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年级语文《比有进步》课件
【教材分析】
《比有进步》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第15课。课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带领我们认识了一只非常可爱而且好学的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的启发下,通过比认真地观察弄清楚了冬瓜和茄子的区别。课文简练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使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一目了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一个笔画(写出这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4、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小燕子》音乐(让学生认真听,交流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小燕子)。
2、激情导入,板书课题。朗读课题,相机认识生字“次”。
二、听读故事,学习生词
1、听读课文(播放课件)一边听,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生词。
2、学生汇报(学生每汇报一个就出示一个生词卡片,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3、多媒体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4、认生词比赛(鼓励学生比有进步)。
5、多媒体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生字。
6、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7、各小组汇报交流(让学生相互鼓励“你比有进步”)。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说的话(用不同符号标出来)。
2、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结果,教师相机课件出示相应语句。
a、对于燕子妈妈说的话,引导学生懂得妈妈的.耐心、对小燕子的鼓励与疼爱。从而在朗读时读出感情。
b、对于小燕子的话,运用多媒体一步一步出示每发现的不同。引导学生明白“比有进步”。让学生朗读时读出小燕子的可爱。
3、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练习对话,老师当燕子妈妈,学生当小燕子。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1、指名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
2、猜字游戏(把生字卡片分发给不同的学生,另外的同学根据拿到卡片同学的提示猜字)。
3、多媒体出示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
4、师提示笔顺和位置,范写。生描红,练写。
5、组词比赛。
三、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次听读课文(课件播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小燕子几次去了菜园?每次看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小燕子比进步既是妈妈的鼓励结果,又有小燕子自己仔细,认真的观察的结果)。
4、思考: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比有进步”?引导学生通过小燕子三次观察的不同结果理解。
四、观察训练、拓展思维
课件出示不同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们的不同。
五、读读说说、积累词语
多媒体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类似的词语。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收集水果、蔬菜卡片跟爸爸妈妈说说他们的不同。
【板书设计】比进步
大、绿、皮上有细毛
进步
小、紫、柄上有小刺
【篇二】一年级语文《比有进步》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横勾,认识新偏旁“王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小朋友,谁来了?这节课我们来演一回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故事,好吗?小朋友都是小燕子,教师就燕子妈妈了。小燕子们,谁认识你们名字中的“燕”字了呢?
2、妈妈还给你们带来了不少的生字,看看哪只小燕子仔细,学得快,出示:什、得、仔、细、现、次、样。(带拼音)指名读,正音:。谁有好办法记住他们呢?指名说。去掉拼音读,打乱顺序读。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出示:瓜、么、再、可、兴。让小燕子们四人一组,大家一起学,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全班交流反馈。你又有什么发现?
4、出示田字格中的“回、片、皮”,自主观察并书写一个。
二、初读课文,巩固字词。
1、妈妈带来的生字都躲到故事里边去了。打开课文,读读我们的故事,要求读正确。
2、全班交流反馈。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正音。小组合作读课文,组内评价。指名读课文,全班交流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出示课文第一段。指名读,小燕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冬瓜是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挂在枝上的,这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2、做上动作,反你们的发现快乐地告诉妈妈。(指名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回、片、皮)
3、回忆课文。小燕子们,你们发已经发现冬瓜和茄子哪些不同?(板书:躺、挂)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小燕子们,仔细地读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人你们还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有哪些不同?
2、全班交流反馈:你发现了什么?你从哪儿发现的?随机板书: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
3、选择你喜欢的发现,自由地有感情地读一读。随机全班交流反馈。
(1)逐一出示对话。指名读好小燕子的话。引导学生评价:小燕子,你为什么这样读?你开心吧?让学生体会到小燕子的心情是比更快乐。
(2)师生、生生合作反复读对话,启发学生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在妈妈的鼓励下,小燕子比观察得仔细了。
(3)师生合作朗读课文2——4段。
(4)读读小燕子的话,小燕子们,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交流后出示课题:比有进步。齐读课题。读出快乐。
三、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再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三个汉字,然后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新发现,后很认真地写三个。全班交流反馈评价。
2、板书:
冬瓜、茄子
躺、挂
绿的、紫的
皮上有细毛、柄上有小刺
教学小结:
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还要懂得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在教学时,我带了实物,让全班的学生都当小燕子,来观察,来摸一摸,让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感受知识。并让学生懂得不管是什么,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有所发现。
【篇三】一年级语文《比有进步》课件
【教材分析】
这是一只多么好学的小燕子!它在妈妈的耐心的启发下,它观察得比认真。后终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区别在于: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全文又采用学生喜爱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便于教师在丰富的对话练习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小燕子》。
2、动物头饰。
3、准备两种水果或蔬菜。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看图片,说出蔬菜名称
生边看边大声说自己认识的蔬菜名,并说说它们的样子。
2、这么多的蔬菜长在哪里呢?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
3、是啊,秋天的菜园是多么美呀!你听,谁也来参观这美丽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师:菜园的外边有一座房子,可爱的燕子和妈妈就住在这屋檐下,听,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1、师:故事好听吗?我们来给它加个题目。
生:《比有进步》。
师:哦,对了,老师今天早上已经叫大家去预习课文了。那你自己也想加个题目吗?
生:《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等。(出示课题)读课题。
2、学习生字“次”。
⑴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指“次”字)读时要注意什么?(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
⑵谁能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
⑶全班齐读课题。
三、尝试识字
1、朗读课文,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可爱的小燕子把生字宝宝藏在课文中了,请小朋友们读课文,把生字宝宝用小圆圈圈出来,再多读几次。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你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再看着拼音读,男女生分行读。注意重点。
导:“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燕”是整体认读音节,“什”的韵母是前鼻音,“样、兴”的韵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纠正读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忆的方法来认记生字。如,“仔、样”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来记忆。)“再”与“在”是同音字,要指导学生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来区别。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谁愿来当一回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些生字?
4、拓展词句
⑴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秋天到了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农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写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让学生上台来采摘,摘一个,读一个,读对了给予热烈的掌声。学生齐读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厉、瓜熟蒂落、再次数、这么细小
兴致勃发、可能、现在、细心、兴奋、现象
四、指导写字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比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2、指导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乛”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学生书写,教师作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