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1、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并尝试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欢快的情绪。
2、学生能在聆听、律动、歌唱、器乐吹奏等过程中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
3、唱好歌曲,唱准节奏以及两个声部的音准,并有感情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积极自信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
2、二声部的音准及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随音乐律动。师生问好。
2、复习上期所学歌曲。
3、节奏练习。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体验学唱歌曲
1、课件欣赏,导入新课
2、出示歌单,揭示课题
3、第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第二次完整聆听歌曲,引导学生通过体态,表现情绪。
5、师生在律动中学习歌曲A段。
6、学生随伴奏音乐表现A段。
7、歌曲B段的学习:
教师采用范唱、手势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节奏等难点。
8、学生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二)器乐助学声部合作
1、师与部分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其余生聆听,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师:听听我们唱的是同一种旋律吗?我唱的旋律熟悉吗?
2、学生用竖笛吹奏复习低声部的旋律。
3、复习演唱。
4、高声部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同学演唱歌词。
5、二声部合作练习:
(1)高声部演唱,低声部吹奏。
(2)高声部演唱,低声部部分同学吹奏,部分同学演唱歌词,进行合作练习
(3)教师根据两个声部合作演唱的情况,进行指导。
6、学生跟教师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唱奏表现演绎歌曲
三、小结
2.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1、听《唱大戏》
2、拓展综合表演本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大戏》和念念白,了解戏曲的打击伴奏乐器,初步接解与了解戏曲锣鼓经。
2、综合拓展本单元的内容,说出在生活中的其它“巧嘴巴”,在老师的帮助下,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教学重点:
跟着《唱大戏》的音乐准确地念念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本单元中的“巧嘴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唱大戏》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唱大戏》
1、情境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跟很多的动物巧嘴巴做了好朋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听听它的嘴巴巧不巧。
教师拿出一件戏曲打击乐器,如锣、钗等,敲出丰富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这件乐器在什么情况下用得比较多?
欣赏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引出歌曲题目《唱大戏》
师:你们有没有看过唱大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唱大戏吧!
2、听听《唱大戏》,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戏曲元素。
3、跟着《唱大戏》的音乐念一念歌曲中的念白。
三、综合拓展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巧嘴巴,同时你们的嘴巴也越来越巧了,那你们还记得这些巧嘴巴都唱了些什么呢?(生回忆所学过的内容)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巧嘴巴,这要靠同学们不断地去寻找、去发现。
师:呀,所有的巧嘴巴都到这儿来了,我们一起来开个联欢会吧。现在请同学们选一个你喜欢的内容,可以自己一个人独自表演,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要拿出好的水平来哦!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小小的奖励呢!
3.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
教具学具:旧挂历纸、包装纸、彩笔、剪刀、胶、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出示会爬的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2、新授:
师:我们的小玩具会爬,可是它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爬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爬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爬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4.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准备:
六种立体孔雀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成品、彩色折纸、CAI课件、六个孔雀乐园(纸工)
学具准备:
学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配乐欣赏孔雀的录象、图片
2、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二、传授新知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2、师导言: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生答
3、探索研究:师将五只不同的孔雀在幻灯下展示,并发到个小组中,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研究。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4、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5、欣赏书本作品,说说其他小朋友在孔雀羽毛上的做法和发表一下小朋友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
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总结评价
(1)评价: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2)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吸引人,为什么?
5.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
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