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2023-06-01 15:4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以达到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彩虹》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搭到那山前。生猜出谜底是彩虹。

  2、师板书课题“彩虹”并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彩虹像一座弯弯的小桥,由七种颜色组成,通常出现在雨后。)

  3、师过渡:有一位小朋友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想到了许多好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将书翻到48页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并勾画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4、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初读情况,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名学生认读。

  师出示“一座山、一座桥、一座房子、坐下、请坐”这些短语和词语,引导学生区别“座”与“坐”的不同用法。并联系生活引导孩子准确辨析。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出示词语:提着、那把、浇花、走到、洒下来、挑水、高兴,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着”在此处读轻声,“洒”是平舌音,“兴”是翘舌音。

  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鼓励学生利用动作、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提着”“高兴”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词语:拿着、镜子、照亮,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拿”是鼻音,“镜”是后鼻音,“照”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指导长句子朗读:

  妈妈,如果我拿着/你梳头用的/那面圆圆的镜子,走到桥上去,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吗?

  师范读,生练习朗读,注意恰当的停顿。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3自然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词语卡片:秋千、花裙子、成了,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成”是后鼻音。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秋千”的意思。

  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哥哥,如果我把/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拿去挂在/彩虹桥上,我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我的花裙子/不就成了一朵彩云/飘来飘去吗?

  学生练习朗读,师指名学生朗读后范读,强调根据句意在朗读时注意恰当的停顿。

  出示词语“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指名学生认读并交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个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来*去)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如:跳来跳去,游来游去,蹦来蹦去,走来走去。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巩固识字。

  (1)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单独出示本课生字,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并强调“手”和“礻”这两个新偏旁。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词语,并读通了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都到彩虹上去干什么了。

  2、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文中的小作者拿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梳头,拿着哥哥的秋千到彩虹桥上去荡秋千。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着、那、到、高、兴、千、成。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生字的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重点强调:“着”与“看”、“高”与“京”、“千”与“干”可通过比较记忆;“成”的笔顺是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其中第四笔斜钩要贯穿整个字并稍长。

  5、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丽的彩虹,还认识了一位想到彩虹上去玩的小朋友。那么,这位小朋友梦想着如何到彩虹桥上去玩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2.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古对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的重点是“严寒、酷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读生字“严、酷、暑、凉、朝、霞、夕”。书写“古、夕”,重点指导写好“夕”。

  2、认读词语“朝霞、夕阳、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联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这些词。

  3、朗读、背诵课文第1、2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古”

  1、我们已经读过对韵歌了,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2、师引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对韵歌,题目是“古对今”。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二、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景色,认读词语。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用“——”划出新词。

  2、自读检查。

  指名轮读,一人一个小节。相机正音。

  同桌对读,正音。

  3、听老师读,注意哪里停顿,模仿老师读出节奏。

  4、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

  四、熟读成诵,定位识字。

  1、学生尝试背诵第1、2节。

  2、认读词语、生字卡片。

  五、多法巩固,书写生字

  1、联系实际理解。

  读词卡时相机引导理解“寒冷、酷暑、和风、细雨、晚霞、夕阳”

  2、找对子游戏

  3、书写“夕”:看老师范写,说清书写要点,学生描一个,临写两个。

  4、课后实践:找找对子歌,并请大人指导读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能写好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3、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已学生字,指名朗读并口头组词两个。

  2、指名朗读课文第1、2小节,说说什么是“对”?

  二、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出示画面,重点理解“莺歌、燕舞”

  3、提醒学生注意:课后练习中的“古今、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在对子歌中是分开的,这里组合成一个词语了。可以比较着读,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继续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生字:圆、寒、晨、细、物,指名读,口头组词两个,挑一两个说话练习。

  2、写一写:教学“凉、细、李、香、语”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指导读贴,说说你要提醒同学注意哪些地方。

  3、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

  四、作业:完成习字册和语补上的相关练习。

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棉花姑娘》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设计理念

  在朗读课文中,让学生有完整的阅读经过,朗读、默读、略读、细读,自悟与交流,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用课本剧的表演方式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给学生留下张扬个性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4、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5、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读好请求的语气。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

  我们在七课学习了《棉鞋里的阳光》,知道棉花可以保暖,可以为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可是如果棉花生病了,怎么办呢?

