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亲子教育>导航 > 热点专题

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实用版】

2020-10-22 15:02: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通过幼儿园美术教育,使得学龄前儿童掌握基础的绘画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今天©无忧考网为您分享了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实用版】,欢迎各位的参考学习。

【篇一】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实用版】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学习用乒乓球滚画,发展幼儿手的运动能力。

  2、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体验用乒乓球作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颜料、操作盒、抹布等若干,已完成的作品2幅

  2、乒乓球人手一颗、铅画纸人手一张、衬衫包装盒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出示作品,引出主题

  师:这是谁,今天他穿的衣服漂亮吗?你们知道他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教师示范讲解

  1、介绍材料,我特地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出示乒乓球),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知道我有什么用吗?

  2、操作步骤:教师先拿一个乒乓球,蘸一蘸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放入盒子里,摇一摇盒子的衣服变得有颜色漂亮起来,颜色没了可以继续蘸其它的颜色,直到把衣服颜色画满。(鼓励幼儿多用几种颜色)

  3、提醒幼儿乒乓球从红色盘里拿来就放红色盘里,不可以乱放。

  4、老师请了很多的小动物到我们班来玩,他们都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2、教师不断提醒幼儿不要忘了粘颜料。

  3、大胆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积极性。

  4、操作完之后把小手用抹布擦干净。

  四、作品展示

  教师一一张贴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五、延伸活动:

  等颜料干了以后,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把边上的纸剪掉,把画装饰的更加漂亮。

【篇二】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实用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猫的兴趣,体验绘画乐趣。

  2、能画出猫的主要特征,掌握简单的布局方法。

  活动准备:

  1、关于猫的图片、磁带;

  2、水彩笔、油画棒;

  3、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及形态。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随音乐学猫的动作。

  二、出示猫的图片: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部位。

  三、观察与讨论

  1、开门见山:“你们喜欢猫吗?”

  2、进一步感知猫的生活习性:“猫有什么本领,吃什么呢?”

  3、欣赏各种动态、各种样子的猫:“谁来说说猫会干什么”?

  老师引导儿童了解猫能捕捉老鼠,喜欢吃鱼,喜欢玩球,喜欢睡懒觉,还喜欢看电视。)

  四、感知猫的身体

  1、初步感知猫的身体:“谁来说说长猫有哪几部分组成”?

  2、具体感知猫的头部特征:“那猫的头倒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3、具体感知猫的躯干、四肢、尾巴等特征:“谁来讲讲猫的四脚,尾巴、躯干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启发儿童认识猫的身体由头、躯干、四肢、尾巴组成。头部为扁圆形,有两只小耳朵,两只圆眼睛,一个小鼻子,一张嘴。在嘴的两边长有胡须。?

  猫眼的瞳孔随光线变化,白天光强时呈一条线,夜晚睁大呈圆形。猫的身体比较长,上面有皮毛覆盖全身,后边拖着长的尾巴。猫的四肢长在腹部下面,脚掌上长有肉垫,跳下来没有声音,有尖的爪藏在脚里。)

  五、观察作画步骤,引起幼儿绘画兴趣

  1、解决难点,创新示范步骤:

  “那怎样画你喜欢的猫呢”?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中作画步骤:在纸的一侧先画猫的头部外形,然后添画五官,想一想猫在做什么?画出脸上的神情。画出猫长长的身体,以及腿和脚,再车出尾巴,添画细节。还可以画出身体上皮毛上的花纹。

  2、激起幼儿绘画兴趣:“谁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有趣的猫!”

  六、幼儿自由作画,教师辅导(播放音乐)

  行间巡视鼓励儿童大胆表现形象,并不断注意与儿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出示典型作业,启发思考,激活创造力。对不同心理发育阶段儿童的视觉符号创造给予充分肯定。

  七、作品评赏

  展示全体幼儿作品。互相观摩,指出自己喜欢的作业。对多种形式的造型了多种形象的猫。从他们所画的形象中不难拭睦出教师的知识引导。如猫眼睛的瞳孔变化、胡须、脚上的肉垫……

  八、活动延伸

  可在各个区域活动中继续猫的活动。如手工区中设计给猫造房子、科学区中设计猫吃食物的活动、语言区中设计讲述《我的猫咪趣事》可结合此次活动进行。

【篇三】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实用版】


  活动目标:

  1、参与调制吹泡泡游戏的肥皂水。

  2、观察肥皂泡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关于彩虹绘画作品。

  2、调制好的肥皂水一瓶;记录用的白纸一张;彩色油画棒一盒;用于调制肥皂水的小罐子;配好比例的洗洁精、水各放于小瓶子中;吸管若干。

  3、幼儿用书第11~12页。

  活动过程:

  一、欣赏彩虹的图片,引发对彩虹的讨论。

  1、翻开幼儿用书第11页,认识彩虹。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什么?那看见过彩虹吗?彩虹有哪几种颜色?你喜欢彩虹色吗?请说说原因。

  2、出示彩虹的想象画,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师:老师找了很多关于彩虹的画,看看这些彩虹像什么?(弯弯的桥、美丽的彩带。)

  二、和泡泡追逐游戏,发现泡泡身上的彩虹色。

  1、教师吹泡泡,和幼儿一起玩耍,引导幼儿发现泡泡身上的彩虹色。

  教师:彩虹有着七彩光,大家都很喜欢。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彩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幼儿集体记录泡泡的颜色。

  教师:这些泡泡都是什么颜色的?请你把看到的画下来。

  三、自己动手调制肥皂水,制造彩虹。

  1、观察教师调制肥皂水的过程,尝试调制肥皂水。

  教师:你想玩吹泡泡的游戏吗?让我们自己动手,调吹泡泡的肥皂水。

  2、在阳光下玩吹泡泡游戏,体验彩虹色的美丽。

  教师:知道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吗?(教师示范拿吸管蘸一点肥皂水,再轻轻吹出来)

  幼儿自由结伴,在阳光下玩吹泡泡的游戏,观察泡泡上的色彩,看看打泡泡和小泡泡上的彩虹色有什么不同,对着暗处和亮处有什么不同。

  活动延伸:

  找一找还有那些像彩虹的东西,找到了投放到科学区,自主进行探索(如:对着阳光观察光盘,发现彩虹的颜色)。

亲子教育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