大家阅读。
1.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一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爸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爸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
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爸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爸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实现。
周围邻居家辞灶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非常热闹。我家没买鞭炮。爸爸提议:“我们放没有危险的烟花吧!”“好的。”我一边高兴地回答,一边拿出了爸爸从上海给我买得奇幻玩具灯。提前做好分工:爸爸点火,妈妈配音,我来照出各种各样的灯火图案。
只听点火!嗤——,碰!美丽的烟花不停地变化着,有的好像星星一样在闪烁,有的好像小毛虫一样在蠕动,有的好像美丽的彩带在飘舞,漂亮极了!我们又连续放了好多“烟花”,都那么壮观。
在这一天,我做了许多有趣的事,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2.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二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老家有个传说,说:今天是“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一年的事情。为了让“灶王爷”只言好事,我们老家这一天要吃饺子和玉米糖。因为饺子需要包,就等于把“灶王爷”的嘴封上,只让他上天说好事不说坏事。吃玉米糖是因为想让他嘴变得甜一点,其实还是让他说好事。
今天我和妈妈上天虹超市去买包饺子的面和包饺子的馅。我们买了角瓜和鸡蛋,因为我要吃素馅的'。后还买了一袋面粉。
回到家,我妈妈把面和好了,又把面用刀切一小块一小块的让我按面饼。我一按,好软啊!于是我问妈妈:“为什么面这么软?”“记住,软面饺子,硬面条。饺子的面就是要和得软一点。”妈妈说。我按完了面饼,妈妈又把面饼擀了擀,面饼变得薄薄的,
然后妈妈教我包饺子。因为我第包饺子,所以妈妈让我少放点馅,然后把面中间对折捏好,再把面其它部位捏紧,不要露馅,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包的几个都是“瘦瘦长长”的,而妈妈包的全是是短短胖胖的。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包的又瘦又长,没你包的好看?”“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干什么事情而且能干好的,你多包几次就包的漂亮了。”
包完饺子,我们拿去煮。“开饭喽!”妈妈说。我们把饺子端上来,吃了起来。味道真的不错哦!尤其是我包的,我感觉更“好吃”啊!
今天真是好快乐!
3.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三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的小年,也是我家的小年。
像往常的新年一样,又是人们准备年货、清扫房屋,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日子。我们家也一样,一大早妈妈就开始打扫房间了,一会儿擦玻璃,一会儿抹桌子,忙的不可开交,我也帮妈妈扫扫地,拖拖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妈妈,将扫把和竹竿用布条绑在一起,这样稍微一举就能够到房顶,沿着房子的一周来回轻扫一遍,
积攒在屋顶的灰尘像是鹅毛细雨般飘落而下,我欣喜地在房间中旋转跳跃,妈妈却大声呵斥我躲开,待房间恢复平静后,墙壁上留下一道又一道扫帚刮过地痕迹,这应该就是一年的印记吧,我想就像树木的年轮一般吧。
一到下午,妈妈去买来了柿饼、山楂、大枣,还有香香甜甜的糖果,就等着晚上辞灶了。夜幕降临时,我和妈妈去厨房,在菜板上摆上了五个崭新的碗,
每个碗里都摆满了妈妈下午买来的.东西,但是有一个碗里的东西比较特别,“咦,这碗米水是干什么的?”我问妈妈。“灶王爷是骑着马上天的。”妈妈说到,“这个就是喂给马的。”“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回答道。
我看着妈妈点燃了香,插在香炉里,磕过头之后,我们回到客厅,妈妈告诉我:“等着香烧完,就可以吃灶果了。”经过漫长的等待香终于烧完了,我立刻抓起了一颗糖,剥开糖纸,塞进嘴里,又香又甜的汁水灌满了我的嘴巴。
开心的一天就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4.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四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大年。当然了,小年也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也有很多的风俗。
小年那一天,我早早就起了床,想看看到底有哪些风俗。
我先来到厨房,只见妈妈在灶台上摆了许多供品,供品中还有一盘昨天买回的麻糖。为什么要供麻糖呢?因为在中国人的`脑子里,认为每一个灶台都住着一个灶王爷,到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向玉皇大帝做报告,汇报他在这户人家这一年来所观察到的事,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人们摆供品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供品以后,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
特意供一盘麻糖,是因为自己一年来,免不了做一些灶王爷看不惯的事情,所以干脆让他吃些麻糖,把嘴粘住,好话、坏话都别说了。我就想:这灶王爷是多爱吃麻糖啊,居然因为贪吃而在关键时刻说不出话来?再说了您这样因为自己的个人爱好而耽误了工作,您的领导不批评您吗?叫我说,撤了您的职,也有可能啊!您老可得小心啊!