  2、创设情景揭题

  小动物里有许多专捉害虫的医生。今天他们都来了,大家看看都有谁?

  3、出示小动物的图片

  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他们都能帮棉花姑娘治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2、用“——”线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写出序号。

  4、再读课文,读通顺。边看图边看文,想一想: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能帮棉花姑娘治病吗?

  为什么?小组讨论

  5、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

  6、反馈

  7、教师适当的指导朗读。

  三、读中理解词句

  1、齐读课文

  2、分段朗读

  3、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四、小结

  大家说的真好!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等许多小动物都是捉害虫的医生,而且不同的动物会捉不同的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段朗读。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各自试读试演自己的角色内容。

  4、小组内表演。

  5、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

  6、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多给予鼓励。

  二、识字写字

  1、卡片认读,开火车认读、组词。

  2、分析字形结构,口头组词、扩词。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指名说一说,反馈。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请”的言字旁。“帮”的上半部分的笔画。

  2、注意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范写。

  3、学生描写临写,练习组词写词。

  4、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写这六个生字,大家写得都非常认真,注意了生字的笔顺,和占田字格的位置,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初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准课文的字音,读通句子。

  教具:乌鸦的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讲故事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示乌鸦的图片)你们谁认识它?(生答:乌鸦)

  师:对,这只可爱的小鸟的名字就叫"乌鸦"。

  2、师:大家在看看老师黑板上的这两个字,有人认识吗?(大屏幕出示"乌鸦")会读的同学把这两个字读给大家听。能不能把这两个字教给其他同学认识。(会读同学领着全体同学读)

  3、识记生字:我们大家都认识了这两个字,能不能想办法记住他们。记字(指名说)

  (熟字加偏旁:大屏幕出示:鸟――乌牙+鸟=鸦)

  4、谁能很有礼貌的跟乌鸦朋友打个招呼?

  5、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这只可爱的小乌鸦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鸦喝水》,(板书:乌鸦喝水)现在老师就请我的电脑朋友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播放动画)

  6、你觉得故事怎么样?你还想听吗?可是故事已经将完了。不过没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个小故事就是语文书上的第十九课的内容。只要你把这篇课文读懂了,学好了,你也能向我的电脑朋友一样,把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学生读课文老师提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问问你的同桌或小组同学。

  (2)读通句子,感觉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

  师:你们读的可真认真,谁愿意到前边来当一回小老师给大家读一读。(生)这么多同学愿意读啊!老师想多给同学们几次机会,你们觉得怎么读比较合理呢?(分自然段读)

  (生读)适当的评价

  3、识字

  师:细心的同学你发现屏幕上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字的颜色不一样,不同颜色的字是生字)

  学生读字(把这些字读给你的小组同学听一听)

  读词(大屏幕出示这些字所在的词:乌鸦喝水口渴瓶子办法渐渐)

  小组合作: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汇报:(1)去掉音节读课文

  (2)换语境读课文。

  4、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才能把他们写好,应该怎样写,每一笔占什么位置。

  (2)书空

  (3)师范写,学生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4)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

  师:没有了生字朋友做障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的。

  1、现在老师想让你们再课文读一读。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问一问大家,我们这读课文除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外还应该怎么读呢?(生答:读出感情)(自由读)

  2、觉自己读的怎么样了?是按你们自己说的要求那样做了吗?

  3、小组分自然段比赛读一读。

  4、学生评一评,哪组读的好,好在哪?

  5、再读课文,按照读好的小组那样读

  四、总结 

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看浪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像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 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设计参考

  一、放映录像,激趣引入

  1、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或者出示挂图。

  2、同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配乐范读,图文结合

  1、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教师范读全诗。

  2、孩子们听教师范读,随文展开丰富的想像,初步感知全文。

  3、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有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

  2、把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看能否弄明白。

  3、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弄懂。

  四、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

  1、按自己的理解全班朗读课文。

  2、提出同桌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3、教师和同学共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这些诗节。

  五、美读美悟,展开想像

  1、教师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进入陶醉的境地,然后,启发他们自由想像。

  3、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和鼓励。

  六、评比激励,朗读训练

  1、以各种方式开展朗读,同学进行评价。

  2、以评价为契机,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3、再次美读全诗。

一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