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训练>导航 > 热点专题

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十首

2023-02-14 17:18: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人的意境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欣赏前人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一种文学熏陶。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一作:随风)

  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2.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二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乡书:家信。

3.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三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

  定要登上那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造化:创造与化育。《淮南子·精神》:“伟哉造化者”。诗中的“造化”就是“造化者”。指创造、化育一切的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4.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四

  卖炭翁

  白居易〔唐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一作:红绡)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注释

  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系(x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通“值”,指价格。

5.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五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6.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六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7.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七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8.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9.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九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注释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将士。

10.初中古诗词大全必背 篇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yàng)䭔(duī)饠古䭃(rěn)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能力训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