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婴幼儿>导航 > 热点专题

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20篇

2023-12-13 14:56: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诗更是文化中的一绝,各类诗词不仅是诗人的生活经历,简短文字所赋予的内涵更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20篇。欢迎阅读参考!



1.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一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2.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二

  梅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简介

  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翻译/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

  4.为: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3.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三

  春日

  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在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4.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四

  雪梅

  卢钺〔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5.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五

  江雪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者。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译/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6.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六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7.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七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8.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八

  画鸡

  唐寅〔明代〕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裁一作:戴)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译文

  它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来。

  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注释

  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平生:平素,平常。

  轻:随便,轻易。

  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一:一旦。

  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9.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九

  别董大

  高适〔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10.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

  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11.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一

  池上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诗简介

  《池上》是唐代知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翻译/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12.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二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13.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三

  望洞庭

  刘禹锡〔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4.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四

  画

  王维〔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15.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五

  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朝|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译/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6.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六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唐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17.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七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18.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八

  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一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译文二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19.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十九

  题临安邸

  林升〔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韵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注释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20.简单古诗启蒙及译文 篇二十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婴幼儿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