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23-09-04 10:19: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一

  《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雏”,积累词语若干个。

  2、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理解题意“信”。

  1、激趣:你曾经给谁写过信,你曾经收到过谁的信?

  2、交流信的内容。(自愿)

  我曾经收到过____的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经给写过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

  3、说说课文大意:

  “我”学会了______,想写______信,替______写、替______写、替______写,……也想给______写,通过写信,让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学习语言。

  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归纳:写信是感情的交流,写信就是用笔和纸,用手写心里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和话语。

  3、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至五节。

  1、自读思考:这些诗节分别写“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说具体吗?

  2、师生交流,投影显示相应的情境。

  (1)教师示范:

  “我”替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色近黄昏,盼您快回巢。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您快把虫儿带回家,快把我们喂个饱。

  (交流中教学“雏”字。)

  (2)学生尝试:(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诗节,尝试把信的内容说具体;随机理解诗句中的部分词语。)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云给他的伙伴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树给他的朋友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至五节。(看图配乐)

  学习第六小节。

  自由朗读第六节,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的意思?

  四、读诗总结,学习创作。

  诗歌创作:“我们来当小诗人”。

  要求: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将课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来),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2.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二

  《茉莉花》: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文10个生字;积累“贪婪、骄阳似火”等8个词语。

  2、能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相应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

  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识生字,在语境中了解相应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背诵课文第4节。

  3、结合具体文字,能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并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茉莉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茉莉花:请了解茉莉花的学生简介茉莉花。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理解“稀疏”、“洁白无瑕”的意思。

  (3)标上小节号,口头完成填空练习(媒体出示)

  茉莉花的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______________→一大簇枝丫,鼓出蓓蕾→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2)字词教学重点。

  ①读准生字的字音。

  ②书空“逛”,注意笔顺。

  ③形近字组词:(媒体出示)

  疏()假()蕾()逛()

  蔬()瑕()雷()狂()

  ④理解词意“稀疏”、“洁白无瑕”。

  (3)交流填空练习,板书:

  茉莉花的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好多叶子,露出小苞→一大簇枝丫,鼓出蓓蕾→开出小花,送来清香

  三、研读课文

  1、读读课文的第2——4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茉莉花的句子,并交流。

  2、学习第2节。

  (1)媒体出示句子: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

  (2)指名读句子,说说“老样子”指什么样子?

  (3)媒体出示,“因为__________,所以,我不再关心它了。”

  (4)理解“我”心情变化,刚买来时,“我”的心情如何?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一题,体会“盼望”的意思,板书:盼望不再关心

  (5)练习朗读,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3、学习第3节。

  (1)媒体出示第3节,在“好多”、“绿油油”、“一个个”的词下加着重号,理解茉莉花的样子。

  (2)看到茉莉花有了变化,“我”的心情如何?(体会“惊喜”的意思)

  板书:惊喜

  (3)练习朗读。

  4、学习第4节。

  (1)媒体出示:它们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2)读读句子,圈出描写茉莉花颜色、香味的词语,理解“似雪如玉”。

  (3)练习朗读第4节,指导背诵。

  媒体出示:

  爱太阳——长枝鼓蕾——开花送香——闻香品茶

  5、再读读全文,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有收获的道理,师小结。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茉莉花、稀疏、盼望、惊喜、吮吸、贪婪、

  蓓蕾、洁白无瑕、似雪如玉、浓郁、品尝

  2、读读句子,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再选一句抄下来:

  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入了我的心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用两、三句话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2、作业:

  (1)熟读背诵第四节。

  (2)抄写词语。

  精心、盼望、始终、关心、似雪如玉

3.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三

  《刮脸》: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小大人"贝当"人小言不小的那份童真,感受理发师的风趣幽默。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八个生字。

  2、能有感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小大人"贝当"人小言不小的那份童真,感受理发师的风趣幽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感悟课文前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生字。

  2、能有感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课文前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自己的爸爸刮脸吗?你还见过谁刮脸?

  2、小结:只有大人才会刮脸。可今天我们的朋友小贝当却要来刮脸,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15课。

  3、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预习时圈出的生字读三遍。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全班齐读,组词。

  (2)请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3)个别还不认识的字,同学们互相请教,互相帮助。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指名分节读。

  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贝当为什么要理发师给他刮脸呢?

  3、从什么地方可看出小贝当想当个大人呢?

  4、指导读1—4节(找文中的句子回答)并说明为什么?

  5、指名读、评议、齐读。

  6、理发师给小贝当刮脸了吗?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5、刮脸

  贝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小大人"贝当"人小言不小的那份童真,感受理发师的风趣幽默。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生字。

  2、能有感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小大人"贝当"人小言不小的那份童真,感受理发师的风趣幽默。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一字开花。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由读5—10节,思考:理发师给小贝当刮脸了吗?为什么?

  2、你知道小贝当什么时候能刮脸呢?

  3、自由练读5—10节,讨论:

  (1)当小贝当叫理发师给他刮脸的时候,理发师为什么把椅子放平,让小贝当仰面躺下,自己却坐到以便去看报纸。

  (2)当小贝当当时傻乎乎地躺在椅子上时是怎么想的?指导看图。

  (3)指导朗读小贝当大声喊的语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4、指导朗读理发师的话,思考:

  读了理发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5、小组合作演一演这部分内容。

  6、如果你是小贝当,接下去你会怎么做呢?

  7、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四、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预习16课。

4.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四

  《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童年是美好的,童心是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2、把自己童年的一个玩具朋友介绍给同学,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5.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为这人间天堂的美景所倾倒。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谁能来背一背?

  2、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悟诗情。

  1、这首诗里没有一个生字,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2、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诗,能不能说一说你的预习所得?先在小组里议一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作者、写作背景、词语、诗句意思)

  3、播放视频,谈感受。(美、壮观)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情景吗?

  出示词语积累: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碧盘滚珠

  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嫩蕊凝珠轻摇曼舞

  5、试试看,怎样能读出这种美呢?读出你不同的感受来。自由读、指名读(配乐)

  6、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从寺中走出时,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沁人心脾,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7、一池的绿叶红花,让我们大家读出了别样的风情、别样的滋味。播放歌曲。谁也想来高歌一曲?

  8、播放课件——西湖六月一望无垠的荷花盛开景色。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如此壮观的景象是否给予了你心灵的震撼。面对此情此景,杨万里写下了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的你又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每人写两句诗,写出你此时的所见及所想。(指名上黑板板书。)

  三、拓展

  1、孩子们,同样是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出示表格。

  2、小组讨论,汇报。

  3、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成了写荷花的千古绝唱,其实他还有一首写荷花的诗也是脍炙人口。知道是哪一首吗?出示《小池》。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首同样写荷花,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送荷花诗。

  4、诗题中一个“送”字,不由让我们想到了不少学过的送别诗,谁能背诵几句?

  5、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你怎样理解?

  6、总结: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四、作业:

  1、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继续收集关于描写西湖的诗,描写荷花的诗,送别诗,比较异同。

  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三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