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篇

2023-12-05 11:54: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两只鸟蛋》: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各生字。会写"向、定"两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重点:识记本课会认的字。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我们在的二单元学过的"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等课文都是围绕着哪个字写的?(爱)对了,第二单元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来写的。那么人类与鸟之间有没有关爱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学习一首儿童叙事诗。两只鸟蛋(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读课题,学习"蛋"字。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问问同桌。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注意要读通句子,同组互相帮助。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4、投影出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

  5、指名读、再开火车读,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画一画,并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然后小组学习你喜欢的生字,说一说你的识记方法。

  6、在实际生字时随机理解"仿佛"读一读,带有仿佛的句子,然后换词来理解仿佛一词。

  三、检查对生字的学习

  投影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让学生读一读

  四、巩固识字

  出示字条(带有本课的生字的一段话)让学生读读

  五、拓展知识

  做找朋友游戏

  鸟蛋凉凉的

  小路长长的

  杨树高高的

  让学生换一下位置,朋友可以换位,换了位还是朋友,词语也一样换了位置,表达的意思相同,从而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六、总结、布置作业。

2.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荷叶圆圆》: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整体感知全文。

  2.认识并理解词语,荷叶,小水珠,摇篮,亮晶晶,挺机坪,透明,翅膀,蹲在,笑嘻嘻等词。

  3.写两个字,是,朵。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有词语卡片的信封玻璃瓶尼龙纸

  教学过程

  1.揭题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你能说说这荷花怎么样?(用上荷叶说话)。板书荷叶圆圆。

  2.初读全文

  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伙伴,听听都有些谁。

  听范读。

  根据学生发言板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回答完毕后,出示课件小动物。

  师:可爱吗?我们一起来招呼招呼他们吧?指名,齐读。

  师:自个儿大声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想想还知道些什么?

  3.读通课文,学习词语

  指名试读。每一段2至4人,相机贴出词卡亮晶晶,停机坪,透明,翅膀,蹲,笑嘻嘻。

  师:我们能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相机板贴。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摇篮停机坪歌台凉台

  师:我们来认认黑板上这些词好吗?

  小朋友齐声轻声读,男女生分开读,开火车读。

  师:我让这些词回到课文中,并且都去掉了拼音,考考你们会读了吗?

  学生自个儿轻声读。

  师:想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开火车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词语卡片打上问号。

  师:小朋友这么多疑问,哪些小朋友们已经弄明白了。

  重点理解:透明,停机坪,蹲,摇篮,笑嘻嘻

  师把学生已经理解的词拿下,师:还有些问题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师:信封里是这节课学的词,同桌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你的同桌不会,就教他。

  4.写字: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范写。

  学生写字。

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画家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8个字。

  2、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在教师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使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

  二、学习重点:

  1、认字。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课前准备:

  1、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等相关图片。

  2、本城市相关资料、图片。

  3、课件。

  4、绘图用纸、笔。

  五、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地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九寨沟风景区、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青岛……)这里有浩瀚的大海,茫茫的草原、连绵的群山、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到处是美丽的风光。

  2、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板书: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简单介绍一下。

  3、前言过渡: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下面,我们跟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到他们的家乡去看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自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同桌互读课文,评价是否读正确。

  3、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4、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导入:

  读第一段,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引导质疑)

  孩子可能会提出:

  孩子们指谁?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的家乡怎么美丽?他们的家乡有什么?……

  快速读文,找出答案。(释疑)

  板书,借机认读:家乡、海边、平原、山里、高原、城市等词语。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你觉得谁的家乡美?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美的?把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导体验性阅读)

  2、读相关句子。

  3、你觉得谁的家乡美,想到谁的家乡去看看?

  例:学生觉得山山家乡很美。

  ①(出示学生感受到美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

  ②画一画他的家乡(高山、清水、很多又高又大的树)

  教师根据画图情况,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进而谈出体会,(边画边悟)

  ③指导朗读句子:

  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多元体会,多元朗读)

  ④指导背诵这两句话:看图背诵→闭上眼睛背诵。

  ⑤山山的家乡多美啊!看,他在干什么?读读后一句。

  ⑥齐读第三段:我们一起跟随山山到他的家乡去好吗?

  4、学习其余几段,认读相关字:

  ①根据学生喜好,分成四个小组来学习其余几段。

  学习方法:△读读喜欢的词句(读)

  △根据理解画画他的家乡,每组发一张纸,集体画。(画)

  △展示、汇报、交流、评价(悟)

  板书:读、画、悟

  ②借机出示相关句子,练习朗读,(让学生多元体会,多元朗读,真正读出心中所悟)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

  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草地。

  ·她画的城市那么美。

  ③练习用那么……那么……说话。

  ④结合实物,学习“虾、贝、壳、脚、楼”等五个字及“捡”字。

  (四)课外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图上的小朋友分别生活在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表达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1、谈话激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可以入画?