到了中午,我去奶奶家吃饭。吃过饭后,我看见奶奶在和泥,和泥的时候还在泥里放了点麦杆,为了让泥更有粘性,
然后用泥把灶台里里外外重新抹了一遍,这也是小年的习俗之一,主要是为了给灶王爷留下个干净、整洁、勤快的印象。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有好多传统习俗被人们省略了,我希望人们重拾以前的传统习俗,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永远流传下去。
5.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五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阳历x月x日,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农厉是廿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年了,打开日历,往后数九天,春节就来的。
小年已到,年味就渐渐的浓了,夜晚,走在大街上,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上,早已挂上了美丽的.灯。太阳一下山,灯就亮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灯照亮马路,如同白昼。
晚上看灯,一定要去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来赏灯的人虽然很多,但你总可以找到一片清静的地方,去看一看平时看不到的风景。
今天上午,我和父母去超市买了点东西。其中就包括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灶糖,那为什么要吃灶糖?吃灶搪是民间每每年小年为喜庆春节拉开了序幕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买完东西,一家人也停不下来了,接着就是大扫除了,这也是小年的一个习俗——扫尘,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酒扫六阁院,掸拂尘垢蛛网,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拨除不祥。过了小年,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南北方小年的时间也有差异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而南方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但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寓意都还是一样的。
小年已至,年味渐浓,愿新年更好。
6.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六
今天要过小年,街上很热闹。妈妈说:“过年要放炮,谁放的炮多,灶王爷就会下凡间来看人们一年来的表现,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各家来年的吉凶祸福。因此,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准备灶糖、火烧等,举行仪式送灶王爷上天,祈求他的庇护。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道路两旁上的行人急急忙忙的赶回家,害怕错过了这个好时间。再看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一闪一闪发光的小灯,五颜六色的.真想穿上了一件五彩衣。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挂红灯笼?妈妈说:”红色象征着火红的日子,而且还表示红红的火焰。“我说:”过年了可真热闹呀!“
7.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七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小年”。
早晨,我早早起床,赶快穿好衣服裤子,迎接这一年一度的“小年”。
到了中午,“叮铃铃”电话响了,是大娘!她打电话叫我们晚上到她家去吃饺子!我高兴得很,还没到晚上就穿好衣服裤子要去。我到的时候,他们正好在包饺子。我兴趣一来,决定与他们一起包饺子。
刚开始包饺子时,不会包,就是会了也很难看,哥哥姐姐们包的弯弯的,很好看,可是我包的却胖胖直直的!我叫哥哥教我。我看了好几遍才看会!原来是先捏中间的面,在从两头往一边捏!这我的饺子才一个比一个好看!吃饺子时,我一眼就能认出自己包的饺子,因为我包的`饺子都很“胖”。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总觉得比什么饺子都好吃,心里美美的!
