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科目备考资料摘选 篇一
安全生产管理四阶段法:
在6s管理中,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物和可控的环境施加影响,降低三者诱发事故的概率,从而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管理四阶段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1.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首先要考虑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是安全管理四阶段法的第一阶段,要注意做到以下6点:仔细观察事故状况、主动询问、检查记录、通知事故的危险、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次要原因并深入挖掘事故的主要原因等,以此为戒,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研究和制定对策
在此阶段,要找出原因与原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措施、对策时,也要注意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从多方面考虑对策,保证对策符合企业的方针、规章和标准;同时,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制定第二套对策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制定对策时,要深入现场,根据现场实际编制针对性强的措施,以此来保证操作的安全,如加强安全教育、请求工程修改、加强监督检查、修改工程或工艺流程、调整或更换作业人员、加强法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开展科学研究等。
3.实施对策
在研究和制定对策后,要立即将对策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对策付诸实施。实施对策首先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任务,确定其能否独立完成,能否激发其工作动力和目标;其次要界定职责,把每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相关作业人员,并确定该工作任务是否需要向上级汇报、是否需要上级协助等。企业领导、安全工程师、车间主任及工段长、班长等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此项步骤,且负有直接责任。
4.阶段检查结果
在实施对策后,要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做到经常检查。经常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影响正常生产的各种物与人的因素(如机械、设备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一旦发现存在事故隐患,一定要切实地排除隐患,着力解决问题,在隐患解除后再进一步检查是否有新隐患产生。
在进行阶段检查时,要制定安全检查表,并把检查责任落实到各级、各类作业人员,严格考核和奖惩,做到检查与整改相结合。
2.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科目备考资料摘选 篇二
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
(1)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
(2)扰乱铁路运输调度机构、运输指挥部门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
(3)毁坏铁路线路、站台等设施、设备以及路基、护坡、排水沟和防护林木、护坡草坪;
(4)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遗弃障碍物;
(5)击打列车;
(6)擅自移动线路上的机车车辆,或者擅自开启列车车门;
(7)拆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和安全标志的;
(8)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或者在未设平交道口、人行过道的铁路线路上通过;
(9)在未设置行人通道的铁路桥梁上、隧道内通行;
(10)翻越、损毁、移动铁路线路两侧防护围墙、栅栏或者其他防护设施和标桩;
(11)开启、关闭列车中货车阀、盖及破坏施封状态;
(12)开启列车中集装箱箱门、破坏箱体、盖、阀及施封状态;
(13)松动、解开、移动列车中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和加固装置;
(14)钻车、扒车、跳车;
(15)从列车上抛扔杂物;
(16)非法出售或收购铁路器材;
(17)其他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
3.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科目备考资料摘选 篇三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应急工作涉及技术事故、自然灾害(引发)、城市生命线、重大工程、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和人为突发事件等多个公共安全领域,构成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的共同特征,大部分事故都是突然爆发,爆发前基本没有明显征兆,而且一旦发生,发展蔓延迅速,甚至失控。因此,要求应急行动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事故的第一现场作出有效反应,在事故产生重大灾难后果之前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救助、疏散和控制事态等措施。
为保证迅速对事故作出有效的初始响应,并及时控制住事态,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强调地方的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全天候的昼夜值班制度,确保报警、指挥通信系统始终保持完好状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各种应急救援的装备、技术器材、有关物资随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制定科学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事故、灾害或事件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的多变性;众多来自不同部门参与应急救援活动的单位,在信息沟通、行动协调与指挥、授权与职责、通信等方面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以及应急响应过程中公众的反应、恐慌心理、公众过急等突发行为的复杂性等。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给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应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各种复杂的情况作出足够的估计,制定随时应对各柙复杂变化的相应方案。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现场处置措施的复杂性。重大事故的处置措施往往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支持,包括易燃、有毒危险物质、复杂危险工艺以及矿山井下事故处置等,对每一行动方案、监测以及应急人员防护等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支持下进行决策。因此,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专业化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重大事故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专业检测力量和专业应急技术与信息支持等的建设。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后果一般比较严重,能造成广泛的公众影响,应急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改变事故、灾害与事件的性质,使平稳、有序、和平状态向动态、混乱和冲突方面发展,引起事故、灾害与事件波及范围扩展,卷人人群数量增加和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后果加大,猝变、激化与放大造成的失控状态,不但迫使应急呼应升级,甚至可导致社会性危机出现,使公众立即陷入巨大的动荡与恐慌之中。因此,重大事故(件)的处置必须坚决果断,而且越早越好,防止事态扩大。
因此,为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重大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所谓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调集所需的大规模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地建立起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所谓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所谓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
4.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科目备考资料摘选 篇四
工程安全检查内容:
安全检查的内容应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定检查项目、标准。主要是查思想、制度、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培训、操作行为、劳保用品使用、伤亡事故的处理等。
安全检查的经常性、定期性、突击性、专业性的和季节性等多种形式,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应根据检查目的、内容而定,因此,参加检查的组成人员也就不完全相同。
5.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科目备考资料摘选 篇五
灭火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在使用干粉灭火器应注意灭火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否则不能喷粉;同时注意干粉灭火器灭火后防止复燃,因为干粉灭火器的冷却作用甚微,着火点存在着炽热物的条件下,灭火后易产生复燃。
2.距离起火点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4.如使用的内装式或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应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进去。
5.如使用的外置式干粉灭火器。则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提起提环,握住提柄,干粉便会从喷嘴喷进去。
6.用干粉灭火器扑救流散液体火灾时。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喷,并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快速推进,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7.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亦应从火焰正面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应迅速向前,将余火全部扑灭。灭火时应注意不要把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洒,建议以防干粉气流的冲击力使油液飞溅,引起火势扩大,造成灭火困难。
8.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使灭火器嘴对准燃烧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应尽量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酒在燃烧物的外表,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9.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