  2、展示交流:有关家乡标志性建筑物图片。

  如:海河、天塔、鼓楼、金街……

  3、画一画:我们的家乡美不胜收,想不想用小彩笔画一画它?别忘了画上自己。

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兰兰过桥》: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象鼻桥》

  一、教材简说

  小桥被大雨冲坏了,两岸的小动物过不了河,很不方便。后来,两只大象站在河的两岸,用长鼻子架起了象鼻桥。动物们又感动又惭愧,合力架起新桥。

  这是一个意在颂扬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精神的动人的童话故事,以小动物为主角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

  全文注有拼音,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和插图认识汉字,读通课文,体验学习拼音和汉字的乐趣和成就感;本文又是选学课文,重在通过朗读训练、游戏活动等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

  四、教学设计

  (一)看图导入:小朋友,看看这座桥(看图说话),给小动物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二)学习第一段

  1、读

  2、说说为什么“热闹”,找到相关词句:许多、每天、来来往往……

  3、试读,表现“热闹”

  4、小朋友喜欢热闹吗,把你的喜欢表达出来。

  (三)学习2、3、4段

  1、出示图(两只大象搭起来的桥)这是怎么回事?

  2、自由读2、3、4段

  3、表演读第二段。

  4、小桥被冲坏了,给小动物带来什么不便?(读第3段)

  5、用奇怪、欢乐的语气读第4段(分男女、小组读)板书:象鼻桥

  (四)第5、6段

  1、大象的举动让动物们感动,于是大家齐心合力造了一座新桥。(出示图)

  2、把动物的感动惭愧读出来。

  3、想象说话:“新桥修好后不久,……”

  4、读第4段,板书“象鼻桥”

  (五)读全文。

  这是一座()的桥?你感悟到了什么

6.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反义词歌》: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琅琅上口的对韵歌,包含了9对与儿童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反义词。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对儿童日常生活中一些情景的再现,让孩子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和相对,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记住要求会写的字。

  3、能用词语口头说话,丰富语言;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和相对,主动积累词语。

  4、在写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字的笔画笔顺,进一步体会和表现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认写生字。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上两个高矮相差较大的孩子,请孩子们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2、孩子们,你们刚才说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你们的话语中出现了高、矮这两个词。像高、矮这样意思相反的一组词,我们称为反义词。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识字二的第四课“反义词歌”。

  二、观察感悟,学习新课

  1、读课题,随课题学习“反”、“义”这两个生字,并指导书写。

  2、出示第一组图片:

  图上画了两个小孩,一个手拿一根棒棒糖,正高兴地吃着;另一个正在喝一碗中药,眼睛里流出了泪水。请孩子说说图中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甜—苦、笑—哭,同时板书:甜—苦、笑—哭。

  这两组反义词中,有两个字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孩子们,借助拼音认识一下它们吧!

  3、孩子借助拼音认读新字。

  4、孩子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我们就应该牢牢记住它们的特征,避免自己再碰上它们的时候把它们的名字叫错了。我们一起来说说新朋友的特征吧!

  5、教师在孩子们说出自己识记这两个生字的方法后,要适时肯定孩子们学习生字的方法。

  6、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还有七对反义词,孩子们,翻开书,利用拼音,再认识几位新朋友吧!

  7、让孩子用学习“甜—苦”、“笑—哭”的方法自学其他反义词。

  8、检查孩子自学生字的情况。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

  9、让读得好、记得牢的孩子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10、在孩子们能准确读出生字的基础上进行扩词语训练。

  三、巩固生字,再读《反义词歌》

  1、出示所学的生字的卡片,指名读。

  2、介绍新朋友。请孩子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生卡片,将自己刚刚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说说新朋友的特点,讲讲自己记忆新朋友的方法。

  3、进行口头扩词语练习。

  四、进行词语训练

  1、指名读课后第一题中的词语。

  2、让孩子根据课后第二题的图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说说词语的意思。在解释词义时,孩子们可以用动作、表情等来帮助解释。比如:解释笑时,可以请孩子做出笑的表情,也可以提醒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解释。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更正和补充。

  3、根据图意进行口头造句练习,用上意思相反的词语。

  五、拓展练习

  游戏:“比一比”

  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说出的反义词多。

  教师可以询问孩子是怎么知道这些反义词的,并根据孩子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肯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主动积累词语。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分析字的构成部件。

  3、教师示范“容”、“易”、“难”。

  4、引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检查。

  6、交换检查作业,对孩子们的书写进行点评。

7.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看浪花》: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2、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学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读读这句话。

  2、“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5、这个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听了可高兴了,不住地欢叫着(引读“哗—哗—”)能把浪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这5句话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它们分别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8.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八

  课题:《小鱼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3个字。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感情。试背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培养识字能力。

  2.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教具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彩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拉近师生距离

  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养过什么动物?你是怎么和小动物交流的?(每当小狗这样一叫〈学狗叫〉,我就知道它饿了;每当我拿着鱼食去喂它们,所有的鱼儿都向我聚拢过来……)