8.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八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小年”也叫“辞灶”。
辞灶又称送灶王爷爷,是一种洞庭节日习俗。汉族民间传说这一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的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帮汉族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辞灶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
在我的老家都是晚上过辞灶,为了快点儿赶回家,爸爸开车到了100多迈。20分钟后,我们到了老家,只见奶奶用香纸做了十多个口袋,我问奶奶做口袋什么的?奶奶说:“这口袋呀,是让灶王爷去玉皇大帝那儿为我们要粮食的。”“噢,原来是这样啊!”奶奶又拿来一些香纸,准备跟口袋一起烧了,妈妈问:“这么早啊!”“辞灶辞得早,年年过得好!”奶奶这样回答。烧香的时候,妈妈出了一个大笑话,她说:“怎么在厨房里烧,不是应该在院子里吗?”“灶王爷还能跳到院子里?辞灶辞灶,灶是在厨房里的。”一屋子的人全笑了。晚饭是饺子,饺子出锅啦!为了表示对灶王爷的虔诚,奶奶先给灶王爷盛好了一盘,端面到天井里贡了贡,然后我们才开始吃的.。我只吃了站个就饱了,奶奶看我吃得这么少,就说:“高源,你吃得太少了,这样的话,灶王爷不给你粮食了,你太浪费了。”听奶奶这么说,我只好又多吃了好几个,吃得好撑呀!
对了,爷爷还告诉我: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跟玉皇大帝的汇报很关键,所以在灶王爷程归天的时候一定要虔诚,多说吉利话。这就是我们老家过小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朋友们,回老家过小年啦!看看老家的辞灶囊过?
9.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九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老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老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老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老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周围邻居家辞灶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非常热闹。我家没买鞭炮。老爸提议:“我们放没有危险的烟花吧!”“好的。”我一边高兴地回答,一边拿出了老爸从上海给我买得奇幻玩具灯。提前做好分工:老爸点火,妈妈配音,我来照出各种各样的灯火图案。只听点火!嗤——,碰!美丽的烟花不停地变化着,有的像星星一样在闪烁,有的像小毛虫一样在蠕动,有的像美丽的彩带在飘舞,漂亮极了!我们又连续放了好多“烟花”,都那么壮观。
在这一天,我做了许多有趣的事,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10.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
今天是传统的小年,小年之所以被称为小年,是因为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周的一天要做好过年的准备啦!大多数人们都要买好春联,准备年货,要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今年,我在信阳过年过年,x月x日,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到阳台,只见大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愈加浓重,妈妈带着我来到商业中心区域,只见商业中心“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街道两侧随处可见迎新春标语,市民们纷纷进入商场、超市购买年货。信阳整个城市洋溢在一派喜庆气氛中。
逛了半天的街,我们在街边摊上买了一些过年必需品,听妈妈说好像是把灶王的的嘴黏上,让他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听义取意,灶糖是一种很黏的糖,我打开袋子,拿出一根,由于信阳现在很冷,所以灶糖变得很脆,我一咬:“咔嘣”!灶糖进入了嘴里,马上融合了,变得很黏,而且甜极了。
回到家,爸爸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让人垂涎的饭菜,我们打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天,真是个不眠之夜,既幸福又开心的日子!
11.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一
今天是小年,终于可以放鞭炮了,我心里很高兴。今年我很开心,妈妈给我买了帅气的衣服,下午爸爸出差回来就带去买我爱的鞭炮了,爸爸说这是奖励我考双百的'礼物,我心里那个美啊,买回来就和爸爸一起放了好几个漂亮的烟花。放假好几天了,今天我才开始写寒假作业,妈妈自己给我布置了不少作业,我今天很认真地完成了,还读了一篇课文。妈妈要我这个假期把四大名著的《西游记〉读完,我觉得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好难啊,可是妈妈说天天下班回来要检查我读课外书的情况,没有办法,我只有认真地一点一点的读了。
开始放假的几天我很爱玩电脑,妈妈很生气,怕对我的眼睛不好。说了我几次我都没听,可是我想起老师说的话,老师说不要多玩电脑,所以我这几天就少玩了几次,妈妈说我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她的话!
