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作文的写作时限来分,作文可以分为作文和非作文。作文又可以分为课堂作文和考试作文两类。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欢迎您的借鉴。
1.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一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初人们是以桃木刻*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流逝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热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大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每家每户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2.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二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属于当地的习俗,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同,各具特色。而我,是出生在潮州的人。虽说我不是在那长大的,但是我对我老家的过年习俗也是有几分了解的,潮州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有特色的。
每逢要到春节的时候,来到我们老家,你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过节气息。即使你忘记现在是春节,来的潮州,你肯定能想到现在是过年呀,你也能和我们一样,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年。
腊七腊八,是为了给春节这个日子做准备的。在当天,我们要准备我们老家独特的甜食,他叫甜板。从名字上听,就能知道这是个很甜的东西,的确,这是一种用面粉和水再加上一些糖然后放入炉子里蒸。这就制成了美味的“甜板”。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后一天。在这天,对于我们潮州人来说是特殊的了,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日子。那天中午,我们每个人都要穿上新衣服,然后到村里去祭拜祖先。然后,孩子没就可以拿到大大小小的压岁钱。而我,在那天喜欢做的事就是放爆竹了。那天晚上,孩子们都喜欢到附近的小店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鞭炮。鞭炮一放,孩子们立刻跑走,接着就看着鞭炮一个接着一个的响起。到了那天的晚上,一家人挤在一张大桌上,津津有味的吃着美味的饭菜。因为潮州是农村,每年只有这个时候,饭菜是丰盛的,对于那里的.人来说,能吃的猪脚、竹笋都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所以,又有谁看到这些美味的佳肴不流下口水呢?走到街上,到处都是热闹无比,大家都再买年货,热热闹闹的,就像古代的花市一样。让你来了就不想走。我们这还有一个十分特别的习俗,就是到了深夜,不管是大人小孩都不会睡觉。因为,在我们老家有一个传说,就是说在每年除夕的夜晚,有一种叫“年”的山鬼,会来每家每户偷吃东西,要一整夜不睡觉,然后放鞭炮才能将他赶走,所以我们在那天夜里,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那鞭炮时响了一天一夜。
就这样,等待着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等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终于,新的一年到了,一个新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新年这天,女人在家里迎接客人,而男人都会带着自家孩子去一些亲戚家去拜访,然后分压岁钱给别人,别人也会分压岁钱给我。而且在过年这一天,只允许说吉利话,决不能说坏话,不然会遭天谴的。
三言两语是说不出潮州人的春节给你带来的喜庆。想要感受这的好,就来我们这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感受潮州人的热情,感受潮州春节的独特习俗吧!
3.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三
中国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做春节,春节可是有热闹又有趣,而各个地区也有着不用的习惯。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我老家的春节——河北的春节。
春节这重要的节日,大家都要早早的准备才行!“猪肉啊!猪肉啊!新切下的猪肉!”“白菜,卖白菜的,各个又大嫩,是做菜的首选啊!”在平房门口的小事及早上六点开始了“活动”,但各家的大人们都不着急,因为大家要先开始大扫除虽是体力活,但一家人一起干,怎么也不累。因为大家要先开始大扫除虽是体力活,但一家人一起干,怎么也不累。
大扫除结束后,女人们就会去买几斤猪肉、白菜,大蒜和面粉。干什么?听我说,老一辈的人用独门手法将猪肉放在大盆里,用手将部分猪肉压成肉,你放一点盐和油做调味,手一握,一个肉丸就做好了,放进油锅里煎几分钟,等到外皮变成金灿灿,就将其拿出;剩下的肉放入碗中,将油与花椒煮熟,肉放进去后,再在锅里蒸一会儿;年轻的妇女们这把几周前用醋泡好的腊八蒜拿出。
说到腊八蒜,北方与南方的泡法不大一样,应北方更冷,所以用陈醋泡着的蒜几周就可以吃,切记,不能泡太久,否则颜色会掉一半,味道也就一般了。
男人们则带着孩子上街买花灯和包用的纸,花灯的样子真多啊!荷花样的、雀儿样的、玉兔样的……数都数不尽,这些花灯,可是卖家们辛苦用手做出的,甚是好看。
大一点的男孩子带着小一点的男孩去买炮竹,红红火火的,五颜六色。价钱又便宜,大炮、小炮、小连炮、一根炮……都想买回来。
哦,我忘了重要的饺子!看老人与妇女们在大院里,一边聊天一边擀着面、和着面团;还有的在拌白菜猪肉馅的饺子馅;而未成年的女孩们在包饺子,筷子舀一把馅放在饺子皮中间,轻轻一拧,好了!饺子就完成了!
