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要的家庭教育观解读
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了“甩手掌柜”,可能会为孩子未来的人生留下隐患。
不少父母,觉得家庭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
这个观念显然是错的,因为:
第一、老师不能保证你的孩子良好的品行。
第二、老师不能帮助你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老师无法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
第四,老师培养不了孩子的意志力。
第五,老师给不了孩子生活中的幸福感。
好的和睦的家庭,注定要比糟糕的家庭带个孩子更多的阳光。
这个幸福感老师给不了,但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父母肯定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二、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暴力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拒绝暴力是家庭教育的底线。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打骂和指责。
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性格内向,孤僻自卑。
孩子在家庭暴力的反复刺激下,会可能从逐渐的紧张焦虑转变为感情冷漠。
最后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仇视,严重一点的会报复父母。
所以,打骂棍棒并不会使得孩子更好,棍棒很有可能给孩子日后的犯罪带来诱因。
三、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面对错误,要教会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翻旧账”。
孩子一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如果他们自己承担了相应的后果,往往就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比如孩子做事磨磨蹭蹭,那么最后就只能一个人下楼,玩耍的时间也会减少。
比如孩子把东西搞坏了,那就要自己修好。
比如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那么最后就只能自己去收拾。
比如孩子疯狂地吃零食,最后就会肚子疼。
这就是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当孩子知道承担后果后,就会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
哪些事情不可以,比父母不停的说教了唠叨效果来得更好。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那么孩子就失去了承担后果的机会。
孩子永远不会长大,更不要说承担后果了。
而翻旧账是指不断的重复提醒别人过去犯过的错误,并且埋怨别人。
如果父母揪着孩子过去犯过的错误,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的负担,透支了家长的信任。
很多育儿专家都建议,给孩子一个犯错的机会,因为犯错是一种学习的行为。
父母长期翻旧账会使得孩子自我怀疑,否定自己,最后放弃自己。
四、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听爸妈的就行”
“爱你没商量”┄┄
其实,不商量就是不尊重。
什么叫尊重孩子?
第一、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第二、不随意贬低孩子。
第三、注重孩子说的每一句话。
父母都该想一想,你是如何尊重你的上司和同事的。
把同样的态度拿来对孩子,就可以了。
五、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相比于只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效的陪伴、促膝交流等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没有完美的家庭。
再好的物质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无论生活上有多难,心头上总会有一处是来自父母的温暖。
这个温暖终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力量’。
而那种有钱没有陪伴的孩子,没有爱,最终可能会逐渐养成冷漠的性格。
六、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
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如果孩子的性格有缺陷,那么他最终只会在人生道路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过的:你个孩子播种什么性格,孩子就会收获什么命运。
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不要一味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他,无论孩子多大,最能治愈他们的,是父母的认可。
很多父母好高骛远,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 好的,另一方面又因为孩子不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而感到失望。
最后特别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其实这样不公平的比较。
孩子收获的只会是自信心的打击,没有任何的好处了,更不要说提高成绩。
八、不要让孩子替你实现梦想
真正幸福的人生并非千篇一律,最 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教育名家教授说:“很多人把上名 校当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范,而我认为最 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最 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帮助人更幸福地活着,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九、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
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家长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学习力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父母什么样的文化水平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发展程度,但是最终真正的力量是来自父母的不断学习,不断的成长。
父母觉醒了,持续往前走,也是一个孩子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父母好好学习,在家庭教育上不紧不慢,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总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和睦的温馨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做人,学习待人处世,学习劳动,学习各种重要的知识和增长见闻的地方。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决不可低估。
2.家庭教育实用方法
1:言传身教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教育的导师,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为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会去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2: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也要因人而异,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一个家庭里,男孩、女孩不一样,性格内向外向不一样,家庭条件好坏不一样,家庭教育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
3:循序渐进
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学会等待。
4: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就要为孩子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孩子展示自己。比如说,参与家务劳动是孩子的权利和义务,家长就要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
5:多鼓励,少表扬
因为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而夸奖或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3.家庭教育的7种有效方法
1.交谈
交谈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切记交谈的场合与方式。就场合而言,在气头上,再有客人在,不要交谈。在方式上需要一个双向沟通,而不是家长喋喋不休,抓住一个小问题不放,而是应该引起孩子的兴趣,在通过兴趣点将自己的经验道理传授给他。
2.活动
一个家庭要良好的发展,就需要一个好的氛围,同意的好的氛围也有利于教育。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活动,比如郊游,逛街,进行兴趣活动。这样家长就可以在活动过程汇总加深与孩子的'关系,也能发现孩子的需求。
3.表扬
表扬奖励都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也是教育中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在孩子表现的好的时候可以给与口头的表演或者动作的亲昵,但是要对事情本身进行表扬。还有物质奖励也是一种手段,但是切记不要用金钱为奖励。可以通过书籍的奖励,或者兴趣爱好的奖励为正确引导。
4.道歉
道歉是家庭里民主的一种展现,家长如果误解了孩子必须要进行道歉,不要觉得这样很没面子,反而是一种让孩子信服的手段。而且父母道歉也必须真诚,不能找借口
5.宽容
宽容是希望家长在孩子犯错(这里指不是很大的错误)可以冷静的去原谅孩子,比如展现痛心的感觉抚摸孩子的头,但是宽容不是代表就不去管教了。
6.批评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人在就事论事不能今天错加上以前的错一起批评,还有就是在评判的时候要保持自身的冷静。可以先表扬其好的地方,批评差的地方。或者先进行自我批评再评判孩子,毕竟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错误。
7.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行为都会引起孩子的模仿,所以这里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时候就是不要过分的拿她人与自己的孩子做笔记,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1.平等原则
研究心理学发现,子女和父母在平等的环境中互相讨论、争辩,既是一种友爱磨合,也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帮助。因此,家庭教育时,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个体,与之沟通。
2.尊重原则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放到家庭教育上非常适合。
3.交流原则
良好的沟通是消除隔阂的方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当保留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情感力与认知力。
4.自由原则
过于严格的管教孩子,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反而适得其反。家长需要做的恰恰是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任其适度发展的空间,让他感受到具有约束力的自由,更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5.统一原则
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做到与社会、学校教育的统一。
6.典范原则
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启蒙性与感染性,这都要求家长在其中起到典范带头作用。
7.诚信原则
谎言是滋生不信任的病原体。言出必行是诚信的主要表现,只有诚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守信的孩子。
8.宽容原则
人人都会犯错,大人都避免不了,何况是孩子。所以,作为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帮其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9.鼓励原则
在孩子的教育中,提倡家长多多给予孩子鼓励,言语或者物质上的都可以。当孩子受到鼓舞后,往往会加倍努力,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