  激趣导入:我发现咱们班同学都特别有爱心,养了那么多小动物。老师原来也养过一条小鱼,虽然我十分喜爱它,但我知道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于是,我把它放回了池塘里。(请跟我读:池塘〈同时贴出“池塘”的词语卡片〉)可是我心里总想着它,同学们,你们想和我一起去看看那条小鱼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年级学生的合作从同桌开始,提出明确要求,让小伙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三、学词学句,读中感悟。

  (一)请想读文的同学齐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读文的过程中,贴出词语卡片。)

  睡、落下来、珍珠被、波浪、摇篮、推、摆尾巴、咂咂嘴

  (二)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词语。

  (三)质疑:这些词语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这个词出现在哪个句子中,你能先读读句子吗?(这一点正符合了我校的科研课题中的一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珍珠被――星星的影子落在池塘里,给它盖上了一床闪着星光的,像珍珠一样的被子。〈播放课件,配合理解词句〉)

  (摇篮――小宝宝通常睡在摇篮里,体会妈妈的爱,温暖幸福。听摇篮曲)

  (落下来、推――可请学生演示、做动作来理解。)

  (四)句中学词,指导朗读。(学生配乐练读喜欢的句子)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一)游戏,巩固识字。

  (二)指导书写。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到了小鱼甜甜的梦中,我们克服了好多困难,认识了很多生字,你们可真棒呀!现在你会背这首小诗了吗?

  小鱼在甜甜的梦中,会梦见什么呢?谁愿意带着这个漂亮的头饰说一说,演一演。

  六、作业

  那么,你们会和小鱼一起做个怎样的梦呢?课下你可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画一张生动的图画;或者和小伙伴一起编个童话剧演一演,好吗?

9.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尖尖的草帽》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激发学生亲近自然、关爱万物生灵的感情。

  2、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六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字、朗读、背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六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方法:组织小组学习,围绕“从哪儿看出作者喜欢蜻蜓”这个中心句,边读边悟,用心体会,理解课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主题。

  教具学具:录音机及录音带。课件(放大的插图及有关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唱歌引题,激发兴趣

  (一)随录音唱《小蜻蜓是益虫》的歌。激发孩子们情感的共鸣。)

  (二)说说你喜欢小蜻蜓吗?(可说理由)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小蜻蜓,小蜻蜓非常喜欢小草帽,快来读读《尖尖的草帽》一课吧?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在书上标上记号,多读几遍。

  (二)用夺红旗的形式认读生字词。

  (三)合作交流,巧记生字。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探究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

  (四)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可同桌互读,想想你觉得小蜻蜓怎样,课文里的小男孩怎样?

  三、边读边悟,理解课文。

  (一)组织小组学习

  要求: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你觉得小蜻蜓怎样,课文里的小男孩怎样?找出有关的段落读读。

  (二)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师:你从那些段中感受到蜻蜓可爱,请读给大家听。

  1、依据学生读相机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读议第二自然段,作者看见什么?你从中感到蜻蜓怎样?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可读给大家听,还可以联系实际说说。再观察投课件(放大的插图)那只飞着的的小蜻蜓,体会蜻蜓的可爱。然后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的朗读,读出蜻蜓的可爱。

  师:小男孩喜欢蜻蜓,你还从哪儿知道的?快来读一读。

  2、读三至八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眯着眼睛看”体会读出小男孩对蜻蜓喜爱的情感。

  师:谁还从哪儿知道小男孩很喜欢小蜻蜓?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结合“不怕我”,“追着我”,“好像听到”,“猜想”等词,理解、体会小男孩对蜻蜓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会怎样想呢?

  (3)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通过读句子,再想想说说,然后看课件(插图)体会,后感情朗读。从中体会小男孩内心深处对蜻蜓的喜欢。

  师:小男孩真是太喜欢蜻蜓了,你还从哪段知道他喜欢蜻蜓?

  (4)读七、八自然段。

  通过提问式的读,小蜻蜓落下了吗?大家齐说。结果怎样?(生读)我又想什么?(生读)。大家说小男孩愿意蜻蜓飞走?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结合“可惜”“一定”“准会”词语的重读,学生体会作者舍不得蜻蜓飞走,感悟小男孩对蜻蜓的关爱。

  四、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配乐指名读全文。

  (二)边读边做动作

  (三)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四)指名看插图,背诵课文

  五、合作探究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生字。

  (一)用“闯关”的形式读生字词。

  (二)指导书写生字。

  1、空书难写生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怎样把字写好看。

  3、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小组互评,自我修改,教师用星奖励写字美观的学生。

  六、拓展作业。

  (一)你喜欢那些小动物,想和它做朋友吗?请在你的小本本上或贴上它的图片在对它写几话句。

  (二)讨论怎样保护小动物。

10.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十

  《捞月亮》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1、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

  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挂着捞月亮。

  3、朗读录音带。

  4、猴子头饰多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学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亮,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字形。

  3、学生反复读字生字。

  4、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个别指导“猴”、“倒”、“脚”、“接”。

  五、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2、解答小组里未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借助插图体会。

  指导重点句子。月亮/好好/挂在/上呢!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挂在天上了,下面那些倒挂的猴子有什么反应,后来他们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老猴子了,当它的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六、课堂订正。

一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