准备好后,早已经到了晚上,大家围在餐桌旁,诉说着打工、上学时的趣事,气氛是那样的好!菜上齐后打开电视举起杯子互碰,说完祝福语后便津津有味地吃起年夜菜,还一边看着春晚。饺子则是在后才上的,虽然那时候小孩子已经吃饱了去外面玩了,但闻到了饺子的香味后,又跑回餐桌旁,伴着腊八蒜和饺子一起吃了起来。
这就是河北的春节,你家乡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
4.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四
据说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5.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五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6.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六
春节有许多习俗,每个习俗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习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现在,那些浓浓的春节习俗,还有我浓浓的春节情,还未曾消失。
春节,围绕除旧迎新,形成了许多习俗。首先就要在春节前清扫庭院,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庆祝祖国的节日。其次,就是买年货,贴春联,挂年画、糊窗花,让春节的年味十足。再次就准备年酒、年饭,大年三十包饺子,办酒席,一家人坐在一起,围着香味扑鼻的团圆饭,既有一种快乐之情,又有一种幸福之感。好不容易回到了家,一家人围在一起,该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吃罢年夜饭,开始观看地春节联欢晚会,在春节联欢晚会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快乐,也会有悲伤。各种各样的小品,抑扬顿挫的歌声,使我们的心情随着演员高低起伏。那些感人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刻在心,就像抹不掉的记忆一样。辞岁的时辰到了,晚辈们向长辈们祝福拜年,长辈们向晚辈们表达良好的祝愿,每个人都带着真诚的心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我们孩子还会得到一份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接着是守岁。现在,人们守岁通常一边叙旧话新,一边迎接悠扬的新年钟声的敲响。“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咚——咚——人们高声呼喊,期待已久的新年钟声终于敲响了。初一的早晨,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吃过新年的第一顿早饭,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外出拜年了。
啊!春节的习俗可真多啊,个个习俗都让我们充满许多的留恋,这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节日了,只可惜,这个热闹、有趣的节日,每年只有,如果一年有12次那该多好啊!
我爱春节习俗,因为春节习俗,包含了我们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春节,无论身在何处,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深深的春节情。
7.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七
春节是我们国家传统的年俗。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挂红灯笼,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
每年春节可真热闹呀!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每家都灯火通明,鞭炮声彻夜不绝。我们全家回到奶奶家,奶奶高兴地眉开眼笑,爷爷拿出好多好吃的忙个不停。妈妈、爸爸在厨房炒菜,做饭忙得热火朝天。不过春节里令我高心的事,那就是放鞭炮了。
晚上,爸爸说:“儿子,大家一起去放鞭炮!”放鞭炮!我一听见放鞭炮!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赶快梳理好自己。对爸爸说:“我们走。”我们拿出在市场上买了许多的炮,有三角雷、雷王、礼花炮、鞭炮、刺花、黑鞭炮、谢天元……等等。
我们买了很多炮。我的弟弟一看见摔炮,就高兴地不得了。还摔了一个狗啃泥呢。我拿出了几盒。便开始玩,弟弟也在玩。我们放了许多的.小花炮,有的像花,有的像小树,还有的在空中爆炸了还散开了!突然“轰”的一声,天都震了一下。原来是爸爸放了一个震天雷,声音可真大呀,吓死我了。啊!在春节中可真快乐呀!
