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狮子和鹿》课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已学课文,想想课文给自己哪些启发。
2、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并剪下来。
3、抄录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1、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2、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2、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3、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4、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5、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6、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2、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狮子和鹿》课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提示语。
2、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有狮子,有鹿。
3、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狮子和鹿》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自学课文,体会内容:
1、大声读课文,找出两个多音字。
2、四人小组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堪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险些丧了命。
(三)了解课文内容:
1、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欣赏、多么)
2、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鹿的得意洋洋。
4、鹿的腿呢?(难堪)从哪里看出来?(抱怨)
5、抱怨是什么意思?(埋怨)埋怨不光有语言的埋怨,还有神态的抱怨。找一找表示神态的词语。
6、读出抱怨的神态和语气。
7、后来呢?继续读课文。
8、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六,七段课文
9、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四)延伸拓展
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狮子和鹿》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难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头戴珊瑚帽,美丽可御敌,腿儿细又长,翻山快如飞。(打一动物)
谜面抓住了鹿身上的那两个部位提示大家。
(出示图片)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鹿,它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角和腿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狮子和鹿》。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借助拼音读词语。
2、读句子。
三、读阅读提示,弄清学习要求。
齐读阅读提示。想想阅读提示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观看视频,了解内容,再读课文,弄清评价。
(一)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观看视频,听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同桌一起根据支架填空,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写了()非常欣赏自己(),而抱怨四条();当()扑来时,鹿的()帮助他(),而()却让他()的事。
3、交流汇报。
(二)默读课文,弄清评价。
1、这个故事中,鹿是怎么评价角和腿的?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标出。
2、抽生逐一汇报。
五、品析朗读,体会情感。
1、我们先来看看一开始鹿对角的评价。
认真读句子,想想鹿认为这是怎样的角?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么美的角,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评价它呢?把哪些关键词读好就能体现这种感情。
加上提示语,师生合作读,读出鹿对角的欣赏。
2、小结学法:读句子,弄清鹿对角的评价,抓关键词、加提示语体会鹿对角的态度
3、根据自学提示,体会鹿对腿的态度。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学习提示:
(1)、读读句子,说说这是()的腿。
(2)、鹿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评价腿,要读好哪些关键词?
(3)、加上提示语,读出情感来。
4、交流汇报。
5、后来,鹿的看法有了改变。
(1)请齐读句子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现在,鹿认为这角是()的角,这腿却是()的腿。
(3)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事?快速默看5、6自然段。
(4)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想象狮子追鹿、鹿拼命逃跑的场面。
(5)听了音乐,想了画面,如果你就是逃命的鹿,你的内心怎么样?
师生合作读5、6自然段,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6)死里逃生小鹿此时的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评价角和腿呢?(后悔、叹息、感激)
六、小结课文。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该怎么看待身边的事物)?
七、气喘吁吁的小鹿再次站在小溪边,如果他想锯掉自己的大角,你会怎么劝慰他?(先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八、把课文与《陶罐和铁罐》作比较,说说两篇课文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篇课文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全面的看待事物。像这样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可以称它为“寓言”。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伊索寓言》,看看书中是怎样用故事说明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