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三>导航 > 备考辅导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2023-11-20 15:00: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1.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一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2.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二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3.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三


  古今异义

  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4.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四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5.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五


  1.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吧!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辅助者呢?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作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

  7.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8.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译: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

6.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六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

  (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

  3.倒装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7.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七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2、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

  3、状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2)省略宾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省略介词

  聚之(于)咸阳

8.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八


  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9.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九


  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

  4.焉

  (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高三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篇十


  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高三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