8.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八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9.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九
春节,是人们心中重要的节日,在咱们东北,关于春节的讲究就不少。
每年过年我家都热热闹闹的,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帮助爸爸妈妈和姐姐贴对联,挂福字。挂福字也有讲究,福字要倒了挂,这样就表示“福到了”。妈妈每当过年时都为咱们做上一桌子的大餐,今年比往年更丰盛。每年妈妈都会做鱼,因为鱼可以表示“年年有余”,饭桌子上不仅要有鱼还要有猪蹄,猪蹄表示“有抓头”。
吃饭的时间到了,在这之前一定要放鞭炮,因为这样可以去除“怪兽”来年保平安。到了晚上,灯要一直点着,这样可以表示来年前程光明无阻。到了晚上要包饺子,在包的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吃到这个饺子的人,来年一切事都会顺顺利利的。到了半夜12点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因为12点后为新春,放鞭炮是喜庆新春,这个时间放鞭炮表示万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之意。
10.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
“过年了,过年了!”我们大喊着,这可是一个重要,热闹,红红火火的节日!我们过除夕总有一些习俗,下面我来说说我们过除夕的习俗。
首先,过年怎么能少了贴春联。这次,可是我自己亲手写春联。我拿来几张红色底的纸,再拿起毛笔蘸墨,便在这红红火火的纸上挥起毛笔,开始了我的书法作品之旅。因为是第,所以未免有些失误。把撇写长了,蚯蚓变成了长蛇,或是手一晃,直直的线条成了上下起伏的波浪……后写成的作品,简直是“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所以,只好再写一张。这一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认认真真,专专注注地写,一定要写好!终于,一副美观的春联展现在大家眼前,妈妈还把它贴在了我家门口,别提有多高兴了!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老家东阳的'特别习俗——灌糯米肠。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灌的肠子。灌糯米肠是个细活,工艺特别讲究,稍一马虎就坏了。如果糯米太多了,就会像炸弹一样,煮的时候会炸掉,但是如果太少了,吃起来就会不香。做好的糯米肠,十分滑,像一条泥鳅一样,仿佛要从我手中逃脱。灌糯米肠给工我们让除夕“年味十足”生活“多姿多彩”。
后,就是一个重大的习俗——吃年夜饭。一碗一碗香喷喷的饭菜从厨房中端了出来,有绿油油的青菜,犹如一块块绿翡翠,还有金亮亮的大黄鱼,在灯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金子似的,闪闪发光,还有白胖胖的在年糕,它可是寓义着年年“糕”(高)的含义……这顿年夜饭,我们吃的干干净净,心满意足,似乎还想再吃,令人难以忘怀。
11.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一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12.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二
过年了,街上到处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说到过年,可有很多的风俗礼仪。快随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铜川市耀州区。刚走进家门就看到爷爷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浮沉扫蜘蛛网。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还有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用意。
打扫完卫生,爷爷开始贴春联了。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把春联贴于门上。我帮着爷爷贴春联,看到贴好的红红火火的春联,感到非常开心。
贴完春联后,爷爷在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我不明白了,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原来“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美好未来的愿望。“福”倒着贴,就意味着“幸福已经到来”或“福气已经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渊博啊!
晚上吃团圆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圆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___,过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所以大家在过年时要一起吃饺子。过年的时候还有守岁、燃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等各种习俗。
中国年是红红火火的,既有文化礼仪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在这里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13.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三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夜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14.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四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隆重、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怎样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
每到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用具,拆洗被子窗帘。到处充满着欢欢笑笑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
它以工整、简洁、精美的文字表达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这就是美好的春节习俗,我期待着20xx年春节的到来。
15.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五
俗话说的好:“*文化,博大精神”!确实是这样的。从*的传统节日里就能够看出那种精神!
“春节”是每年都会过的节日,也是大家喜欢过的节日。因为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聚集在一齐,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年夜饭。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还有更好的春节晚会。
春节的风俗每个地方都是不同的,传统文化也是不同的!
春节也是有许多习俗的,下方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
第一种:贴春联。这是春节必定要做的事。春联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对联上、下字数相同,横批均为四个字。如果你的脑袋够丰富,自我也能够创造噢!
第二种:贴福字。这就是个十分搞笑的'字。一般贴福字都是正这贴,而许多家都是倒这贴,据说那里隐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这样,它也是重要的环节。
第三种,也是重要的一种:吃饺子。这就是全家人都喜欢的事,光包饺子可不行,还要在饺子里放入特殊的东西,例如:硬币、花生、枣等。每种食材都蕴含不一样的意思,也让家人在吃饺子的时候分享自我的喜悦!