今天晚上奶奶包了很好吃的饺子,小年的传统是要吃饺子,我们全家开开心心地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老师小年快乐!我要玩去喽。
12.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二
传说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对灶王一定要尊重,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的平安与福运。
一大早,我就听见爸爸高兴地喊道:“关云天,今天是小年,我们要去你奶奶家吃饭!”这可不是做梦,我大声地喊了一声:“好呀”!于是,我们一家就准备好出发了。
不一会儿,到了奶奶家门口,奶奶笑着出来迎接我们,把我们让进了家门,我刚一进门就闻到了美食的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我急忙向餐桌跑去一看,原来是奶奶做好了美味佳肴:有香气诱人的'红烧鲤鱼,有酸爽可口的凉菜,有肥而不腻的红烧肉,还有我喜欢的羊肉饺子,这真是今年人间美味呀,真诱人啊!我忙着吃了起来,而爸爸妈妈一会儿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会儿又奶奶给夹菜夹肉说:“这过节了,您也顾不上休息,为我们张罗了一桌好菜好饭,您快多吃点!”一会儿又对着姐姐说:“新的一年里,你和弟弟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听着他们说着这些祝福的话,虽然我只顾自己埋头苦吃,但也在想: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
吃完饭后,为了迎接新年做准备,我和姐姐一起去剪窗花。刚开始我的手笨极了,虽然是照着图样在剪,可姐姐都剪了三幅了,我才剪了一幅。看着姐姐灵活着使用着剪刀,我不甘落后,暗下决心一定追上姐姐。但是过了一下午,我还是只剪了三幅作品,而姐姐很熟练地剪了很多作品。我只好找借口说是因为我没发挥好,其实我还是需要踏踏实实的多看,多练,多学!
就这样匆匆,充实的一天过去了,时间老人在睡梦里把小年的这一天带走了,在梦里我似乎还在饭桌前吃着团圆饭,在写字台前剪着喜庆的窗花,还在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来年快乐和福运!
13.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三
腊月二十三,人称“小年”,小年是传统的祭灶日。听外婆说,每年的今日家家户户都要炕火烧、吃火烧,吃火烧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刚吃过午饭,妈妈就端来了发酵好的一盆面。只见她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啊揉,揉得很光滑。然后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个大大的面,在面上撒上盐、五香粉、葱花、香油,用刷子刷均匀卷起来,再用刀把卷起的面切成一块一块的小面剂,用手两头一捏再一摁,把小面剂按扁,放在排子上醒半个钟头后把平底锅放炉上烧热、倒点油放入小面剂,炕至金黄色翻翻面接着炕,两面都金黄了就可以了。后用蒸锅大火蒸至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火烧金灿灿、香喷喷的,吃起来外酥里软,蓬松有嚼劲。
欢迎大家上我家来吃火烧,我在此祝大家小年快乐!
14.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四
今天是小年夜,传说是小孩子过的年,这一天可把大人们忙坏了,可我们小孩特别高兴,因为是我们小孩子过的年。
中午,我接到爷爷的电话,要到爷爷家过小年夜。爷爷早就为我准备了满桌的美味佳肴,我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爷爷夸我考得好,奖给我好多好多的铅笔。
晚上,我又和爸爸妈妈赶到外公家过小年夜,外公外婆家也早已准备了鸡鱼肉蛋,山珍海味,甜甜的美酒饮料,我今天吃得特别有味。吃完后,我和哥哥放烟火,小年夜过得真快乐!真是吃了东家赶西家,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无限的,我长大后要好好孝顺长辈。
15.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五
小年到了,家家户户都回家团圆了。因为我的爸爸没回来,所以我们就简简单单地吃了一下,我们吃了一碗热面条。
吃过晚饭后,我听见了许多烟花声。小年其实是过新年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新年快到了,时间一天天过去,离新年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了。
人们迎接小年的时候,没有忘记把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阳台上,那应该是迎接小年的'到来吧!
我在鞭炮上点了火,就迅速扔到地上,只听“噼里啪啦”响,不一会儿,鞭炮就灭了,我听着渐渐平息的声音,心想:再来一串吧!
我又放了一串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引出了妈妈,她严肃地对我说:“离远点,否则就有危险。”我这才带着没放完的烟花鞭炮,欢快地跑开了。
我看着那烟花,心里在想:这真是个美好的小年啊!