“春节”的习俗还有好多,我就介绍到那里,期望大家马到成功、心想事成!
16.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六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
过年当然要贴春联。除夕那天,妈妈特别吩咐我,让我去找几对春联,贴在我家门上。于是,我找了两对春联,我大声读道:“万水千山凭虎跃!”妈妈连忙说出下联:“五湖四海任龙腾!”“呵呵,妈妈真厉害”!还有一幅上面写着:“五福临门,上下平安。”妈妈说春联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除夕的晚上,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有的银蛇飞舞,有的金花四溅,有的像仙女散花,还有的像孔雀开屏。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初一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我们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我们能得到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我喜欢过春节。春节能贴春,能拿压岁钱,能赏烟花……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乐。
17.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七
以前我们家乡过年有一个风俗,那就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我们家乡的人都把压岁钱放到新衣服里面呢。
现在我们过年还是有这么一个风俗,每当过年都是我开心的地方,因为我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礼物,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压岁钱,大年初一也就是我开心的一天,因为妈妈会带我去买玩具,有布娃娃,画板和跳绳,大年初一可热闹了!
元宵节到了也就是正月十五,我可以去买灯笼,我看见的灯笼处处张灯结彩,可真漂亮。/有纱灯·冰灯·玻璃灯·还有走马灯,你们家乡有这些灯吗?对了还有的灯里面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可真美啊!
还有除夕的时候,我们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我们还可以喝出了香喷喷的酒肉,门外和门上都贴好了又红又好的对联,屋里面有美丽的画,可漂亮了,鞭炮的声音非常的大,我也很喜欢除夕!
我的家乡又美又漂亮吧!我喜欢我的家乡!
18.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八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大家都在准备着。
为什么有春节呢?因为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叫“年”,每当除夕的.夜晚,“年”都要出来到处为非作歹,伤害百姓。为了能平安过“年”这一关,人们在除夕那天晚上都不敢睡觉。大家围着一堆火,吃喝闲谈,不时把竹子投入火中燃烧。竹子在火堆里燃烧时发出响亮的爆裂声,吓得“年”远远地躲起来,再也不敢进村来伤害百姓了。
在除夕晚上,我每年都守岁,通宵不睡,看春节联欢晚会、包饺子、放鞭炮……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在十二点之前,我把门上的春联拿下来,把新写的贴上去,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之后我给长辈和老人拜了一个平安又幸福的年。十二点钟敲响时,就开始放鞭炮。“嗖嗖”烟火喷上天空,“啪”的一声,一个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一天空,绽开了笑脸,大家都欢呼起来。十二点以后,饺子刚好上锅,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19.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九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风俗,都会举行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热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结尾: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热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20.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二十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今天是除夕夜,穿上新衣,整个人精神了许多,大家容光焕发,屋子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春节还未正式来临,到处就已经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开着车说说笑笑来到饭馆吃团圆饭。到了饭馆,亲戚全都到齐: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堂哥堂弟、堂姐堂妹,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开饭了,有趣的是,大家并不按一家子一家子地坐,老爸和伯伯叔叔们坐一块,谈事业,说股市;老妈与婶婶们坐一处,唠家常,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孩们一并坐,则说说笑笑,讨论有趣的新鲜事儿。吃饭时,小孩子们即使不跟大人们一样喝酒,也要以饮料代酒向长辈敬酒,尤其是爷爷奶奶,这便是拜年的必要礼节。酒过三巡,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派发给孩子们,这也是小孩子兴奋的时刻!能拿到红包,孩子们个个嘴上像抹了蜜——一声比一声甜。
吃完饭回到家,一家人团团围坐,吃着糖果,品着功夫茶,全家人其乐融融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孩子们都可以破例12点过后才睡觉,这叫“守岁”,于是个个活蹦乱跳,欣喜若狂!
零时降至,春节的钟声将被敲响,大人们都停下手中祭拜神佛的活,陪着孩子一起倒计时,大家既兴奋又激动。新的一年就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诞生了!
初一到初四,人们开始互相拜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声声祝福不绝于耳。接下来有的全家外出旅游,有的'一起聚餐,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