16.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六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觉得这一天有趣了。因为家家都要放鞭炮庆小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当千家万户的鞭炮声响起的时候,我也拿好鞭炮,把鞭炮挂在一个棍子上。要点火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紧张呀。当火已经接近鞭炮的捻时,我的手已经哆嗦起来了,眼睛不住地盯着火苗。
“哧”已经点着了,我连忙把鞭炮扔下去,“噼里啪啦”我家的鞭炮也加入了鞭炮们震耳欲聋的声音中了。
在夜色中,鞭炮的亮点显得分外明显。这亮点一直在往上溜,我把竿子伸得更长了。啪的一声,鞭炮炸到了竿子和鞭炮连接的地方,鞭炮立即掉了下去。炸了一会儿后,鞭炮灭了。
我摸摸额头,啊,吓出了一头冷汗。
过了一会儿,又有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天空中,朵朵烟花绽开了,那么美丽。你看那个,黄色的'“花心”,绿色和红色交替的花瓣;东边的那个,多像一串灯笼啊,悠悠地上了高空,后消失了;瞧那个,像不像一条鱼?
哈哈,小年可真有趣呀!
17.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七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姥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姥姥就告诉我,传说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灶王爷,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所以这一天大家就要祭灶,尤其是要摆上饴糖,因为吃了糖说话就是甜!虽然姥姥说了很多,但我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我知道在我们北方,过小年要吃饺子,这可是我喜欢的。
过了小年就要到春节了,我好期待哦!
18.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八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一大早,老妈就告诉我,今天是小年。我说:“小年是不是小小的年的意思?”老妈笑着说:“不是这样的,小年代表新年就要开始了,人们都要开始准备年货了。今天我们就要去外婆家帮忙做肉丸。”
我们来到外婆家,只见外婆准备了好多食材:有瘦肉、豆腐、葱、生姜,等······外婆把生姜和葱切得很细,把这些食材放到一个大盆里,再放上面粉、胡椒,然后一边往盆里加水,一边用手搅拌。等水加的差不多了,外婆就用手和面。和呀和,终于和好了,我们就开始做丸子。
老妈在碗里放了一些水,然后往水里加油,只见油都浮在水面上,老妈沾了一点油抹在手心,然后拿了一点和好的'食材放在手心搓了几下,就成了一个丸子,我也照着老妈的样子做却没有老妈做的那样圆,练习了几个后,我也做的强多了。我们齐心协力把丸子做完了,外婆把做好的丸子一炸,炸好后我先尝了一下,啊!真香!
过小年,大人是忙碌的,小孩们是快乐的。
19.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十九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上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20.关于过小年的日记 篇二十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进行庆祝,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
下午,我和爸爸开着车去南街买鞭炮,爸爸买了一些啄木鸟鞭炮,我也买了许多摔炮和擦炮,还有好多烟火。
回到济水苑刚把车停好,我便迫不及待的拿起鞭炮飞奔回家,“哇!”家家户户都已经开始放炮了。我拿了一个冲天炮到院子里放了起来,由于害怕,点了几次火都没点着,这时候爸爸在旁边鼓励我大胆一些,我再次鼓起勇气一下子点着了,只听“嘭”的'一声,一个炮飞上了天空,我的小心脏也被吓得砰砰直跳。我往天空一看,许多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色的天空中显得格外绚丽多彩。过了一会儿,小区里越来越多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爸爸也拿出了一挂火鞭在单元门口放了起来,爸爸点着了火连忙跑了回来,鞭炮噼噼啪啪的像一条火龙一样,不一会儿就响完了。
看到爸爸这样勇敢,我也自信起来,又拿出一个冲天炮大胆的点着了火,“咚”的一声,我又放了一个擦炮,胆子也越发的大了起来,又连续放了几个炮,玩得非常非常开心!
啊,小年真是太有趣了,x年春节也就在鞭炮声中到了,我开心的就要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